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班固《汉书.刑法志》参考了《荀子》之《王制》《议兵》《正论》观点。对比可见:班固极力赞赏荀子的刑法思想,在刑法起源、刑法与礼义关系以及是否有象刑这三个方面,班固受到荀子的启发;与荀子完全不同的是,班固还从形而上的角度探讨了刑法的起源;班固对荀子思想的接受,正是汉代礼治与法治并重的社会实践在理论界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在民族史的撰述上有杰出的成就。《史记》在体例上有开创  性贡献 ,为我们研究这些民族的史事留下了最早最有权威性的历史资料 ;《史记》反映了司马迁进步的民族  史观。《汉书》继承《史记》对民族史的重视 ,也为各民族立传。班固在史观、史识方面比不上《史记》 ,但仍  取得了很多成就 ,在整齐体例、扩充材料等方面 ,大大丰富了民族史传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是东汉班固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汉书·艺文志》将儒家列于《诸子略》十家之首,可见刘氏父子和班固对儒家的重视。文章就儒家出于司徒之官,儒家、孔子与六经之关系逐一梳理各家之言,择善而从,兼发己论。  相似文献   

4.
班固是一位严谨的史学家,身在经学时代的他,所撰著的《汉书》中大量征引五经文字,其中对《诗经》的征引亦不在少,《纪》《表》《志》《传》都有征引。征引范围涉及风、雅、颂,其中以雅诗为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班固正统的思想。《汉书》所引之《诗》固是汉代版本,将其与今流行本勘比,自有其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史记》是我国先秦以及汉初历史文化的总结,班固曾概括指出它们的联系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此后有些历史家也表示过类似的看法。在班固提到的这些历史著作中,《楚汉春秋》很值得注意,这不仅因为此书出自汉人之手,重要的还在于它记载了楚汉时期许多重要的史实。因此,在研究《史记》与先秦以及汉初文化的联系时,它与《楚汉春秋》的关系不可忽略。本文试就这个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苏武传》是东汉初年重要的历史家和文学家班固所作的史传文学作品《前汉书》(简称《汉书》)中的《李广苏建传》的后附。班固自己在传后赞语说:“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苏武传》是班固描写的众多人物传记中写得比较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传记文学之一,而且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它被历来文学史家们所公认,这是由于作者塑造了苏武这个高大的爱国的历史英雄人物形象。苏武忠于自己的祖国,忠于中华民族,忠于职守的坚贞情操和高尚品质,十分令人钦佩和富有教育意义,下面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鬼谷子》是纵横家学派留下的唯一子书。刘向、班固录书无《鬼谷子》,至《隋书·经籍志》始现。此后历代学者开始注重《鬼谷子》,并从注校、真伪等方面来研究此书,对版本内容逐一点评。  相似文献   

8.
从汉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晋左思的《三都赋》及清程先甲的《金陵赋》看京都赋体文学的传承及演变,再从写作目的、写作手法、辞赋观等方面对其进行考察,进而指出京都赋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以先秦儒学为指导,反对董仲舒营造的君权神授论。西汉末,杨雄著《法言》,亦起而反对董仲舒。东汉班固著《白虎通义》,比董仲舒走得更远。至东汉末年,社会上掀起一股强烈的批判思潮,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剥落了两汉神学经学的最后一层油彩。  相似文献   

10.
文字由生僻趋简明 ,《西京赋》从薛综注到李善注、五臣注 ,体现了此通俗化过程。班固《两都赋》引用“五经”“今文家”说 ,张衡《二京赋》宣扬老庄思想 ,东汉中叶又重视《老子》、《庄子》。《毛诗序》流传至少在汉宣帝前 ,河间献王好《毛诗》之说不误。颜延之《赭白马赋》,写作年代李善注与五臣注不同 ,五臣注较胜。  相似文献   

11.
窦宪历任侍中、车骑将军、大将军,权势鼎盛一时,班固、傅毅、崔驷等人,相继进入其幕府,形成了一个文人集团。这一文人集团主要因为窦宪的显赫权威和谦恭态度而聚集,虽然政治因素明显,创作不脱关刺范畴,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文学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量化、比较、示例及赏析等方法,具体揭示作为《汉书》重要修辞手法的对偶在艺术上的不凡之处,以及《汉书》语言的骈俪特色。  相似文献   

13.
《古事记》与《崇搬图》是采用东巴文书写的在纳西族流传的两部重要文献,内容基本相同,但在文字的使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文字记录语言单位的角度对两部文献进行较为系统的比较,探究它们产生时代的先后,进而展示文字的发展轨迹,同时也为原始文字的发展研究提供一些新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东观汉记》是东汉的史学集成,起班固,迄蔡邕,四代英才荟萃,终与《史记》、《汉书》并为“三史”。对这段近二百年的史书编撰长涯,唐代而下,考论甚详,尤以余嘉锡用力最勤,但仍有未尽完善。为辨章源流,文中又对当时史书编撰的概貌一一加以厘辨、订补,使之更为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5.
班固生活在经学昌明的东汉初年,他深受经学影响,使得《汉书》具备清晰的经学特质。一是强烈的等级观念。作品中无论是格局的安排、人物传记的次序还是对史迹的勾画、对人物言行的评价、对之前史作的扬弃,均依此以“礼”为核心的“三纲”“五常”为据。二是信仰君权神授,在人与人关系上,上级要求下级信仰君权神授,实际上是全民都要信仰,主要是心理上要信仰。  相似文献   

16.
诗人朱湘和顾城之死 ,在中国新诗史上震动较大 ,曾经是评论界关注的两个热点。作为纯粹诗人和童话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执著 ,朱湘与顾城有相似之处 ,而他们之间的差别又是相当明显 :朱湘把生命的意义沉醉在诗歌创作中 ,至于顾城 ,却将生活等同于诗歌。朱湘和顾城都是十分相信艺术功能的诗人 ,而他们的艺术世界又存在着一个本质的区别 :诗歌之于朱湘 ,是梦想的港湾 ,精神的支柱 ,希望的寄托。而顾城 ,却因他对“个人主体”的沉迷和对自然的发现 ,力图营造一个脱离现实的幻型大厦  相似文献   

17.
顾随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一生主要从事古典诗词戏曲的教学与研究,同时还创作了大量旧体诗词与戏曲。精于旧学且擅长填词谱曲的顾随,表面上更像是一位旧式学人,实际上却和新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顾随的旧体诗词写作和古典文学研究,背后都有新文学的立场和精神的底色。整体来看,顾随与新文学的关系可谓貌离神合,即使将其视为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传统的传人,恐怕亦不为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