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羌绣面临的问题与灾后产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县1996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羌绣之乡",而且2006年取得了羌绣、羌绣之乡、羌绣故里文化产权注册商标。羌绣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羌族民间刺绣植根于古老的民间历史文化,在那单纯的形式中,负载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说,羌族民间刺绣艺术是羌族文化的形象载体,是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直观性、审美性的象征表现。近年来,随着阿坝州旅游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阿坝州羌族刺绣文化高高树起了羌族特色民俗文化的旗帜,特别是汶川、理县、茂县等地旅游区的成功开放,赢得了世人的极大关注,作为羌族文化的一个代表,羌绣成了阿坝州重要的文化旅游商品,生产的羌绣也开始多了起来,规范羌绣的产业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羌族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对羌族文学的重视和保护性发掘,许多学者不断加入到羌文学研究阵营,涌现出不少羌文学研究的论著。他们在论著中展示了羌族民间故事、歌谣、传说、神话、戏剧以及羌族当代文学,这对于研究羌族文化与促进羌族同各民族相融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个民族的文化,能使本民族心里产生信仰精神,达到民族的凝聚力才是活文化,不能为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服务的文化就不叫文化。羌族文化的现代社会适应,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对羌民族文化的研究,不仅是对汶川大地震的学术纪念,更多的是期望可以对地震灾区羌民族文化传承及灾区重建起到一点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羌族宗教文化是青藏高原文化的有效构成,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始终是羌民族宗教文化的核心信仰。地处汉藏之间的羌民族,其民族宗教文化与道教、苯教及藏传佛教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5.
陕甘川毗邻区域祀神活动中的美术文化,体现出鲜明的氐、羌民族本原文化特色,是氐羌民族传统文明和文化变迁的活化石。首先,祀神活动中的服饰、道具及其面具中的图饰符号,是氐羌族系生息繁衍的祥瑞符和祭天仪式的原始图腾。其次,无论区域内庙宇的建筑形制还是神祗造像的装饰彩绘,在"多民族文化共生"的状态下,传承着氐羌文化的历史脉络。第三,祀神活动仪式中的程序及其符号语言,被赋予了"神性"的权威的,传达出古氐羌民族本源文化特有的意趣。因而,该区域内的许多民间文化习俗,特别是祀神活动保持了氐羌民族原有的文化神韵。  相似文献   

6.
羌族万余句古歌诗《羌族妮莎诗经》的发现、收集、出版,是近百年发掘羌族文化工程的又一个里程碑。从艺术人类学的审美视角透视,妮莎演示了藏羌彝走廊中社会成员在共同饮酒的各类集社活动。以男女社会文化性别作为不同声部与歌唱的藩篱制,以领头人为主体发声和导引和声者是群起应和,贯穿酒的刺激与游戏玩笑的乡土风俗,实现了羌族社会在审美中的合群凝聚机制,彰显了把多声部应和作为游戏与笑玩的最高价值的推升,圆合了羌族独特的社会价值观与美学观。妮莎诗经带着一个古老民族的狩猎、耕织、风俗生活的高原泥土芳香,增厚与光辉了中华民族审美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7.
羌族是两汉时期西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为了巩固边防,加强汉朝的统治,两汉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主要对两汉实施的羌民族政策进行比较,考其异同,察其变化,以梳理出两汉对羌民族政策的合理与不足。  相似文献   

8.
地处"藏羌彝文化走廊"的白龙江流域,历史上是南下陕西、四川、云南,或者西进青海、西藏必经的中间地带,是民族文化走廊的重要节点。从青海藏族的庄窠院、碉房,宕昌藏族的木笼房,四川羌族碉楼,直至云南彝族土掌房;从环底半地穴居,到半地面、半地穴居,再到地面楼居的民居建筑形制,结合历史空间地理和考古资料分析,沿着"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下半缘,民居建筑与所处区域的自然地理空间及其文化类型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是一条连续的、系统的和完整的"藏羌彝民族文化走廊"发展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9.
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下,羌族瓦尔俄足节和羌历年的庆典模式发生了改变,大众文化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功能也有负面效应。一方面,以大众文化为平台,可以更好地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大众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也会弱化羌族民族文化的内涵,与传承与发展的宗旨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0.
西藏地区自古就有人类活动 ,新石器时代的氏族主要是土著族及迁入的古越、华夏、羌、东夷人等。三代至春秋战国时期 ,经民族融合 ,西藏地区主要的民族是以发羌为主的诸羌族 (其他族也都融合到了羌族 )。他们不仅和周围地区有经济、文化、宗教交往 ,而且从古至战国末 ,也与中原地区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内在的文化关系 ,充分说明西藏自治区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虽然赶不上中原地区 ,但他们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顽强生存和劳动 ,对先秦时期的灿烂文化作出的贡献也是应当充分肯定的。同时 ,他们也为秦汉时期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藏羌彝走廊中,羌族《嘎卜勒麦》是一部鲜为人知的长篇史诗.这部口述作品的内容涉及民族历史史影、宗教、生产、生活方式、习俗.唱述人是从神山神树金窠臼中孵化,成为金鸟,飞进天宇,金神鸟幻化为金星星,再飞到人间金星星婚房,成为新夫妇,繁衍羌族子息.《嘎卜勒麦》长篇叙事以奇特的想象,广阔的视野,复杂的叙事,灵动的象征,显示在藏羌彝走廊中,羌族人类来源、天地中家庭姻联,天上人间婚庆典仪以及人间四房门族释比间构成的唱诗组合;显示羌族关于人类生发及人类姻亲是天地、星月、金鸟、女娘间美丽绚耀演绎,其中渗透高贵、吉祥、至美的民族心结魂脉,是该民族精神文明的一条流动的长河.对于当下研究羌族史诗,研究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史诗形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我国便是由多民族组合而成的国家,存在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的不断深入中,进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民族民间舞蹈,各种民间舞蹈也展示出相应的民族文化,同时,各异的民族文化也催生了民间舞蹈的不同形态。本文主要阐述了民族文化对民间舞蹈的影响,希望对相关人士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为规范和加强藏羌走廊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探讨四川藏、羌族中小学生社会资本现状及其对体质健康行为的影响,采用社会资本量表和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对随机整群抽取的960名四川省藏、羌族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学段和民族的中小学生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存在差异性(p<0.05),近30%的中小学生不能够规律性地从事体质健康行为,四川藏、羌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行为受社会资本影响较大,运动行为高分与低分者在家庭经济、师生交往、体育政策、体育场馆、亲朋互动与社会信任上存在差异性(p<0.05).建议紧扣藏羌走廊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实施特色化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传承机制;重视家庭体育活动的基础性关键作用,提升校园体育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完善社区开展民族体育运行机制,加大藏、羌族传统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传世文献之外的古代实物与图像资料因其凝聚古人最为真实可感的文化精神与思想情感,对研究古代文化及民俗现象具有独特的视觉说服力。文章考察高台县博物馆在骆驼城墓群、许三湾等地墓葬考古资料,结合流传在甘肃民间丧葬风俗"领羊"的仪式、文化结构、审美意向及其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同时,与羌族图腾、文化习俗等相比较,最后得出"领羊"是古老羌族文化在西北地区遗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瑶族既古老又神秘,古老在于它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朴民族,神秘在于它形成了充满深刻内涵、丰富多彩的瑶寨"边疆文化"。这一切都存在于它内容丰富、旋律优美,颇具独特民族传统艺术特色的瑶歌之中。研究湖南江华瑶歌文化可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可以不断地丰富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造就了多种多样的民间舞蹈,如今民间舞蹈又随着当代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呈现出多样、交叉的立体式形态。民族舞蹈艺术要在挖掘、继承和积累的基础上创新,就要注重在生活中捕捉舞蹈形象、完善技法,再以现代观念对民族舞蹈加以关照。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在长期的创造、传承和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结构。  相似文献   

17.
汶川银杏乡羌绣产业是"羌绣帮扶计划"实施的现实成果。银杏乡羌绣产业关系着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农户的实际收入及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就目前来看,在后"羌绣帮扶计划"时代,银杏乡羌绣面临着不小的困境。如要改变现状,促进其更好发展,必须"加大对银杏乡羌绣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开发羌绣产品"、"拓宽销售渠道"。  相似文献   

18.
王熠 《科技信息》2010,(29):148-148
当代羌族有语言而无文字,且羌语势微;上古羌族先民既有语言又有文字,古羌文融入汉文;以走拼音化的道路新创羌文,在羌区推行羌语文、汉语文双语教学,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赵容芳 《科技信息》2009,(10):226-226
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地域风格,不同的民族背景,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熔铸出不同风格的文化。一种地域性歌舞艺术的形成,必然和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信仰、生产生活习俗及审美风尚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地域文化为依托,通过对陕南民间舞蹈内容中博采众长的包容性特点;传统文化信仰中浓郁的巫文化特征以及在演出形式中载歌栽舞时诙谐风趣,含蓄幽默的特点这三个方面来探讨陕南民间舞蹈所具有的独特地域文化特色,从中发现和揭示陕南民间舞蹈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以及审美特性。以此为陕南民间舞蹈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20.
羌族102部多声部《羌族妮莎诗经》的出版,是集数百部羌族文献之大成的《羌族释比经典》后又一里程碑。作为小语种文字的妮莎诗经,是羌族民众数千年历史中参与创作的民族古典口传典籍,是地域民族文化知识体系歌诗化的百科全书,其内容博大深精。妮莎诗经显示羌族独特的美学观与表述,妮莎诗经问世为羌族文化和中华多民族多元文化及其口传古籍增添了新的华彩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