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鹿茸皮肤及肉质部分组织块的培养及继代培养方法、从鹿茸各组织中分离细胞的方法及分离细胞的原代培养和继代培养进行了研究。由鹿茸皮肤细胞建立的细胞系已在体外培养了近四个月,传至第三十代,由鹿茸的肉质部分建立的细胞系已在体外传了二十几代。传代工作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从猪血中制备珠蛋白水解液的流程,测定了其总氮量并初步分析了其氨基酸组成。同时用珠蛋白水解液培养了几种动物原代细胞,并在培养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上感染鸡新城疫工系病毒。经试验,初步证明猪血的水解珠蛋白营养液对培养各种动物原代细胞和适应病毒可以正常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建立猫疱疹病毒Ⅰ型( FHV-1) 抗体 ELISA 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样品中 FHV-1 抗体的检测。方法 培养猫肾传代细胞( CRFK) ,接种 FHV-1 病毒,制备 CRFK 正常抗原和 FHV-1 特异抗原,滴定山羊抗猫 IgG-HRP 和 抗原最佳工作浓度,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及精密性实验。结果 正常抗原、特异抗原和酶结合物最佳工 作浓度分别为 0. 05 μg /mL、10 μg /mL 和 1∶ 5 000; 正常抗原、特异抗原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 8. 7% 和 5. 8% ,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 11. 9% 和 6. 6% ; 检测灵敏度为 1∶ 6 400; 与猫细小病毒( FPV) 、猫杯状病毒( FCV) 均无交叉反应。稳定性试验相对偏差小于 25% 。结论 建立的 ELISA 方法重复性、稳定性好,特异性、敏感性强,可用于猫 FHV-1 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研制安全病毒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内容 早期生产小儿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所用猴肾原代细胞曾发生SV40病毒传播,近年患者使用人脑垂体制备的人生长激素曾传播疯牛病,人类输血及使用血源产品曾传播艾滋病病毒.诸如此类的报道近年在媒体并不鲜见,人们不禁对使用原代细胞的安全性问题产生了担忧.自人类二倍体细胞(HDC)成功用作病毒活疫苗细胞培养基质以来,异种动物传代细胞系(CCL)用作生物制品及生物工程产品细胞培养基质的重要性进一步显示出来,它必将加快传代细胞系用作病毒活疫苗培养基质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临床疑似猫传染性腹膜炎病例进行分子生物学、病理学诊断。方法根据冠状病毒3'UTR保守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对4例病死猫的组织器官和10例腹水进行RT-PCR检测,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同时对所有病死猫组织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RT-PC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7%~98%。小肠浆膜、肝脏、脾脏等组织可观察到典型的炎性肉芽肿样变、灶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证实了4只病死猫感染了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且10例腹水中检测到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核酸。  相似文献   

6.
<正>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又称猫瘟,它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猫科动物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我厂四月中旬发生了家猫以腹泻、发热和呕吐、停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前后共有47只成年猫发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血液学检查及送检结果初步诊断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现将情况简要报道如下: 一、流行情况。 1)流行过程四月十五日,1只一岁猫出现病症死亡。以后接连出现,并逐渐增多,至第九天,发病11只,死亡5只,达到最高峰,以后发  相似文献   

7.
条斑星鲽连续性鳍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条斑星鲽鳍细胞系,为其细胞工程及病毒学研究奠定基础,对经Ⅱ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联合消化法所得鳍组织碎块分别用DMEM/F12、L-15和M199培养液(pH7.2)在18~26℃进行了鳍组织的体外培养,并在所筛选出的最适培养液和培养温度下通过添加羧甲基壳寡糖、碱性成纤维样生长因子(bFGF)和I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启动了鳍细胞的原代培养。体外培养结果显示,条斑星鲽鳍细胞的最适培养液为DMEM/F12培养液,最适培养温度为22℃,原代培养鳍细胞的生长分裂状态旺盛,细胞形态主要为成纤维样,20d后便可形成汇合细胞单层,经过连续的继代培养已建立了条斑星鲽的连续性鳍细胞系,目前已传至第135代;生长特性检测结果显示,第60代鳍细胞系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为56.9h,其生长分裂状态依然十分旺盛;染色体分析结果显示,第60代鳍细胞系细胞虽然出现了染色体的非整倍性,但其特征性染色体数目仍为46条,并具有2sm+44t的正常二倍体核型,证明所建立的细胞系确为条斑星鲽连续性鳍细胞系。该细胞系为条斑星鲽的细胞工程育种和病毒-细胞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体外研究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CRISPR/Cas9慢病毒载体系统建立小鼠原代卵巢上皮细胞TP53基因稳定敲除细胞系,分析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克隆形成以及细胞转移侵袭能力的变化。方法 构建LentiCRISPRv2-sgRNA TP53基因敲除质粒,用293F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转导小鼠原代卵巢上皮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敲除细胞系,进行PCR、蛋白免疫印迹以及免疫荧光鉴定。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变化、克隆形成、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分别用MTT、流式细胞分析、单层培养以及Transwell小室进行测定。结果 TP53基因敲除小鼠原代卵巢上皮细胞中P53表达缺失;TP53敲除引起细胞迅速增殖,DNA合成加速,克隆形成以及迁移侵袭能力增强。结论 获得了原代小鼠卵巢上皮细胞TP53基因稳定敲除细胞系,细胞生物学特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临床疑似猫病毒性鼻气管炎的病例中分离猫疱疹病毒Ⅰ型。方法用猫肾细胞(FK-81)对临床疑似猫病毒性鼻气管炎病猫的眼鼻分泌物进行分离培养,连续传4代,对获得的培养物进行了电子显微镜观察、血凝试验、病毒核酸型试验、理化特性试验以及PCR扩增和扩增产物基因测序鉴定。结果该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160 nm左右,有囊膜。凝集猫红细胞,不凝集猪、兔、犬、小鼠和鸡的红细胞。病毒对乙醚、酸、热、胰蛋白酶敏感,其核酸型属DNA。PCR扩增为猫疱疹病毒Ⅰ型阳性,扩增产物基因序列与Nunberg等报道猫疱疹病毒Ⅰ型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登录号:M26660)。结论在国内首次成功分离一株猫疱疹病毒Ⅰ型,其形态、血凝性、理化特性、基因序列等与国外文献报道一致,为猫病毒性鼻气管炎病原学、疫苗免疫、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成功分离与鉴定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用猿猴病毒40大T抗原(SV40LT)异位表达建立永生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将含SV40LT cDNA片段的慢病毒载体,转染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连续传代培养。通过形态、细胞免疫组织化学、RT-PCR及管状成形试验进行原代及转染后细胞形态学和功能学鉴定及检测SV40大T抗原表达。结果SV40LT转染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扁平多角形或短梭状,呈单层铺路石状镶嵌排列。特异性表达Ⅷ因子、KDR、SV40LT表达,并具有管状成型能力。说明成功分离与鉴定永生化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系,为后续血管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建立猫细小病毒 PCR 检测方法,应用于猫临床样本中 FPV 的快速检测。方法 根据已发表的 FPV VP2 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并以此建立 FPV 的 PCR 检测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等进行验证。 用建立的方法对 33 份猫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建立的 FPV PCR 检测方法与猫疱疹病毒Ⅰ型(FHV-1)、猫冠 状病毒(FeCV)、猫合胞体病毒(FeSFV)、猫免疫缺陷病毒(FIV)均无交叉反应;可检测病毒最小滴度为 5lgTCID50 / mL,相应的 DNA 模板浓度为 4. 9 × 102 拷贝/μL;FPV DNA 在 - 30℃冰箱放置 12 个月仍可检测出目的条带。应用 该方法从 33 份猫临床样本中检测出 21 份 FPV 核酸阳性。结论 建立的 FPV PCR 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及稳定 的特点,适合于临床 FPV 的感染检测。  相似文献   

12.
<正> 作者描述了具有强烈免疫抑制作用的一株猫白血病病毒(FeLV)的鉴定、实验性感染及致病特性。该毒株从一只自然感染猫白血病病毒的猫胸腺淋巴瘤组织中分离得到。作者称之为猫白血病—艾滋病病毒(FeLVFAIDS)。25只SPF猫经鼻腔、腹腔接种这种病毒后,都能产生持续性的病毒血症及致死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由于接种时猫年龄的不同,可发生急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和慢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前者的接种后存活时间在3月以下,多发生于8周龄以下的猫,后者的存活时间在一年以上,多发生于15周龄以上的猫。猫白血病—艾滋病病毒诱发的免疫缺陷综合症有如下特征:接种后有一个无症状的病毒血症时期;体重逐渐下降;当淋巴组织的淋巴小结增生时,病毒  相似文献   

13.
正一项于2020年4月8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显示,新冠病毒(COVID-19)可以感染猫,并在猫和猫之间传播。相比之下,狗并不是很容易感染新冠病毒。此外,研究团队还对鸡、鸭、猪进行了病毒的感染实验,结果显示,这3种动物也对病毒不易感。近期,世界各地相继报道了宠物猫狗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2020年4月6日,美国农业部称,纽约市的一家动物园内,一只老虎的冠状病毒检测呈阳性,并出现了干咳和食欲不振等症状。除了猫科动物,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在基础研究、疾病诊断及预后预测及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补偿调节所需的单阳染色管的制备,是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过程的一个重要步骤.探讨了快速诱导不同细胞系和原代细胞凋亡的方法,优化用于检测细胞凋亡的流式单阳染色管快速制备.[方法](1)分别用100 μmol/L H2O2、体积分数4%...  相似文献   

15.
细胞传代培养是组织培养中一项重要的工作。组织培养包括组织、器官和细胞的培养。由于细胞培养比组织和器官培养应用广泛,所以讲组织培养主要是指细胞培养。细胞培养包括由培养的组织块发展成单层细胞、制备原代细胞培育成单层细胞、原代细胞的再培养、建立细胞株、细胞系等五个方面内容。前两者都是新制备培育的细胞,后三者则是靠细胞传代而得到大量细胞。细胞传代比起新制备的细胞有很多优点,如可节  相似文献   

16.
为了快速有效地进行在体药物筛选,研究了以小鼠黑色素实体瘤组织中的原代细胞构建黑色素瘤模型的方法。从荷黑色素瘤小鼠的组织中提取原代肿瘤细胞,与体外培养的B16细胞通过皮下注射分别植入两组C57BL/6小鼠体内,考察两组小鼠肿瘤显现时间和生长速度。结果表明:当接种浓度为5.0×106个/ mL、每只0.2 mL时,小鼠黑色素瘤原代细胞和体外培养的B16细胞成瘤率分别为100%和80%,且小鼠右前肢肿瘤(大小约4 mm3)出现时间分别约在第3天和第8天。紫杉醇对两种模型的初步评价显示,与体外培养的B16细胞模型相比,原代B16细胞模型是体内筛选和评价特定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成瘤时间较短、成瘤率高,所得实验数据误差也较小。模型的建立为相关药物评价模型的开发研究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由荷兰和中国香港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自然》上警告说 ,可携带 SARS病毒的动物名单增加了 ,这些动物包括果子狸、浣熊、猫和雪貂。  研究人员将取自于一位已故香港 SARS患者的 SARS病毒注射到 6只雪貉和 6只家养的猫体内 ,发现有 3只雪貉患病 ,其中 1只死亡 ,而猫看起来却是健康的。但 2天后的咽拭子检测表明 ,这些动物全部感染上了 SARS病毒 ,而且它们还会传播病毒。将未感染的猫或雪貉与感染了 SARS的猫关在一起 ,它们也被感染了 SARS病毒。  猫和雪貉是两种相距甚远的食肉动物。研究人员指出 ,SARS病毒的这种严重混…  相似文献   

18.
铈对培养肝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稀土离子对大白鼠原代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离子可以增加原代肝细胞内DNA含量,促进细胞增殖,改变肝细胞周期时相,减少正常肝细胞凋亡,诱导肝癌细胞凋亡;钙调素也能促进细胞内DNA含量的增加,改变细胞周期时相  相似文献   

19.
信息     
近来病毒学家研究发现,雪貂和家养猫也能够感染并传播SARS病毒,一个独立研究小组声称,中国动物交易商船———特别是那些从事野生哺乳动物交易的商船,具有较大携带病毒危险性。研究者们有意让猫去接触病毒,但是最后猫没有明显发病症状,但是这种病毒可在猫血液中进行复制;雪貂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用大鼠胶质瘤细胞系( Rat glial cell line C6)替代大鼠原代胚细胞(Primary rat embryo cells,RE)来 培养大鼠细小病毒(Kilham Rat Virus,KRV)的方法。方法 将500 TCID50 KRV培养物接种到75T-C6细胞培养瓶 中( 细胞接种量为2×105/mL), 培养过夜, 待细胞病变CPE达++~+++时, 分别用免疫荧光(FITC)鉴定所培 养病毒的特异抗原,用血球凝集试验(HA)测定培养物上清的效价,用DNA测序鉴定所培养的病毒,最后用96孔 板培养法测定KRV的TCID50。结果 KRV在接种到C6细胞的第4~5天, 细胞发生明显的病变,CPE可达++++, FITC鉴定呈KRV抗原阳性, 病毒的培养上清中HA效价为1:5 120,测序结果表明, 该病毒序列与NCBI中KRV序 列同源性达98% , 确定为KRV。收获的KRV的TCID50为104.6/0.1 mL。结论 通过对C6细胞系培养KRV方法 的标准化和对所培养病毒的一系列鉴定表明,用大鼠胶质瘤细胞系可以替代大鼠原代胚细胞系进行大鼠细小病毒 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