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夏宇尘 《科技资讯》2006,(33):171-172
城市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旅游新现象,伴随着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步伐,大旅游时代的到来,城市在区域内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功能也在向多元化发展,现代的城市已经成为一个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人口频繁流动的开放型系统。城市已逐渐成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地,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城市已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主要客源地。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旅游获得了高速发展,城市中的旅游项目逐渐增加,接待的游客呈直线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我国数字城市发展阶段及主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数字城市建设将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新主题与新动力。要加速中国数字城市的发展,必须采取综合的、切实有力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提升城市化的质量,进而推进城市现代化。而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数字城市的发展阶段规划,以及我国数字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城市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旅游新现象,伴随着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步伐,大旅游时代的到来,城市在区域内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功能也在向多元化发展,现代的城市已经成为一个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人口频繁流动的开放型系统。城市已逐渐成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地,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城市已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主要客源地。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旅游获得了高速发展,城市中的旅游项目逐渐增加,接待的游客呈直线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中国城市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选择科学的城市化模式,对于充分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尽快实现中国现代化强国之梦具有重大意义。考察1800年至今200多年的城市化历史可以看出,世界城市化模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迅速转变;反思建国后50多年的城市化进程,却发现中国仍然热衷于粗放型发展模式,在巨大成就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问题。在21世纪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主题的今天,中国城市化模式的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分析城市化进程中质量和数量的辩证逻辑关系,可以确定:在新世纪,中国的城市化不仅应有量的适度发展,更应该实现质的飞跃;城市化应该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集约型多元化发展模式,以借助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发展,借助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使中国经济屹立于世界之林。  相似文献   

5.
陈玉 《科技咨询导报》2009,(33):168-169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如何推进城市现代化,更好的发展城市经济是目前的研究重点。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据一些国际权威机构的预测,旅游文化和环保产业将是21世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自1997年底以来,旅游业被我国列为与信息产业和房地产业并重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式作为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于一体的新颖生活方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提升旅游城市竞争力成为目前急需考虑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由旅游业的发展引起或推动的城市化即旅游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一种新的模式,旅游城市化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城市的城市化动力复杂多样,旅游业的发展是桂林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动力,要想加快桂林的城市化进程,必须发挥旅游城市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中国掀起了一场关于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大讨论。钱学森教授提出的山水城市概念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词、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山水城市的核心思想是,兼顾城市生态和历史文化,兼顾现代科技和环境美学;它考虑未来城市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它是为中国老百姓享受的生活、工作环境。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世界关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这是山水城市讨论的时代背景。中华民族对山水有特殊的感情,山水意识几乎融入中华民族的遗传基因,山水文化的特色之一是综合艺术,这是山水城市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化建设与图书馆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城市化不仅是要发展城市的规模和经济,同样必须重视文化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功能价值体现、公共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图书馆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并在城市化进程中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众多实践证明,城郊旅游作为21世纪城市居民的一个特色旅游项目,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研究城郊旅游的发展特点以及城市居民出外旅游的需求动机,设计和塑造城郊旅游产品的体验因素,成为推动当前城郊旅游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世纪,信息交流的速度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和现代化水平。而城市作为吸纳力强、辐射面宽的信息集散地,理应充当信息化的领头羊。城市信息化,必将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主题和社会发展的新兴原动力。上海要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必须首先加大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中,茶文化因其雅俗共赏的特点在都市和乡村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都市茶文化和乡村茶文化一雅一俗,不仅满足了茶文化旅游的不同细分市场,而且二者统筹互动,都市茶文化开拓了客源市场,乡村茶文化丰富了旅游资源,共同推动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以此为基础,探讨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2.
考查桂林的城市形态演变和古建筑旅游资源认为桂林的历代城市建设符合一般的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和生活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选择规律,建筑与自然环境、文化相交融是推动桂林由军事城镇演变为旅游文化名城的重要因素,也是桂林城市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泉州非遗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化名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海洋性、包容性、遍在性与非均衡性等特性,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遵循与名城保护互动、注意保护、突出特色、关注游客体验要求等原则,才能实现文化传承、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14.
长春市都市旅游的个性化与规模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旅游发展的态势之一是面向都市旅游.长春市作为全国特大城市、省会城市和全国首批旅游城市,具有发展都市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本文在分析长春市都市旅游发展的优劣势基础上,指出了长春市旅游发展应注重对都市旅游的个性化(独特鲜明的形象)与规模化(产品的内外部协调)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化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文化是城市风格与个性、城市形象与实力的统一,也是城市实力和吸引力的体现。城市要提高竞争力,必须重视城市文化建设,使其既要与城市实际状况相协调,又要与城市发展需要相协调。应根据城市的特殊性,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形成自己独有的城市文化。因此,石家庄城市文化定位以"土"为特色、以"庄"为境界、以"民"为根本、以"新"为特点。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西藏地方政府对对外开放、内部革新、商人数量的增加和交换的需要,城市重新成为商业的基地,迎来了城市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昌都城成为西藏地方与内地以及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也逐渐转变成近现代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的城市。  相似文献   

17.
景德镇陶瓷文化与旅游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陶瓷文化界定,从陶瓷文化的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结合起来讨论;二是陶瓷文化在旅游运作中的谋划。陶瓷文化在旅游运作过程中涉及旅游城市形象塑造的研究与陶瓷文化旅游产品规划的研究。陶瓷文化旅游产品规则包括旅游瓷的艺术设计与包装、手工制瓷体验旅游、陶瓷专业研修之旅、陶瓷工业旅游等。基于上述陶瓷文化旅游产品研究,本文认为学界既要进行微观的陶瓷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探讨,更要进行宏观的陶瓷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意方案研究,这样才能架构起陶瓷文化旅游应用研究的宏大框架,由此才能勾画出一个宏阔、完善与详尽的陶瓷文化旅游产品远景图像。  相似文献   

18.
西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文化旅游的世纪,文化因素将成为旅游创意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分析西藏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的现状,提出科学开发利用西藏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培育西藏特色文化旅游市场的策略,促进西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更加繁荣,使得西藏旅游业拥有持久魅力和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底蕴深厚,人文旅游资源众多;同时作为中国农家乐发源地的乡村旅游也独树一帜。但是,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和共同发展,尚需作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力图通过国家城乡统筹建设的政策作用,对成都市旅游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作进一步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西安为例,客源以留学生为主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城市形象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主要结论是:①留学生对西安城市形象的感知是积极正面的,其中对西安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感知最好,对"噪声污染低"的感知最差;②留学生对西安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也是积极正面的,其中对西安是"安全"的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最好,普遍认为西安的"旅游景点值得游览","古建筑有吸引力";③城市形象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的城市形象因子对目的地形象因子的影响显著性水平不同.本研究首次对城市形象和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丰富了城市形象和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