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藏语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声调,汉语当然也是这样。汉语的声调同声母、韵母的关系是怎样的?今天,我国实验语音学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实验室里分析了许多听觉不能发现的汉语语音现象,这样,就使我们能够更有条件地借助实验室的结果来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了。1.1 有人说,声调是元音的属性。这是个有分歧的意见。比如“i”,是个元音,它有没有声调?没有。何以见得?没有标调,它只是个元音音素。有的同志可能会说:不对,这个“i”有声调,当你发这个“i”的音时,不是有它的音高吗?而声调不是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主要媒介,如果能用数字计算机来识别语言,必然能对人类交流信息的过程带来无可估量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语言识别问题在近二十年来受到了很大的注意,同时由于这一问题牵涉面很广,边缘性很强,因此它又成为计算机科学中使人颇感兴趣的问题之一。Wolf曾对七十年代初期以前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作了一个较好的总结(主要指美国对英语识别所进行的研究)。语音的识别看来基本上所采用的是对于音素或类似于音素的识别,这是因为尽管人可以发出频带相当宽的声音,但作为语音来说,大致上是由几十个基本发音单元,即音素所构成的。这样,我们依靠内存于计算机中的数量不多的音素模型就可能进行语言的识别。英语的音素大致有四十多个。汉语(普通话)计算机识别用的音素可以建立在汉语拼音的基础上。如果仅从元音、辅音来说,则也不过三十多个。汉语拼音把发音单元分为声母和韵母,声母即辅音,韵母则包括单元音和复合元音。关于音素识别方面的一些辅助识别工作,诸如音节、清音、浊音、元音的区分等都与英语识别问题相类似,汉语语音识别方面的一个特殊问题是关于声调的识别。汉语以及许多亚洲语系都有声调识别的问题。汉语(普通话)分成阴平(—)、阳平(/)、上(V)、去(\)四声。如果每一个韵母加上四声的变化,则音素模型的数字将大为增多,这将增加识别检索时的困难。问题的复杂性还不止于此,如地(di)、期(qi)这类字,四声的变化只在于韵母本身,因此不影响其他相关连的音素d、q。如烟(yan)、望(wang)、两(liang) 这类带复合元音的字,四声的变化贯串于整个音节,这就是说四声的变化将影响这一音节中的其他音素,这样一来问题的复杂性就提高了。据说有些方言,如广东话,有多至十种声调的,如果把不纯正的发  相似文献   

3.
对外汉语“声调”纠偏,是语方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空。对于日本和韩国留学生来说,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汉语四声中的第二和第三声的发音。分析他们的情况,从静态声调训练、动态2声调训练及语流声调的纠偏三方面加以分析。以列表方式阐述了静态声调练习结果、动态声调练习结果以及语流流语段声调练习结果,探究日韩留学生语音纠偏的方法和规律,以便在语言教学中更好地帮助留学生克服“声调”的困扰,学好汉语普通话标准音。  相似文献   

4.
本文中凡不带“县”字的“咸宁”一词,单提时皆指湖北省咸宁地区;与其它县名并提时则专指咸宁县。咸宁地区位于湖北省东南角,包括咸宁、通山、阳新、崇阳、通城、蒲圻、加鱼、鄂城等鄂东南除武昌、大冶以外的八个县。 “咸宁话声调与古话、普通话声调的关系”是一个大题目。我们只能在这个题目下就咸宁话的声调以及利用咸宁话声调(以各县城关话为据)辨析古平仄和普通话四声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希望由此获得关心者的指教。 有同志曾就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问题提出要“知已知彼”以便能“百战不殆”。我们于此深有同感。下面就先从我们咸宁话声调说起。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来自新疆南疆的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学生产出的汉语普通话的语调曲线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将汉语的四个声调都产出为第四声的基础上,维族学生能够产出较好的语调曲线。对维族学生产出的汉语声调和语调的研究,为无声调语言民族学习声调语言提供了帮助,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态迭加原理     
本文研究量子态及其描述,阐明态的概念,对微观体系可能态给予剖析,论述态迭加原理的实质性内容,並对“任何一个波函数ψ(r,t)都可以看作是各种不同动量的平面波的迭加”问题,提出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宁都客家话存在四声别义现象,主要通过声调变读来表达新的意义。有些变读的声调与连读变调无关,有任意性。有些变读的声调调值是连读变调产生的,并且它们固定化后重新归入各调类。有些变读的声调是该字的白读层,但因该白读层很罕见,故也算入四声别义。这种四声别义现象有些在闽西、粤东、粤北等地也存在。  相似文献   

8.
游乐园     
它是谁虎大王娶媳妇,森林王国派了一个合唱队,前去祝贺。这只动物合唱队在唱歌时,混进了一位没有资格当合唱队员的在里面滥竽充数(如图),虎大王发现后,非常生气。请你指出它是谁?(东春/供稿)这里有4幅图画,画中都有流水,水断而意连。请你根据这4幅画的含意,猜出4句成语。看图猜成语(赵忠智)小明上英文课时跟老师说:“MayIgotothetoilet?”老师说:“Goahead.”小明就坐下来。过了一会儿,小明又跟老师说:“MayIgotothetoilet?”老师说:“GOahead.”小明又坐了下来。他旁边的同学于是忍不住问:“你不是跟老师说要上厕所吗?怎么不去?”小明说…  相似文献   

9.
《报刊纠错例说》一书中《说“赴”》一文的观点值得商榷。《说“赴”》就用于人物简历中的带“赴”的句例提出“赴”跟时间状语的搭配有可商酌之处。其实,这些带“赴”的句子都是连动句,句中的时间状语跟动2语义上相容,状语与中心语可以搭配。这符合连动句中状语的语义指向规则,因而这些受到指责的句子也都是合乎汉语语法的。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为编写云南方言志作准备,读了谢树忠同志的《曲靖话和普通话语音差异初探》和王石景同志《也谈曲靖话和普通话语音差异》。两篇文章各有侧重,对曲靖人学习普通话和语文教学是有帮助的。但是,两篇文章对曲靖方言声调的分析结论很不相同。谢文认为“曲靖话的声调是平、上、去、入四声,和普通话的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四声不同。普通话的阴平声,曲靖话里有读上、去、入的情况;普通话的去  相似文献   

11.
上古有没有声调?有几个声调?这个问题直到明、清时才被古音学家列为研究课题,然而其研究结果却不一致。顾炎武以为上古虽有四声,但“一字之中,自有平、上、去、入”,因而“上或转为平,去或转为上,入或转为上、去,则在歌者之抑扬高  相似文献   

12.
汪然 《科技信息》2008,(22):261-261
日语的"アクセント"和汉语的声调(四声)常被语言学家误以为是同一概念。笔者认为二者有区别,应为二者的概念正名。为此,本文重点讨论日语的"アクセント"和汉语的声调(四声)究竟是什么,二者的本质区别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句丽起源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秽貊(或者貊)说“、“夫余说“、“高夷说“、“炎帝族系说“、“商人说“、“高夷-貊部说“以及“多元说“等七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虽然这七种观点互有差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都承认高句丽是起源于中国境内的古老民族,这对研究高句丽民族及其国家的历史等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句丽起源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秽貊(或者貊)说”、“夫余说”、“高夷说”、“炎帝族系说”、“商人说”、“高夷一貊部说”以及“多元说”等七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虽然这七种观点互有差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都承认高句丽是起源于中国境内的古老民族,这对研究高句丽民族及其国家的历史等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顾炎武江永的古声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炎武和江永的古韵研究都是比较完整而有系统的,本文只谈他们的声调理论。顾氏之前,陈第已接触到古声调问题。他在举出《诗经》中若干平仄互韵的例证后认为:“此数者皆以仄承平也,然节奏调畅,自是可读。四声之辨,古人未有;中原音韵,此类实多。旧音必以平叶平,仄叶仄也,无亦以今  相似文献   

16.
谈汉语声调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尔尼沙 《科技信息》2007,(10):168-168,4
要想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声调是异常重要的。声调的学习并非是个简单的过程,所以,在声调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首先应注意每个汉字的读音及声调,作为少数民族教师,更应注意尽量准确传授每个汉字的声调。为使学生掌握最准确的汉字读音,教师可以采用直观法、理解法、四声连读法等教学法,更要注意特殊汉字的读法及拼音,尽量准确传授每个汉字的声调,使学生掌握最准确的汉字读音。  相似文献   

17.
微分是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如同无穷小量、连续性等概念一样,是人们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十九世纪极限理论建立以后,微积分学的这些基本概念才开始有了严格的数学定义.但是,微分的本质是什么?人们的认识仍然是含糊的.历史上人们对微分的看法,大体上可归结为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是以牛顿、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实在无穷小量说.他们把微分看作是不等于零,但又小于任何给出的量,即所谓“不可分的”量.另一种观点是以哥两为代表的有限常数论.他把微分看作是不等于零的有限常数.第三种观点是以古尔萨为代表的无穷小量说.他把微分看作是无穷小量,即以零为极限的变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叙述了汉语四声对元音基频的变化规律,即声调是基频变化的模式.利用这一特点可以进行有关单词的话者确认。文中提出了可行方案,实验结果为识别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人民说白语,彝族人民说彝语,汉族人民说汉语。汉语和白语彝语都属汉藏语系的有声调语言。 在长期的社会交际中,除本民族语言外,在广大的白族、彝族和部分汉族人民中还流行着一种汉语方言,它的特色主要是保留了中古入声的五声调语,可以称之为“土著汉话”。 洱海地区的土著汉话主要流行于下关、大理、剑川,鹤庆、洱源、云龙等县的白族聚居区,它的声调调类有五:  相似文献   

20.
有些学者对“发明四声”说法提出批评,认为汉语的"四声"不是任何人所能发明创造的。然而“发明四声”又被语言学界许多学者所普遍接受并继续使用。这对矛盾是由“发明”的古今词义的不同造成的:“发明”在古汉语中是表“发现”义,在现代则是表“创造”义。因而,在古代“发明四声”说法是正确的,现代学者继续使用“发明四声”则是由于仿古文写作和习惯用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