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测定了4个品种皱皮木瓜的挥发性成分。考察了不同萃取头和萃取部位对木瓜挥发性成分萃取效果的影响,选用65 μm PDMS/DVB SPME萃取头萃取木瓜中的挥发性成分得到较好的效果,不同部位果皮和果肉对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效果影响不大。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4个品种共鉴定出60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酯类、烷烃类和烯烃类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0%以上。结果表明,4个品种皱皮木瓜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均存在差异。该方法快速准确,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皱皮木瓜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气质联用(GC-MS)法分析野生和栽培铁皮石斛的挥发性成分.从野生和栽培铁皮石斛中,分别鉴定出97种和80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均占总离子峰的96.0%,具有60个相同的化合物,主要成分均包含芳樟醇、癸醛、对映-海松-8(14),15-二烯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纺织品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体积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测定纺织品中总挥发性有机物、总芳香烃化合物和4种单体(甲苯、乙烯基环己烯、苯乙烯、4-苯基环己烯)的方法.对测试条件进行优化,包括萃取头的选择、萃取、解析、色谱等条件.结果表明:所建方法对甲苯、乙烯基环己烯、苯乙烯、和4-苯基环己烯的检出限低于0.001 mg/m2,回收率93.5%~107.8%.  相似文献   

4.
鲜艾叶与干艾叶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比较鲜艾叶与干艾叶的挥发性成分。考察了不同萃取头和萃取温度对艾叶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效果,以选用65 μm PDMS/DVB SPME萃取头和60 ℃水浴加热时萃取效果最好;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共鉴定出5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烯烃类、芳香类和醇类物质,占总峰面积90%以上。鲜艾叶与干艾叶均含有莰烯、1-辛烯-3-醇、α-水芹烯、邻聚伞花素、桉油精、石竹烯等,此外又各自具有特有成分,表明艾叶在干制后其挥发性成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提取虎纹蛙肌肉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提取的风味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鉴定出50种化合物,包括醛类、酮类、醇类、芳香烃类、酸类、呋喃类、酯类、酚类和含硫化合物等,其中醛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占总量的63.50%.3-甲基丁醛、己醛、(Z)-4-庚烯醛、(E,Z)-2,4-癸二烯醛、(E,E)-2,4-癸二烯醛、苯甲醛、1-辛烯-3-醇、2,3-戊二酮、2,3-辛二酮、2-戊基呋喃、乙酸乙酯和二甲基三硫等可能是构成虎纹蛙肌肉特征风味的重要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6.
采用索氏提取法(SE),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花锚不同部位(根、茎、叶、花)的挥发性成分,并运用GC-MS技术对所提取到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同时结合NIST2012谱图库检索出其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3种不同提取方法从花锚的根、茎、叶、花4个不同部位共分离得到69个挥发性成分.采用同一方法提取不同部位得到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大致相似,主要差异表现在含量上.不同方法提取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略有差异,SE法和SDE法提取的花锚不同部位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大致相同,主要是苯类、芥酸酰胺、酯类、酮类等,但其含量相差较大,而HS-SPME法提取的花锚不同部位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与SE、SDE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醛类、酸类、酮类等.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辐照猪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猪肉经辐照处理后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峰面积都较未辐照的多,产生了较多的C5~C9醇和醛类,它们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产物;另外,也产生了阈值较低的二甲基硫、二甲基二硫等含硫化合物,经试验推测它们可能是含硫氨基酸辐照降解后的产物,并对猪肉辐照异味起主要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分析检测香料槟榔片的挥发性香味组分,探讨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所鉴定出的化合物数量及其质量分数的影响,确定固相微萃取的优化条件为:萃取时间30 min,萃取温度60℃。此时槟榔色谱共分离得到35种化合物,可鉴别出29种物质,其主要组分是反式茴香醚(w=25.573%)、己酸(w=17.227%)、肉桂醛(w=11.658%)、4-甲氧基安息香醛(w=4.513%)、十二烷酸(w=4.463%)和己醛(w=3.459%)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检测中药良姜的挥发性组分,研究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对良姜挥发性物质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萃取时间为35 min,萃取温度为60℃时共检出53种化学组分,其中52种物质可鉴别。其主要组分是萜烯类化合物(w=40.238%)、桉树脑(w=23.066%)、α-松油醇(w=8.522%)、β-蒎烯(w=3.618%)和莰烯(w=3.001%)等。  相似文献   

10.
利用GC-MS技术对分别用不同提取方法提取到的龙胆草根、茎、叶、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合NIST2012谱图库检索出其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采用3种方法在龙胆草的4个部位提取到116个化合物,用不同方法提取的龙胆草同一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明显,用同一方法提取的龙胆草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大致相同,主要表现为成分相对含量上的差异,其中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到的主要为苯类、醇类、酰胺,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到的主要为苯类、酮类、醇类;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到的主要为醇类、酮类、酯类.通过提取分析比较可知,如需研究龙胆草中某一挥发性成分,可用3种方法中的某一种及龙胆草的某一部位来进行大量提取.3种方法对龙胆草的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均有较大的贡献,这为龙胆草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黄花蒿青蒿素含量与腺毛状毛状体密度的关系,分别利用体视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测定了8组青蒿素产量不同的黄花蒿的叶片腺毛状毛状体密度,同时利用HPLC法测定相应叶片黄花蒿素含量,再用SPSS软件对二者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植株黄花蒿的叶片腺毛状毛状体密度不同,体式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测的最大值均是植株4号样,所得平均密度分别是(75.7±16.0)个/cm2和(29.4±5.9)个/cm2,说明体视荧光显微镜适合检测黄花蒿腺毛状毛状体密度,而扫描电镜观察腺毛状毛状体结构的效果更好;2黄花蒿叶片腺毛状毛状体密度与青蒿素含量的关系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0.734,P=0.0380.05.这再次证明了青蒿素主要在叶片的腺毛状毛状体内产生,而相关的显著性未能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也有少量青蒿素在其它类别的细胞内产生.  相似文献   

12.
以黄花蒿叶片为材料,设计离体培养不同阶段的培养基配方.通过对培养结果进行观察、统计分析,结果表明:MS 2,4-D(2.0mg/L)对叶片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MS 6-BA(1.0mg/L)为丛生芽分化培养基的适宜配方;无菌苗在MS NAA(0.05mg/L)的培养基上生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对黄花蒿植物凝血物质基础进行了探究.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对黄花蒿植物进行浸提;采用凝血板法、试管法、血浆复钙时间测定法检测浸提物凝血药效;采用碱溶酸沉淀法及低温法对正丁醇浸提物的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进行分离并分析了黄酮类化合物紫外可见光谱及荧光光谱性质;采用理化显色反应对化合物进行鉴定,并利用TLC显色反应对萜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蒿植物凝血药效部位为正丁醇浸提物,正丁醇浸提物在不同的检测方法中均有显著的凝血药效,正丁醇浸提物主要化学组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及萜类化合物.说明黄花蒿植物凝血药效部位为正丁醇浸提物,其化学组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及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栽培措施对黄花蒿产量和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黄花在型93004号作材料,进行播种量,种植密度,营养条件,采收期及留种技术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黄花蒿施用鸡粪或混合肥作基肥作基以种子繁殖,于3月上撒播种量每公倾播种量为900g-1500g,留苗密度为15cm*15cm,在苗期和生长盛各追肥1次可提高花花蒿产量和青蒿纱产量;黄花蒿以初蕾期采收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16.
广西壮族自治区青蒿生态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指导广西青蒿(Artemisia annua L.)种植,本文结合文献,分析影响广西青蒿素(artemisinin)含量的主要气象要素,并建立了青蒿素含量-气象要素数学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选取与广西青蒿素含量相关性最高的17个气象要素,作为区划指标,对广西进行青蒿生态气候适宜性区划,划分出四级适宜区.可知广西西部和东北部的山区是最适宜青蒿生长的区域,青蒿苗期和花期时的气象要素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花期时处于光照强度较高、温度相对较低、降水量较小区域内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本文为广西青蒿种植适宜区域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类似研究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花蒿耗水及生长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花蒿可作为干旱地区收复弃耕地的先锋植物。通过小区试验,对黄花蒿耗水规律、生长过程和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黄花蒿的生长可分为发芽、展叶、分枝、现蕾、开花、结实6个阶段,其中分枝期长,相应的耗水强度最大;黄花蒿株高和侧枝生长对土壤水分状况敏感,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环境适应性;同时,其主茎和侧枝较长,覆盖度大,具有一定抗风沙能力。该研究对干旱区生态建设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不同采集期艾叶挥发油含量和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艾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了6种采集期不同的艾叶挥发油的含量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6种采集期艾叶中挥发油质量分数分别为0.607%,0.750%,0.953%,0.884%,0.751%,0.680%,鉴定出的化学成分数目依次为29,32,29,27,34和28种,有17种相同的化合物被检出.通过比较艾叶挥发油主要成分,如1,8-桉叶油素、樟脑、龙脑、4-萜烯醇等时发现,6月2日采集的艾叶中的挥发油含量最高,品质最好,6月上旬为艾叶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9.
采用石蜡切片法,光学显微镜观察,对中国北方六种蒿属沙生植物叶、营养枝的解剖特征及其数量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在解剖特征上,六个种的结构一致;在数量指标上,各个种的差异较好地反映了它们对各自环境的适应性.其中乌丹蒿与其它种有一定的不同,反映了其特有的生境适应特性及与其它种的区别,分布于荒漠区的准噶尔沙蒿和白沙蒿体现了明显的旱生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