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过氧化物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和多官能团化合物三烯丙基异氰尿酸酯(TAIC),对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进行了交联研究。研究发现,DCP和TAIC的用量对PPC的交联均有较大影响,PPC交联后,其凝胶含量、机械性能、弹性模量、玻璃化转变温度均有所增加,1%的DCP和4%的TAIC用量可得到较理想的交联PPC材料。  相似文献   

2.
用一步法制备出聚异氰脲酸酯-噁唑烷酮改性硬质聚氨酯泡沫(PISOX-RPUF),使用FT-IR对反应历程进行定性与半定量研究,并运用DMA、TG表征了PISOX-RPUF的耐高温性能。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体系首先生成氨基甲酸酯与异氰脲酸酯六元环(IS)结构,然后它们再分别与环氧树脂反应生成噁唑烷酮(OX)结构;泡沫中IS环与OX环结构的引入,显著提高了PISOX-RPUF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以对羟基苯甲酸和对苯二酚为原料合成了二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酚酯,再由二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酚酯与环氧氯丙烷进行反应,合成了芳酯型液晶环氧4,4’-二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PHQEP).用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和核磁共振(NMR)等方法对合成的PHQEP的结构和液晶相转变行为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一种螺环原酸酯与环氧树脂的共聚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合成一个新的螺环原酸酯单体,即带有螺环原酸酯结构单元的环氧树脂(E-54),采用该单体对环氧树脂(E-44)进行改性可以减少残留在树脂基体中的环氧基团,通过对试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结果说明该单体与环氧树脂之间发生了共聚固化反应,并且改性环氧树脂的粘接强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则随预聚物的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生物降解材料—聚乙交酯医用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乙醇酸为原料,合成α-乙交酯单体,进而再聚合成生物降解聚合物聚乙交酯(PGA)。对聚合物进行纺丝成形,获得PGA纤维。应用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聚乙交酯的结构和性能。通过对PGA纤维的生体内外的降解试验,发现其降解速度随浸渍液的pH值的增加而增大,特别是在碱性介质中重量损失最为明显。PGA纤维埋入SD大白鼠体内,对机体无毒性,组织反应极小,60天后能被机体完全吸收,对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蒙脱土(MMT)纳米复合材料,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其结构和形态进行了研究,并对PFT/蒙脱土纳米共混体系的可纺性、纺丝条件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共混的剪切效果和引入离子间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蒙脱土在PET基体中的插层和分散,制备出部分剥离的PFT/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可纺性。  相似文献   

7.
医用脱脂棉经氢氧化钠浸泡制成碱纤维,再用二硫化碳黄原酯化后,经水洗、干燥而制成黄原酯棉。研究了自制的黄原酯棉对铅(Ⅱ)和铜(Ⅱ)的动态吸附特性,其吸附回收效果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反法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在pH=1~5的范围内,浓度为20~500μg/L的铅(Ⅱ)和铜(Ⅱ)能被定量吸附回收,回收率在97%~103%之间,定量富集倍数在100倍以上;所制黄原酯棉对铅(Ⅱ)和铜(Ⅱ)的饱和吸附量均在1mg/g(CCX)左右为宜,这既能满足一般要求,也使制品有一定强度;在用盐酸调节试液酸度和作为洗脱液时,回收率低,而用硝酸代替之时,可达到定量回收,所选洗脱液是1mL50%(V/V)的硝酸溶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 合成一种新型汽油辛烷值改进剂——甲氧基异丁酸烷基酯。方法采用烃化反应合成甲氧基异丁酸烷基酯,研究法测定汽油辛烷值。结果甲醇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配料比(物质的量比)为1.8:1,反应时间为4h,催化剂用量为15%(质量分数),阻聚剂的量为0.2%(质量分数),此条件下产品收率为87.3%。结论改进剂添加量为3%~7%(体积分数)时,汽油辛烷值可提高1.5~10个单位。  相似文献   

9.
用二茂铁甲酸对第1~4代超支化聚(胺一酯)(G1-HAPE-G4-HPAE)进行端基改性,合成第1~4代二茂铁基超支化聚(胺一酯)(G1-HPAE-Fc~G4-HPAE_Fc).通过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Uv_Vis)、热重(TG)、微分热重法(DTG)、差示量热扫描法(DSC)、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对HPAE-Fc的接枝率、热分解行为和热分解产物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PAE-Fc比HPAE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二茂铁基团的引入能显著提高热稳定性.G3-HPAE-Fc的热分解行为分为3个热失重阶段,190℃时开始分解,温度上升到240和360℃,重量损失率分别上升到19%和58.5%,500~600℃时开始停止失重,最终重量损失率为75.8%,剩余物为碳和铁元素.热分解机理较复杂,其过程可能伴随着一些连续反应的发生,包括酯基等弱键的断裂、中间产物的形成和二茂铁基团的热分解等.  相似文献   

10.
棕榈酸果糖单酯的提纯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果糖单酯纯品,需要将果糖单酯与未反应的糖及脂肪酸、催化剂、以及其他残留物进行提纯分离。利用混合溶剂萃取的方法,对固定化脂肪酶(Novazym435)促合成的棕榈酸果糖单酯进行了提纯分离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溶剂环己烷-乙醇-水萃取棕榈酸果糖单酯的纯度可迭93.8%,收率迭到92.5%,同时确定了萃取的最佳等件是V(环己烷):V(乙醇):V(水)=2:2:1,棕榈酸果糖单酯的初始质量浓度在0.48—0.60 mg/mL,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11.
在298.15K、尿素的摩尔分数x=O.05的尿素-水混合溶剂中,利用电池:Pt|(1-y)H2-yCO2|CO3(m1),NaGl(m2),CO2(m3),x=O.05的尿素-H2O|AgC|Ag的准确电动势数据,在保持H2-CO2混合气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y=0.2817的条件下,确定了碳酸在这个混合溶剂中的一级解离常数,pK1=5.539,与纯水中碳酸的一级解离常数相比,尿素加入水中使CO2的酸性增大,并用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的观点讨论了这些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考察聚电解质溶剂化层的变化,合成了发色团分别为5-(N,N-二甲胺基)-1-萘磺酰基(dansyl)和芘(pyrenyl)基的两种单体。将它们分别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N,N-二基丙烯酰胺(DMAA)共聚,得到了dansyl单体摩尔分数为0.002或pyrenyl单体摩尔分数为0.001、AMPS摩尔分数为0.03-0.90的两个系列的荧光标记强聚电解质。水溶液的荧光光  相似文献   

13.
用增溶溶出技术处理一水硬铝石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氢氧化铝作为后加矿,采用增溶溶出技术处理一水硬铝石矿·研究了一段溶出配料摩尔分数、增溶温度、后加矿加入量、增溶时间对溶出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增溶溶出的工艺条件:一段配料摩尔分数控制在1 55~1 60,增溶温度为210~220℃,增溶时间为15~20min,后加矿加入量为一段溶出时矿石量的10%~15%·此条件下铝土矿的溶出率达到88 8%以上,溶出液的摩尔分数降至1 4以下·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降低溶出液的摩尔分数,提高氧化铝的溶出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二乙酰一肟在四氯化碳和苯混合溶剂中的1HNMR,观察到二乙酰一肟分子中两个甲基和混合溶剂中苯的共振吸收峰的化学位移随苯的摩尔分数增加而逐渐移向高场,而且两个甲基共振吸收峰向高场移动的程度不同,α甲基的Δδ值较β甲基的Δδ值为大。α甲基和混合溶剂中苯的化学位移与苯的摩尔分数呈线性关系,可用方程δ=Ax+B表示,式中x是混合溶剂中苯的摩尔分数,相关系数R接近于-1。  相似文献   

15.
通过修改化学动力学软件SENKIN,建立了正庚烷均质充量压缩点燃(HCCI)燃烧过程数值模拟的单区模型.利用此模型对正庚烷HCCI燃烧下芳烃(苯、萘、菲及芘)的生成及演变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分析了过量空气系数、进气初始压力和发动机转速对多环芳烃形成规律的影响.计算中采用了正庚烷的燃烧与分解、多环芳烃生成的详细反应机理(共包括107种组分、542个基元反应).结果表明,在低温反应阶段并没有苯(A1)、萘(A2)、菲(A3)、芘(A4)生成;当进入高温反应阶段后,苯、萘、菲、芘的浓度迅速升高至峰值,然后均陡直下降为零.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苯的摩尔分数峰值降低,但菲的摩尔分数峰值变化较小.同时,苯、萘、菲的摩尔分数随进气初始压力的降低而降低;随着发动机转速的下降,苯的摩尔分数先降低后增加,萘的摩尔分数却是先增加后降低,而菲的摩尔分数却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   

16.
UV固化亲水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丙烯酸酯亲水树脂上引入光敏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使涂膜能常温固化且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耐水性能。研究了引发剂和链转移剂摩尔分数对丙烯酸酯共聚物分子量、分子量分散度的影响,以及稀释剂、单体配比和GMA摩尔分数对涂膜亲水性和耐水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引发剂摩尔分数为1.2%,链转移剂摩尔分数为2%时,可制得分子量1300左右,分子量分散度185的丙烯酸酯共聚物;当GMA摩尔分数为15%(相对于AA物质的量)、稀释剂为丙烯酸羟丙酯(HPA)且质量分数为30%、AA与HPA的质量比为6∶4时,薄膜亲水和耐水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亲水角为14.2°,失重率为1.61%。  相似文献   

17.
采用己二酸、丁二醇及尼龙-66盐的熔融缩聚,制备低分子量的聚酯酰胺预聚体(PrePEA),以1,4-双(2-噁唑啉)苯(PBOX)或者1,4-双(2-噁唑啉)苯(PBOX)和己二酰双己内酰胺(ABC)作为扩链剂对PrePEA进行扩链,得到特性黏度在0.39~0.47dL/g之间的聚酯酰胺。并利用1H-NMR、FT-IR、DSC、WAXS对扩链后聚酯酰胺的结构、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酰胺摩尔分数为20%的预聚体经PBOX扩链后熔点为101.09℃,拉伸强度为11.16MPa,断裂伸长率为1071.22%;酰胺摩尔分数为40%的预聚体经PBOX和ABC双扩链剂扩链的熔点是159.92℃,拉伸强度为22.42MPa,断裂伸长率为710.09%。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40%乙醇、20%乙醇和0.02mol/L盐酸3种提取液来提取生药板蓝根中的蛋白质,并以Tris-HCl缓冲液为对照,用752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各样品提取液的O.D值,计算蛋白质的含量:蛋白质浓度(mg/mL)=1.45D280-0.74D260,同时测定各样品的血凝活性,并对板蓝根中蛋白质含量与血凝活性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3种提取液对同一种板蓝根生药中蛋白质的提取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40%乙醇为提取液所测得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但蛋白质含量多少与血凝活性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以对苯二甲酸、联苯二甲酸(BBA)和乙二醇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技术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联苯二甲酸-乙二酯(PETBB).特性黏度和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表明得到了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共聚物.13C-NMR证实PETBB大分子链上所含的BBA与投料比一致;随着BBA摩尔分数的增加,共聚酯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平均序列长度减小而聚联苯二甲酸乙二酯(PEBB)平均序列长度增大.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证明PETBB共聚酯自熔体冷却的结晶温度变低,较高BBA摩尔分数的PETBB甚至不能在熔体冷却过程中结晶,表明共聚酯结晶变得困难,但经充分热定型仍能形成晶体;而其熔融温度随BBA摩尔分数的增加而明显下降;玻璃化转变温度则随BBA摩尔分数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20.
对高温供冷用相变蓄冷材料进行配制,并对其热物性及蓄\释冷性能进行分析.分析测试了癸酸 月桂酸二元体系的低共熔点,以及不同种类添加剂的摩尔分数对体系相变特性的影响.建立蓄冷球模型,对蓄\释冷过程中材料温度、蓄\释冷量、蓄\释冷速率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使用自制相变材料灌装蓄冷球,进行蓄冷、释冷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摩尔比例70∶30的癸酸、月桂酸混合物为基液,摩尔分数0.08的油酸为添加剂,制备出蓄冷材料的相变温度约15 ℃,相变潜热为114.1 kJ/kg,蓄冷球蓄冷、释冷过程稳定,单球蓄冷总量为17.67 kJ,能够满足高温供冷空调系统的蓄冷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