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 Ag(Ⅲ)高碘酸络合物的电化学还原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碱性溶液中这个电还原过程经历了两种银离子的价态变化,Ag(Ⅲ)→Ag(Ⅰ)→Ag。一些电极过程常数由单纯形方法计算出来。此电还原最终产物为沉积的金属银。实验结果还表明,Ag(Ⅲ)高碘酸络合物在电还原过程中,还可能在电极表面水解,水解中间产物的存在可由微电极检测到。  相似文献   

2.
用P~H电位法研究了在0.1MKNO_3水溶液中(30.0±0.1℃)的银(Ⅰ)—NH_3—NS(亚氨基二磺酸钾)的加合反应,并测得了这个加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_(111),混合型络合物积累生成常数β_(111),讨论了P~H滴定曲线,混合型络合物的稳定性以及实际NS镀银液中各种络离子随溶液P~H的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多种电化学研究方法探讨了酸性氯盐水溶液中Pb(Ⅱ)离子在汞电极上阴极还原的电极过程。酸性氯盐水溶液中Pb(Ⅱ)离子在汞电极上阴极还原的两电荷传递一步完成,电极过程具有扩散传质步骤控制的动力学规律。Pb(Ⅱ)离子在酸性氯盐水溶液中主要以PbCl_3~-和PbCl_4~(2-)络合离子形式存在时,其电极反应表现为PbCl_3~-和PbCl_4~(2-)络合离子直接放电还原。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电极体系法,研究K2FeO4电极在不同浓度KOH溶液中的放电行为、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极化曲线,以探明K2FeO4在不同浓度碱液中的电极反应特征.结果表明,电解质溶液中的OH-和H2O参与了电极反应过程,在浓度高的KOH溶液中,K2FeO4的电极过程表现为电化学控制步骤;而在稀KOH溶液中,表现为扩散控制特征.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在溶液中形成多元络合物时,与它的结构和性质密切相关,蛋白质的肽键氮和氧,带电胶粒以及它形成的亲水相和疏水内相微胶团,是络合反应的主要部位,由于核酸含磷基团、基碱、脱氧核糖羟基以及双螺旋结构,使金属络事物容易在这些位置发生多元络合反应,形成的这些多元络合物用于蛋白质和核酸的测定,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二、络合物的结构与极谱半波电位的关系三、络合物结构对极谱可逆性的影响四、络合物极谱电极过程的机构五、低价络合物及电子轨道定域性的研究六、配位体场理论与极谱电极过程七、结语本期刊载一、二及三,其余部分将在下期刊载。  相似文献   

7.
在这一工作中,我们利用三种不同光学测量,根据连续变化法,验明了三种不同络合物的存在,得到互相符合的结果.三种络合物中,铜和酸的此为(a)2:1,(b)1:1,(c)1:2.如果用硫酸铜、酒石酸、氢氧化纳三项成分表示三种络合物的生成,我们可以看出.在咸性溶液中左旋的络合物(a)最为稳定,在中性或弱咸性溶液中,第二种络合物(b)为稳定,而在酸性溶液中,则只有第三种右旋络合物(c)存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多种电化学研究方法探讨了氯盐溶液中 Zn(Ⅱ)离子在汞电极上阴极还原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和电极反应机理。氯盐溶液中的 Zn(Ⅱ)离子在汞电极上阴极还原的两电荷传递一步完成,电极过程表现为扩散传质步骤控制的可逆电极过程动力学规律。Zn(Ⅱ)离子在氯盐溶液中主要以 ZnCl_3~-络合离子形式存在,ZnCl_3~-放电还原经历转变成 ZnCl_(2?)的前置转化反应。  相似文献   

9.
前文报导了稀土—偶氮氯膦Ⅰ(CPAⅠ)极谱络合吸附波的形成条件和在植物样品测定中的应用。本文继续用循环伏安、直流极谱和库仑分析研究偶氮氯膦Ⅰ和它与镨(Ⅲ)络合物还原的电极过程,从而提出了稀土—偶氮氯膦Ⅰ极谱络合吸附波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合成了聚砜(PSF)—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PT)嵌段共聚物(PSF-PPT)。经溶解度试验,反应前后体系粘度的变化,红外光谱(IR)分析,核磁共振氢谱(~1H-NMR)解析等证明共聚物是嵌段共聚物。 研究了共聚物在不同温度、不同溶剂中的溶液性质。实验表明共聚物在溶液中的形态与溶剂及溶液的浓度有很大关系。 研究了共聚物的力学谱图,发现共聚物在拉伸前后相态发生了变化,由偏光显微镜观察到共聚物是多相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多种电化学力法探讨了酸性氯化物水溶液中Cu(Ⅱ)离子在钛电极上阴极还原的电极过程动力学规律与反应机理。在酸性氯化物水溶液中,Cu(Ⅱ)离子主要以CuCl_4~(2-)络离子形式存在。CuCl_4~(2-)络离子经历离解一个配位氯离子的前置转化反应后在钛电极上分步还原,电极过程为第一个电荷传递电化学反应所控制。由于岐化反应作用,电极过程在钛电极上析出金属铜以后转变为扩散传质步骤所控制。  相似文献   

12.
以虫草素A(3′-脱氧腺苷,3′-Deoxyadenosine)为原料合成(5′-噻吩甲酰酯)-3′-脱氧腺苷(B),对化合物B进行修饰纳米金得到络合物C.本实验用虫草素的无水吡啶溶液和2-噻吩甲酰氯溶液反应,运用TLC监测,萃取,柱层析等方法得到络合物C.通过红外(I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XRD)等...  相似文献   

13.
2-取代芳基苯并咪唑-Cu(Ⅱ)络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3种2-取代芳基苯并咪唑- Cu(Ⅱ)络合物,通过苯并咪唑与Cu(Ⅱ)反应前后红外光谱解析,表明二者发生了络合反应;采用摩尔比法测定了该络合反应的配位数、X射线衍射测定了络合物的结构,确定了该络合物中心原子Cu(Ⅱ)和配体苯并咪唑分子的空间构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电极反应的双电展模型出发,得出溶液电阻及反应电阻是决定流态化床动力学特点的重要参数的结论,井提出利用极化曲线的导数的方法以判断电极过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180℃热液条件下锆石表面溶解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锆石颗粒在180℃,HCl或NaCl溶液中经过240~712 h反应后表面特征的变化.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对比观测表明,反应前后锆石表面微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反应后锆石表面平台和台阶普遍存在溶蚀现象,而在NaCl(1 mol/L)溶液中反应712 h的锆石表面出现了nm级、串珠状定向排列、可能是ZrO2的沉淀物.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发现,锆石溶解过程中元素Si比元素Zr有更快的溶出速率,因而反应后锆石表面可以形成富锆的薄层.锆石表面溶解现象还得到了反应溶液ICP-MS分析结果的进一步支持,测定反应后溶液成分的变化发现,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Zr,Hf,U等元素的溶出量也随之增加,HCl溶液中锆石各元素的溶出量最高,均比NaCl中性溶液中的溶出量要高.  相似文献   

16.
引言二价镍和酒石酸能组成好几种络合物,对这一问题已有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参一),中间存在的分歧不少。我们打算作出一项较有系统的测量,以酒石融 TH_2~*,硫酸镍(二价)NiSO_4,氢氧化钠NaOH 三项化合物的溶液按不同的此例混合起来。实际上是研究酒石酸 TH_2氢氧化镍 Ni(OH)_2,和氢氧化钠 NaOH 三项成分间所能组成的络合物(我们假定镍不能以硫酸镍 NiSO_4的形式组成络合物)。研究的目的,是定出络合物中酒石酸和镍的比率,所用的方法是连续变化法(参二),在这一方法中的两项成分是(1)酒石酸或其钠盐(实际上是 TH_2+NaOH),(2)硫酸镍或氢氧化镍(实际  相似文献   

17.
要用旋转 铅电极研究对苯二醌在1mol/LH2SO4溶液中电极过程动力学。测得对苯二醌在不同温度下的扩散系数、反应级数、活化能和传递系数,确定了电极过程动力学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8.
钛在10- -碳烯氧肟酸(UHA)-氯化锂介质中有灵敏的阴极化导数波,峰电位-1.66伏(VS.SCE),峰电流与钛离子浓度在4.0×10~(-9)~4.0×10~(-7)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读者以此为基建拟定了钢中微量钛的分析方法。文中对极谱的反应机理、电极过程作了讨论,确证题示络合物组成Ti(I V):UHA=1:2,络合物稳定常数K_稳=8.1×10~(-12),本方法灵敏度较现行方法高约两个数量级,干扰少,简便,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郑立新 《安徽科技》2006,(11):53-54
吸光度法是一种重要的测定稀土金属含量的方法.本实验利用微相吸附-光谱修正(MPASC)技术,同时采用表面活性剂(NaCl溶液)为增效剂,研究分析稀土金属(Dy、Nd)与苦胺酸偶氮变色酸(PCA)络合物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胶束上的配位反应以及表面活性剂在配位反应中的增效机理,测定了配合物的结合比及结合常数.结果表明:PCA-CTAB作用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离子强度对PCA-CTAB-稀土金属三元反应体系有明显的增敏作用,使反应体系中配位产物水溶性、光稳性增强,而且盐的存在使配合物结合比及结合常数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0.
由氯甲酸乙酯和硫氰酸钠经亲核取代反应和异构化合成N-乙氧羰基异硫氰酸酯中间体,再将该中间体与1,6-己二胺经亲核加成反应,合成N,N’-二乙氧羰基-N”,N””-(1,6-亚己基)双硫脲.对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分析.将所得产物配成溶液,分别与Cu2+,Ni2+和Fe3+溶液混合,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产物溶液吸光度的变化,对产物与Cu2+离子的沉淀产物进行红外光谱检测,对比产物与其Cu2+络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新型结构的双硫脲可分别与此3种离子发生反应,并表现出对Fe3+的较强选择性.产物与Cu2+生成的络合物为环状螯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