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急疏散研究中的人员定位问题对于快速疏散人群和拯救被困人员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确定Wi-Fi定位手段对于室内人员疏散的适用性,采用手持Wi-Fi设备和预设置的无线信号基准参考点,利用无线接收信号强度指数通过模式匹配的方式进行多人员定位的尝试.所得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案的室内定位精度能达到5~7m.新方案所提供的定位精度能够区分室内多个体的移动路径,为相应疏散应用提供人员的动态位置信息描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室内基于位置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室内定位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Wi-Fi由于其传输距离适中,在智慧城市发展的推动下,热点的覆盖也非常多.因此基于Wi-Fi的定位技术成为众多室内定位技术中最具有可行性的.面对室内无线环境高动态变化的情况,提出了基于加权极速学习机(W-ELM)的定位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无线定位技术的发展,室内定位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基于WiFi的定位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信息传输速度快,实现成本较低等优点,研究将射频识别技术(RFID)运用到Wi-Fi室内定位系统中,探讨基于Wi-Fi的RFID定位方案,对基于信号强度和基于距离角度的RFID定位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实现对内置RFID标签的Wi-Fi终端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结构复杂、人群聚集的建筑火灾中大规模人群智能疏散诱导问题,建立了一个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人员定位技术的火灾智能疏散无线诱导系统。首先在等边三角形模型中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采集信号,经过高斯修正,利用经验数据库,实现人员的快速、准确定位;将RFID人员定位单元等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中心节点上传至嵌入式Web服务器,利用集成了疏散路径优化算法和经验数据库的应用服务器进行人员疏散方案全局优化,并将最优疏散方案下传至控制器节点,无线智能疏散指示灯、LED显示屏和扬声器等控制器节点动作并完成智能疏散诱导。该系统根据人员定位信息、火警状态进行基于疏散路径优化的智能疏散和无线诱导,为建筑火灾疏散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室内无线局域网Wi-Fi定位方法误差大、需要额外辅助设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载波相位测距的Wi-Fi精密定位方法。在测距环节,通过中国剩余定理求解多载波相位同余式组实现了距离重构,并给出了一种采用同差处理以降低算法噪声敏感性的方法;在定位环节,基于最小测距误差平方和准则,将带有误差的多边测距定位问题转化为受约束的二次最优规划问题,实现了分米级的Wi-Fi定位。实验与仿真结果均表明,所提方法的测距精度可达mm级,定位精度在dm级,较主流MUSIC Wi-Fi定位方法3~5m的定位精度提升了4倍以上。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室内定位解决方案容易受到无线接入点AP攻击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室内定位框架,构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Wi-Fi指纹室内安全定位系统(DS-LocCNN),使得多建筑和多楼层在面对恶意攻击时的定位精度得到了保证.通过在UJIIndoorLoc数据集上评估此系统,证明了所提出的DS-LocCNN能很好地抵御基于AP的恶意攻击,且在建筑级定位和楼层级定位上的成功率优于现有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室内无线局域网Wi-Fi定位方法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Wi-Fi室内载波相位精密定位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深入探究Wi-Fi技术体制对于提升测距性能的潜在辅助效能,在不改变商用硬件结构的前提下,根据Wi-Fi信号多频调制的特性,利用多个频点的载波相位测量值构建同余式组,并基于中国剩余定理进行解算实现测距,有效消除了载波相位测距中的整周模糊度,并对所提方法的测距精度、噪声敏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一种提升测距精度并降低噪声敏感性的方法。根据实际定位应用需求,分别配置载波频率、SNR、和量测距离,搭建仿真系统,该方法与现有的RSSI和TOA测距各进行100次对比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在20 dB SNR和25 m量测距离的条件下,所提方法的平均测距精度为8.8 mm,明显优于现有通用Wi-Fi定位方法,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无线局域网接收信号强度分析的混合室内定位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给用户提供丰富的室内位置服务,需要在结构复杂且人员密集的室内环境中进行精确定位。根据对无线局域网接收信号强度的分析,可以利用三角定位算法和指纹定位算法进行混合室内定位。首先在网格划分的基础上离线构造参考点接收信号强度数据库,并采用三角定位算法估算所有无线接入点的位置,然后根据定位精度需求设定混合定位方法的接收信号强度阈值。在线定位时,根据用户终端实际接收到的无线接入点个数和信号强度选择三角定位算法或指纹定位算法进行位置计算。实验表明,该室内定位方法有效且稳定。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验的基础,对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节点室内定位的几种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室内无线传播模型和实际测量数据得到RSSI室内传播模型;比较在不同位置的未知节点定位精度的不同;针对三点定位结果不理想的问题,采用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对定位结果进行优化;比较不同数量的源节点对于节点定位精度的影响.当信标节点数量比较多时,通过筛选一些可靠的信标节点来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非视距(NLOS)传播环境的室内定位技术存在受到墙体等物体遮挡干扰,易造成无线定位精度不高、误差偏大等问题,本文提出改进的交互多模型粒子滤波(IMMPF)室内定位技术.该方法对于室内运动目标模型与噪声进行建模,并且在交互多模型(IMM)中对粒子滤波(PF)进行实时更新混合信道参数,同时对于NLOS及其LOS混合信道...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原来骆越的分布区内,出现了一个上承骆越,下启近现代壮侗语族各民族的僚族,这并不是一个新产生的民族,而是汉民族历史学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骆越的新认识。他们在与汉民族的接触和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中,渐次发展为今中国境内壮侗语族及中南半岛掸泰民族的直接先民。  相似文献   

12.
小说《报废》主要展现了对现代生活的深刻反思,特别是在消费文化为背景的时代下人被“物”所役使的一种痛苦与挣扎,但这种挣扎在当下中国更具有讽喻色彩。通过对小说中展现的人与物、人与文化、人与时代关系的分析,指出这部小说所独有的社会认识价值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庞倩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1):68-69,67
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由于地域和文化上的差异,造就了迥异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也促成了语言结构上的不同。本文以汉译英中产生的中式英语为研究对象,将其分类归纳,解析出该语言形式背后的英汉民族间的思维差异因素。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城市老年化进程,针对老年人的特点,从无障碍系统的建立、老年公寓的建设、老年设施配套建设几方面论述了城市老年设施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5.
《说文解字·艹部》的词语中有不少是关于蔬菜类、草药类或者是两者兼类的植物的。但是很多词语由于许慎的说解很简单,有些甚至解释成别的意思了,致使人们不知他们的确切含义。对于这些词语,弄清楚他们的确切的含义以及和现代汉语中相对应的名称,能为当代人读懂《说文解字》该章节扫清障碍,进一步了解古代社会我国民众使用中草药和食用蔬菜的基本状况。并且为现代社会人们提供药用类和食用类蔬菜一些有益的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苏轼丰富的书画理论思想中,“寓意而不留意”的书画思想尤为引人注目。苏轼认为对于书画只能“寓意”而非“留意”。因为“寓意”可以寄托情思,其乐无穷,真正发挥书画的“悦人”功用;而“留意”就会爱不释手,执著沉迷,给主体带来消极的影响。故而对于书画应该采取一种“悦”而不“执”的欣赏态度。这种思维方式,蕴涵着禅门“于相而离相”、“住而不住”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明清时期的富民政策、富民阶层、富民经济、富民文化以及实学思潮中富民思想等诸多历史事实,揭示出富民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问题,至今仍具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青少年言语中流行一种极限性的语义表达,这种极限性主要反映在表达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肯定态度和崇尚心理的言语中,尤其是在表称颂的性质形容词、表程度的状语和程度补语的运用三个方面,他们往往通过词义的转移、词语的活用等变异手段,同时配合对这类词语重音的夸大,来表达一种至高至极的极限语义。  相似文献   

19.
群体间交互对舆论演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实舆论环境中属于不同群体的公众之间仍可以相互交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群体间交互的舆论演化规则,建立了包含群体间观点交互的舆论演化模型.文中分别分析了忽略和引入群体间交互前提下舆论的演化情况,指出群体间交互规则会对整个舆论演化产生巨大影响,在对引入群体间交互规则前后的舆论演化模型仿真后,发现群体间交互加快了舆论的整体演化速度,并促使两群体最终达到意见统一.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统计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群体间交互所带来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保障公民文化知识的社会机构,图书馆有责任为残障群体提供特殊而有力的服务。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为残障群体服务的分析,指出了目前图书馆为残障群体服务所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面向残障群体的图书馆资源构建,提出了面向残障群体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