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介绍了一组能适用于液—固、液—液、固—固反应制取气体的多用途微型气体发生器及应用于气体性质实验的反应管等仪器.利用该仪器能组合成为具有气体发生、净化、吸收、性质反应等功能的装置,使仪器的用途大为扩展,为微型化学实验的一体化提供了可能.并通过该仪器对H2、O2、Cl2、CO等几个有代表性气体的制备与性质一体化微型实验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利用微型有机制备仪器,由邻苯二甲酸酐和正丁醉在浓硫酸作用下进行酯化反应;并用市售微型仪器设计了分水装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注射器在微型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Z1)
注射器在化学实验中应用广泛 ,具有密封性好 ,操作方便 ,易控制气和液体流速等优点 ,利用注射器探索有毒气体制备和性质实验可实现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5.
己二酸制备的微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用微型仪器制备己二酸的方法.在合成中,只须用酒精灯和两只装有冷、热水的小烧杯就代替了昂贵、笨重又易出故障的搅拌器、电炉、升降台、调压器等,使实验从繁杂、忙乱、耗时、费钱变为简便、有序、安全、省时、经济.还对热过滤进行了改进:将热过滤滴管的管口长度缩短至1cnl之内,吸取热脱色液后马上塞入已备好的棉花塞,再滤出无色液,使操作快速、高效. 相似文献
6.
利用自制多用途的气体发生器、反应管等微型仪器对不饱和烃制备与性质实验进行微型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汪丰云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5(2):66-67
碘作为智慧元素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碘缺乏的画家,食盐加碘是一个很经济的补碘方法,本文介绍碘盐的制备、鉴别和碘盐的定性、半定性、定量分析的微型实验方法,意在普及碘盐的知识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8.
丁宗庆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1):41-43
设计了一个在试管中利用NaNO3和KCl通过转化法制备KNO3的微型实验.该实验试剂用量仅为常量实验的1/10,反应装置简单.反应时间只需43min,产率达75%以上,产品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通过对乙酰苯胺的重结晶实验的教学反思与评析,通过分析实验难点,剖析其在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体现,通过内容扩充、学生分组和结晶条件优化等措施,改进了重结晶实验的整体设计与教学.学生的实验兴趣明显增加,且获得自主探究实验设计和实施经验,有利于实验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这为全方位贯穿以人为本、鼓励自主探究实验教学发挥了很好... 相似文献
12.
13.
制备氢气及测定铜原子量的微型实验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萧德超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3(1):129-132
研制了制备氢气及测定铜原子量的微型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与常规实验装置相比较,具有节约仪器和药品费用,减少污染,安全、省时等优点.测定铜原子量的相对误差在±07%以内.可供基础无机化学实验和普通化学实验教学使用. 相似文献
14.
Fe(OH)_2制备与氧化的微型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5 m L注射器作为 Fe SO4溶液与 Na OH溶液反应的微型装置 ,在操作中可避免氧气的干扰。制得的 Fe(OH) 2 白色沉淀可保留较长时间不变色。 Fe(OH) 2 与 O2 的反应也可在该装置内通过抽气完成 ,或直接将沉淀随溶液挤出 ,滴在滤纸上观察其氧化 ,现象都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利用微型有机制备仪器,由邻苯二酸酐和正丁醇在浓硫酸作用下进行酯化反应;并用市售微型仪器设计了分水装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阿斯匹林的微型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一种由微量法制备阿斯匹林的方法,该方法用水杨酸,乙酸酐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合成阿斯匹林,该方法实验时间短,操作简单,产率高,有效地提高了效率^[1].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微型实验进行十二钨磷酸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利用微型实验进行十二钨磷酸的制备的基本方法,指出将该实验改成微型实验后,不仅减少了污染,节约了经费,提高了产率,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学时,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王志强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1995,(3):90-94
微型化学实验又简称为ML(Microscale Laberatory),其在我国的发展目前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本文简单回顾了ML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仪器、技术改进的现状,论述其固有的优势与局限并对ML在我国现有条件下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一、概述 历史进入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技与生产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污染与破坏。这种现象在工业发达国家尤甚。世界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