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有了长足进步,但现实表明当前的农村文化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就浙中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及措施进行梳理,以有效提升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知,从而激发正能量、聚合多维力,创新农村文化建设机制,为实现美丽"中国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尚华楠 《创新科技》2013,(9):108-10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所在,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河南农村蕴藏了丰富的民间手工艺资源。如何在当前形势下保护、传承与发扬民间手工艺,这对河南省新农村文化建设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新农村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的"软动力"。认清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突出特点和矛盾冲突,有利于趋利避害,促成农村文化氛围的清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农村现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的生存状态,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本篇论文首先理清了"新农村"这一基本概念,然后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就是文化建设;尔后从文化经费、基础设施建设、主体素质等五个方面仔细剖析了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论文的结尾给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措施,并且认为培养"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村反文化现象为我们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笔者通过对农村反文化形成的生物链分析.提出了"关节治理"方法和农民心理现代化的"治标方案";同时提出农村和谐文化的构建才是新农村新时期文化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善学军 《甘肃科技》2007,23(3):30-3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等共同发展、全面推进的综合性建设。而农村文化落后或称农村文化贫困是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难题。因此,当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速农村文化脱贫,应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文章就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胡爱祥 《科技资讯》2011,(36):249-249
作为有着数千年农业立国历史的国家",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而随着现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成为时代的要求,如何将此要求与优秀民间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这既符合文化传承的一半规律,也是现今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农村文化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农民主体地位缺失及精神文化生活缺失的现象较为严重,已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严重阻碍.该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剖析,明确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尝试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严权 《高等职业教育》2007,16(5):7-8,16
文化功能是教育的基本功能,农村职业教育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大有作为。依靠农村职业教育建设农村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充分发挥农村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题材的文学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农村题材文学作品作为先进文化的载体,要把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时代脉搏,体现新农村文化建设应有的节律,提炼和升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精神、文化享有和文化关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1.
把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红色经典改编成电视剧,已成为一种艺术创作和大众文化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红色经典改编文本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由改编者改编的文学剧本、导演拍摄制作的分镜头剧本和观众接受的电视剧这三种不同层级的文本构成的。这些不同层级的文本构成了西方后结构主义理论家所说的"互文性"("文本间性")关系,而不同接受者对这些不同层级文本的接受,同样也构成了一种"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反对阐释”和“新感受力”是苏珊·桑塔格早期美学思想的主要观点和标志性词汇,它们对于当下的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反对阐释”即反对对文艺作品内容作深度解释,它为当下文本被“过度阐释”这一文学问题提供了理论解决策略。“新感受力”强调的是一份完整的感觉体验,而文学鉴赏与创作作为一种过程体验,实现了文学审美的“浑融性”诉求。随着理论语境的不断转换,“反对阐释”也体现出一种时代性,带有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意味,它深刻改变了传统的图一文相互印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寻梦者:试论白玛娜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玛娜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同行者,她以她的作品介入了和平解放以来西藏所经历的社会文化转型,为当代文坛推出了全新的艺术形象——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寻梦者”藏族女性典型形象,拓宽了我们的审美视域。在当代的藏族社会中有一类处于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边缘地带的女性群体,她们既不完全认同传统文化的价值,也没能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她们只能在两种文化的夹缝里苦闷、彷徨,成为精神的虚空者,白玛娜珍的文本就关涉到了这一群体。尽管“寻梦者”女性不是新时代藏族女性的主流或全部,但她们的生存状态也是一种现实存在,塑造这一形象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初唐之际,陈子昂"文章道弊五百年"的诗文革新论、"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文学风格论、"兴寄都绝,每以咏叹"的文学本质论、"当有知音,以传示之"的文学创作论的文学观及其诗文实践,承继汉魏风骨,开启盛唐气象,为盛唐诗文奠定了基调,唱响了"盛唐之音"的序曲。  相似文献   

15.
文学艺术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艺术家的自由意志的主体性表现.审美创造者的主体性意志或自由意志,是文艺活动“一切秘密中的最高秘密”.文学语言能够充分地体现创作者的自由意志.文学创作的全部活动,皆需要创造者自由意志的参与,创作者越是具有强大的生命意志与自由意志,就越能创造出自由而美丽的语言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6.
萧红与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艺术个性的女作家 ,她们所创造的诗化小说和融会了现代意味的民族化小说样式 ,为新文学小说创作带来了种种新奇的美学景观。从小说的语言、色彩方面比较论述二者的创作 ,可有效揭示作家富有女性特征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新历史小说创作存在着明显的古典艺术回潮迹象。这既与创作的历史转向有关,也是叙述形式探索及创作的解构性所导致的。然而思想内蕴与艺术形式的背反显示作者意图不在重温古典旧梦,而是“仿古说今”。不过,这种艺术倾向丰富了新历史小说创作的审美探索和思想意蕴,形成其解构与建构相交织的复杂文化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8.
"虚实"作为古代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被广泛运用于诗文、小说、戏剧及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的创作中。对于文学而言,这一方法涉及到创作中的题材处理、情节结构的安排、人物的描写塑造及意境的创造等。"虚实"方法的运用也关系到作品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在今天的各体文学创作中,"虚实"仍是不可缺少的表现方法。对此方法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文学创作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当代文艺理论的深化、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神巫文化是沈从文创作中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也是深入探索其创作文化意义的重要关注点。作为现代文坛中最具边地色彩的作家,他旗帜鲜明地站在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立场上,频繁借用极具风情的文学意象,进行精美绝伦的“神性”书写。他笔下人物归于神性的命运,一方面挑战着主流文化的规约和城市生命的萎顿,另一方面也寄予了作家对民族文明在现代社会命运归宿的深忧隐痛。  相似文献   

20.
平阳木版画是一种民间年画性质的雕版画。在民族传统造型艺术方面,它是彩陶、青铜器、画像石、石刻线画、宗教壁画等民间艺术的反映和延续。平阳木版画文化集丛贮存了可贵的人文知识、创作情感和科学技能,它的兴盛与发展的本土性特点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千余年来积累的"生活性"为基础和契机的,它蕴含着民族创造和审美最本原的精神营养。民间木版画是文化资源链接、交叉、重叠的研究课题,其艺术价值和相关学科的"文化集丛"对民间美术考古、文艺理论和在当代的美术创作及视觉传达设计,以及图像与影视的历史关系研究中都有交叉的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