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克隆大事记     
《大自然探索》2003,(5):21-21
1995年7月,苏格兰科学家运用早期胚胎细胞成功地克隆出了两头绵羊,这被看作是多莉诞生的前奏。 1997年2月,苏格兰科学家用从一只6岁母羊的乳房上取下的组织克隆了绵羊“多莉”。  相似文献   

2.
去年,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伊恩·威尔莫斯领导的一个科研小组利用无性繁殖方法成功地培育出一只小母羊。如今,这只取名“多莉”的小羊已长成了成年羊,看起来同其他绵羊没有什么不同,但它却是世界上第一只只有母亲、没有父亲的绵羊,也是第一只没有父亲的哺乳动物。从遗传角度讲,“多莉”是它6岁母亲的复制品,和它的母亲完全一样。英国科学家在2月2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道了他们的这一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有生物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的繁殖过程是这样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分裂、增殖形成胚胎,胚胎最后发育成成体动物。可见,哺乳动物的生命活动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多莉”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生命的诞生没有精子的参与。研究人员先将一个绵羊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吸出来,使其变成空壳,然后从一只6岁的母羊身上取出一个乳腺细胞,将其中的遗传物质注入卵细胞空壳中,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含有新的遗传物质但却没有受过精的卵细胞。  相似文献   

3.
易家康 《世界科学》2006,(11):34-35
10年前7月的一个夜晚,一只独特血统的小羊——“多莉”——出生在爱丁堡以南数英里以外的一个狭小窝棚里。从外表看,“多莉”与数千只在夏季出生的其他绵羊并无两样。然而不久,世人就确认“多莉”与众不同。它是从一只成年母羊身上取得的一个乳腺细胞克隆而成的,这一事实推翻了科学家们长期固守的教条,即认为这类事情在生物学上是不可能的。“多莉”羊的诞生在全世界的实验室里掀起了一场重复这一重大突破的竞赛,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人的克隆的恐慌,虽然这还遥遥无期。10年后,科学家才开始了解“多莉”是多么的不同。自这只小羊羔问世后,已有…  相似文献   

4.
对克隆绵羊多莉的研究显示,年幼的克隆后代可能不会像其它自然出生的同类一样一出生就注定了生命长度。目前年仅3岁的多莉可能与捐献体细胞的母羊一样正在步入衰老期。 说明多莉衰老的证据潜伏在端粒体中,这种附着染色体两端的DNA片断随着细胞不断分裂而日趋缩短。科学家确信一俟端粒体萎缩到一定长度,细胞便停止分裂,最终死亡。一些科学家强调正是由于“细胞停止分裂”引起衰老迹象出现。由苏格兰PPL生物技术医疗公司保罗·希尔斯(Paul Shiels)领导的科学家小组检查了多莉绵羊的端粒体,发现其端粒体比预期的短20…  相似文献   

5.
正早在上世纪末,小母羊"多莉"的诞生就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关于动物克隆技术的激烈争论。仿佛一夜之间,克隆时代来到了人们眼前……在上海野生动物园,有一个由近50头色彩各异的山羊和绵羊共同组成的"羊村",其中三只通体白色的克隆山羊格外引人注目。20年前的1996年7月5日,世界上第一只用已经分化的成熟的体细胞克隆出的克隆羊多莉  相似文献   

6.
前几年,英国科学家利用无性繁殖技术,将一只成年绵羊的体细胞成功地克隆出一只名为“多莉”的绵羊,轰动了整个世界。动物可以克隆,植物能  相似文献   

7.
正二十多年前绵羊多利诞生,无论从科学带给人类的挑战,还是苏格兰人在科学上的勇于创新,至今它依然留存在我们的视野中。传奇降生绵羊多利于1996年7月5日诞生于爱丁堡郊外的罗斯林研究所。它是一只芬兰多塞特绵羊,出生于一只苏格兰黑面绵羊体内,从遗传学上来看,多利是由另一只母羊的乳腺细胞培养后克隆出来的物种。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已经克隆出来了青蛙,在多利之前,研究人员在罗斯林研究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学》2010,(12):F0003-F0003
<正>12月1日消息:克隆羊多莉又获"重生",最初进行此项研究的英国科学家又培育出4只克隆羊.它们被形象地称之为"Dollies"(多莉的复数)。它们不仅是多莉的复制品,在遗传上与多莉也丝毫不差。Dollies是3年半前出生的,但直到欧洲议会最近就有关克隆和动物福利的讨论中被提及,公众才知道它们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正>拔根毫毛、化身干万——今天,中国科学家让神话变成了现实。2018年1月25日,一则爆炸性新闻覆盖国内外各大主流媒体,更是刷爆微信朋友圈——世界首批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在中国诞生。这一近20年没能攻破的世界性难题,被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历时5年一举拿下。克隆猴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上,这一成果也被誉为"世界级重大突破",有人甚至将其与世界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多莉"绵羊相提并论。更为重要的是,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将为规模化研制转基因猴和基因编辑猴提供便利,对研究人类神经疾病致病机理和筛选新药,  相似文献   

10.
英国公布"多莉"克隆成功不到10个月,美国"科学狂人"查德·席德就宣称要克隆自己,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并遭到反对、谴责与禁止。尽管如此,一些科技界人士仍认为,如果能够克服技术与安全问题,在20年内必将有人尝试克隆人。这不,近来又有人秘密地进行克隆人实验,并扬言——地球上第一个克隆人将在年底诞生。  相似文献   

11.
"多莉羊"之父引发新争议--"多莉羊"是通过成年羊克隆出来的第一个哺乳动物,于1996年问世.伊恩·威尔穆特(Ian Wilmut)作为创造"多莉羊"的科学家而受到全世界的认可,并在此后的科学表彰大会上被封为爵士.威尔穆特爵士现任爱丁堡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12.
缅怀“多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莉,这只曾经享受过生命的快乐、并且为全世界带来过无数惊喜的可爱的小绵羊,于2003年2月14日平静安详地离开人世。它的“英年早逝”,引起了人们对克隆动物健康的关注、以及对克隆技术发展前景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3.
1997年2月,《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英国罗斯林研究所Ⅰ.维尔莫特等人关于克隆羊的论文,在科学技术界引起强烈的振动,至今余波未息。论文宣布了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 Ⅰ.维尔莫特等人首先把一头成年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取出,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注入另一只去掉细胞核的羊卵细胞中,然后让这个装配的卵细胞在代孕母羊的子宫里发育成一个完整的胚胎,这就实现了动物的无性繁殖。这种克隆技术使用的是体细胞核移植,打破了生物学上所  相似文献   

14.
易家康 《世界科学》2006,(11):36-36
已与他人合著新书《多莉之后:人类克隆的用途和滥用》的伊恩·维尔穆特,现正在将这项技术应用于研究人类的疾病。问:创造多莉绵羊后,你认为今后10年内克隆技术会把我们引向何处?答:从技术观点看,克隆技术曾令人失望。效率并无戏异性的改变,而且出现了许多异常现象。今后10年,我  相似文献   

15.
克隆植物     
说起“克隆”,不由令人想到1998年2月22日在美国爱丁堡大学出生的克隆羊羔“多莉”。多莉的诞生标志着动物克隆的成功。其实,生物的克隆并非在动物克隆上首先成功。早在1960年由美国采用组织培养法就克隆出了的小苗,这是第一批克隆植物。科技的发展,显微镜的发明,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确立,为植物克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条件。科学家们确信,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细胞可以分裂和生长,生物的每个细胞都具有全功能性一一带有母体所有遗传基因信息。因此,只要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就可以用取自生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16.
当英国科学家维尔穆特成功地用体细胞克隆出“多利”羊之后,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轩然大波。卷入这场克隆热的,不仅有科学家,政治家,而且还包括普通老百姓。大家为什么热衷于“多利”羊呢?它带给我们什么?其实克隆动物的成功,在此之前早已有之。从两栖类动物,到鱼类,直至哺乳动物,生物学家都成功地克隆过。当初仅仅作为一项科学研究的成果,写成论文发表,这是司空见惯的,不足为奇。唯独这克隆羊非同一般,这是因为,它是用体细胞的遗传物质,说得具体些是用一头6岁的母绵羊的乳腺表皮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一个受精但去核的受精卵…  相似文献   

17.
克隆真的那么容易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年前,坦亚·多明戈博士抱着热切的希望踏入了设在奥瑞根的实验室。她希望自己能够很快地克隆出猴子来。这个实验室有足够的猴子可供研究和实验。实验室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既然已经成功地克隆了绵羊多莉,那么克隆猴子也不会是遥远的事。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多明戈博士却在一年前离开了实验室,当时她已经是担任这项研究工作的负责人了。事后,她称这3年多的实验下作简直就是一段令人恐怖的往事。在这3年里,他们进行了将近300次实验,而得到最好的一次实验结果是一个没有胚胎的胎盘。多数时候得到的要么是一些没有染色体的细胞构成的…  相似文献   

18.
体细胞克隆法生产绵羊转基因囊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安晓荣  苟克勉  陈永福 《科学通报》2001,46(10):820-823
pEGFP-N1质粒分别转染5只绵羊卵巢原代颗粒细胞,G418筛选后,各取1株阳性转基因细胞作供体,进行绵羊的体细胞核移植(克隆),共352枚体外成熟的去核卵母细胞与转基因的颗粒细胞进行电融合,得到的329枚核移植胚胎(93.5%),用Ionomycin/6-DMAP激活,SOFaaBSA液滴体外培养7d,结果显示,312枚核移植胚胎发生卵裂(94.8%),其中63枚发育至囊胚阶段(19.1%),随机抽检发现,克隆胚胎在早期发育的各个阶段均表达GFP基因,4株0.5%FCS饥饿细胞克隆胚胎的囊胚率为19.6%(55/280),胎在早期发育的各个阶段均表达GFP基因,4株0.5%FCS饥饿细胞克隆胚胎的囊胚率为19.6%(55/280),与另外1株未饥饿细胞克隆胚胎的囊胚率(16.3%,8/49)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体细胞基因转移和克隆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地生产绵羊的转基因囊胚。  相似文献   

19.
江黎 《世界科学》2009,(2):40-41
不久前,日本的科学家们在克隆技术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他们使用来自-20℃冰箱里保存了16年之久的冷冻小鼠尸体上的细胞成功克隆出一只健康的小鼠。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使用了与克隆羊“多莉”同样的技术,但却增加了一项使克隆过程更加有效的重复克隆步骤。科学家们相信,这项研究预示着,未来我们或许可以利用克隆技术使埋藏在永久冻土带中的动物“复活”,例如冷冻的猛犸象尸体。  相似文献   

20.
《世界科学》2006,(8):22-24
10年前的1996年7月5日,世界上第一头“无性繁殖”的绵羊——“多利”在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培育成功,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只用动物的体细胞复制出来的哺乳动物。几个月后,英国《自然》杂志刊文,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重大科学成就。旋即,“多利”羊、“克隆”等名词风靡世界,一批批克隆动物此后相继问世。“多利”羊对经典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冲击是根本而深远的,以至于10年后的今天,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学家依然在思考“多利”羊留下的遗产,由“多利”羊引出的一系列课题依然在考验当代生命科学家的智慧。为了纪念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问世10周年,同时也想借此机会梳理一下未来克隆技术领域若干有待攻克的突破口,《文汇报》记者江世亮回访了9年多前参加该报召开的探讨“多利”羊问世科学意义的两位知名学者——中科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施履吉先生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子遗传学家曾溢滔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