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荒漠走禽鸵鸟,亦称"非洲鸵鸟",属于鸟纲鸵鸟目鸵鸟科,是世界上现代生存的最大鸟类.雄鸟可高达2.75米,体重135公斤;雌鸟稍小.颈长而眼大,嘴由数片角鞘组成.两翼退化,胸骨扁平而无龙骨突起,不会飞.尾羽蓬松而下垂,尾椎骨个个分离.脚极强大,腿一部分裸出,趾下面有肉垫,趾仅存2枚,即相当于第三趾和第四趾,第三趾强大且具爪,第四趾小而无爪.雄鸟体羽主要为黑色,双翅及尾部有白色漂亮的长羽,颈部呈肉红色或鲜蓝色,上覆棕色绒羽.雌鸟羽毛呈乌灰色.就其总体  相似文献   

2.
鹈鹕这一类鸟在全世界只有8个品种,它们分别是白鹈鹕、褐鹈鹕、卷羽鹈鹕、斑嘴鹈鹕、澳洲鹈鹕、秘鲁鹈鹕、美洲鹈鹕和粉红背鹈鹕。由于鹈鹕在世界上的数量越来越少,况且这种鸟类长相奇异,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因此很多国家邮政部门都曾经发行过以鹈鹕为题材的邮票。美国1996年发行的一枚邮资明信  相似文献   

3.
黑脸琵鹭属于鹳形目鹮科琵鹭属,是已知的仅次于朱鹮的第二种濒危水禽.1989年世界范围内种群数量在300只左右,被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中.黑脸琵鹭体长740mm左右,嘴呈琵琶状,黑色,夏羽冠羽长而明显呈黄色,额部裸出并与嘴基相连,裸出部分(即脸)黑色.据资料记载,国  相似文献   

4.
1994年10月15日,马中翼等同志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河谷地区泸水县的老窝,捕到一只小鸟。此鸟大小似雀,翅长95毫米;嘴短而粗实,稍向下弯曲;翅形尖长;尾羽12枚,羽干柔软;跗跖被羽;脚呈对趾型,第2、3趾向前,第1、4趾向后,似啄木鸟。前额和颊纹亮橙黄色,头顶至后颈橄榄褐色,上背黑褐,下背柠檬黄色,腰部浓染橙黄色,颏、喉灰褐,胸和腹铅灰,下腹灰白色。根据标本,查阅了《印度鸟类志》、《印度鸟类手册,第4卷》和《缅甸鸟类》等文献,确认这只小鸟在分类上属鴷形目、响蜜鴷科、响蜜鴷属的黄腰响蜜鴷(Indicator xanthonotus),是中国鸟类科、属、种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5.
发生在南充的甘薯病毒病的症状共3类16种,其中花叶类2种,坏死类8种,畸形类6种.其田间消长规律是:①多数症状在育苗期表现充分,临近扦插前进入尾声,仅黄色羽斑、紫色羽斑和褐色斑点入秋后才转入高发期.②除黄色斑驳和紫色羽斑的表现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外,其它症状表现的适宜气温是20—27℃,超过30℃和低于18℃便出现隐潜现象.各症状对鲜薯产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黄化矮缩、紫色羽斑和鸡爪叶甚至造成30%左右的大幅度减产.  相似文献   

6.
在地球上的鹤类共有32种,然而多数已经绝迹。现在还活着的有3个属15种,即鹤属(Grus)11种,蓑羽鹤属(Anthropoides)及冕鹤属(Balearica)各2种。中国是鹤类“王国”,共有9种,占世界鹤类的三分之二。其中有在东北黑龙江生儿育女的丹顶鹤,有身体洁白如玉的白鹤,有似渔翁披蓑垂钓的蓑羽鹤,有在鄱阳湖边越冬的白头鹤、白枕鹤,  相似文献   

7.
1983年春天,我们在鸟类野外考察过程中,发现白腹黑啄木鸟的一个亚种为国内新纪录,现把这亚种拟名为白腹黑啄木鸟东南亚种Dryocopus javensis feddeni (Blyth,1863)。 (注) 1(?)。福建顺昌县埔上公社(海拔134米)1983,Ⅲ7。体重320克,翅长230毫米。上体光辉黑色,颈项羽冠为猩红色(scarlet—crimson),腰白,外侧飞羽(第三至第六枚)的末端均具白色细点,下体亦黑,但腹部、两胁、腋羽及飞羽基部却均为白色。这种  相似文献   

8.
1982年3月15日,福建省长乐县梅花海滩边,当地猎人击获一只鸥形目鸟类。经鉴定,是一雄性成体的长尾贼鸥Stercorarius longicaudus Vieillot,在我国这是首次发现. 形态:喙前端黑褐色,余部青灰色;头顶、额部、枕后及脸颊上半部为黑褐色;脸颊下半部和颈部淡黄白色.体背、腰部及翼上覆羽灰褐色,翼羽和尾羽黑褐色,第1~3枚初级飞羽轴白色,胸部和前腹部浅灰白色,下腹部淡灰褐色。中央一对尾羽特别细长,倍长于两侧尾羽在它后方尖出.跗蹠蓝灰色,前三趾具蹼,后趾小比前三趾略高.跗蹠前缘具盾状鳞,后缘网状鳞. 量度(毫米):嘴峰25,翅长310,尾长276,跗蹠40,体长530. 分布:在国外,长尾贼鸥在阿拉斯加及北美的极北部繁殖,冬季迁到北美南部,地中海及非洲等地。4~5月间见于日本及其附近的太平洋海岛上.  相似文献   

9.
八哥,亦称“鸲鹆”,“噹鹆”,属鸟纲,掠鸟科。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南部各省区平原和山林间,是我国南方原野里常见的留鸟。八哥全身羽毛呈黑色,有闪烁的光泽;头冠、后头和耳区的羽毛形状尖锐。嘴基部有一束长羽,一部分直竖成冠,另一部分向前倒下,形成鼻的覆羽。两翅上各有一大形白色横斑,由大覆羽的末端和初级飞羽的基部组成。尾羽除中央两枚外,均具白端;尾下覆羽尖端处亦呈白色。  相似文献   

10.
小天鹅再现上海崇明东滩备受关注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又称啸声天鹅、短嘴天鹅,属雁形目、鸭科鸟类。体羽白色,喙先端黑色,上嘴鼻孔后与眼线间有黄色斑块,脚、趾及蹼均为黑色。由于数量稀少,已被列入我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小天鹅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通常每年10月下旬迁飞过程中陆续途经上海或在此越冬,翌年3月中旬北迁,在上海的居留期约150天。越冬期间常集群栖息于长江口沿岸滩涂的海三棱藨草的外带觅食,也喜欢在藻类盐渍地及浅水海滩活动。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2016,(1)
正人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关心澳门地区黑脸琵鹭生存状况的人们而言,值得忧虑的事件伴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也越来越多了。珍稀的"海上大熊猫"黑脸琵鹭隶属于鹳形目鹮科琵鹭属(Platalea),由荷兰鸟类学家施莱格尔(TemminckSchlegel)于1849年在日本发现并命名。全球共有琵鹭属鸟类6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白琵鹭;分布于澳洲的黄嘴琵鹭;分布于澳洲和东南亚的澳洲琵鹭;分布于北美洲南部和南美洲的粉红琵鹭;分布于非洲南部数个国家的非洲琵鹭及分布于  相似文献   

12.
1990年秋季,笔者在云南省西北部的贡山县高黎贡山脉西坡从事鸟类调查时,在海拔2100米的独龙江乡木里哇山坡悬钩子灌丛中使用张网捕获两只鹛类,因其嘴很长,与其同时网获的还有一只剑嘴鹛,曾一度误认为系剑嘴鹛的幼鸟。后经认真检查鉴定,确认为这两只鸟为长嘴鹩鹛(Rimator mala-coptilus),系我国鸟类种的新记录。笔者所采获的长嘴鹩鹛,比麻雀略小,全长128毫米,上体淡黑褐色,各羽具浅棕色羽干纹,因此形成显著的纵纹。腰至尾上覆羽赭黄色,飞羽浅黑褐色,尾羽则呈暗橄榄褐色,颏、  相似文献   

13.
资讯     
《世界博览》2016,(5):18-21
正1战乱把野生动植物推向灭绝中东地区的隐鹎正在面临灭绝。意大利生物学家詹卢卡·塞拉曾长期跟踪生活在叙利亚的隐鹦家族的最后一名成员——只名叫"泽诺比娅"的雌性隐鹮。塞拉说,泽诺比娅2014年在叙利亚的巴尔米拉最后一次被人看到,这个地区武装分子出现后,这只隐鹮就消失了。由于没有伴侣,就算恐怖分子不加侵扰,这只鸟的命运也可想而知。泽诺比娅的遭遇是生活在战乱地区的野生动植物命运的缩影。难民对食物和柴火的需求正在剥夺野生动植物的地盘,把它们推向灭绝的边缘。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1991,(4)
啄木鸟是一个统称,实指一个整科的鸟类,即啄木鸟科,在我国境内就有28种之多.啄木鸟是"森林医生",它不仅能准确地诊断哪些树正在"生病",且能手到病除地治愈"病树".每当人们走进森林,常可听见"笃、笃、笃"的清脆击木音,且经常能见穿梭于间,忙于觅食的啄木鸟.出于长期地适应于攀登树木,啄木鸟的足为对趾足,即两趾(第2、3趾)向前,两趾(第1、4趾)向后,各趾具锐爪,有利于登攀树干,它的刚硬的尾羽,能以其羽尖支撑在树干上,帮助脚支  相似文献   

15.
1995年4月16日,笔者在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观察迁徙候鸟时,发现7只一群的黑脸琵鹭。这是近年来,在我国大陆继江苏盐城、深圳福田、香港米埔、海南岛东寨港之后,新发现的又一个尚有黑脸琵鹭分布的地方。黑脸琵鹭是涉禽的一种,属鹳形目、鹮科、琵鹭属。它被认为是中国继朱鹮以后最濒危的三种水鸟之一(另两种为白颧和中华秋沙鸭),也是被许多国  相似文献   

16.
太阳鸟是引人注目的形态和羽色十分特殊的一类小鸟.分类地位属鸟纲(AVES),雀形目(Passeriformes),太阳鸟科(Nectariniidae).全世界共有5属,118种.其中非洲特产的有78种,只有40种分布于亚洲西南部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我国秦岭以南地区.因此,太阳鸟科的鸟类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有的鸟类.太阳鸟科鸟类嘴形纤细而尖长,多数种类的嘴端稍向下弯曲,嘴缘具细形锯齿;舌呈管状,富有伸缩性,尖端分叉;两翅外侧的初级飞羽形短,内侧渐长,初级飞羽10枚,第一枚最为短小,呈圆翼型;尾羽12枚,有些种类的尾羽较短,各枚尾羽的长度几等长,羽端呈平截状;有些种类中央尾羽特  相似文献   

17.
初学观鸟者以及不少群众,分不清鹭、鹤、鹳、鹮等鸟类。特别是南方群众,较少见到鹤类,许多人往往把鹭误认为鹤,近些年来南方不少报纸时时出现某地发现“白鹤”、“灰鹤”,以及某地“鹤类”群集的报道。分不清鹭、鹤,反映了我们鸟类学常识,或者可以说是生物学常识的贫乏。大体来说,我国南方鹭的种类和数量较多,鹤却几乎见不到。北方鹤类相对较多。鹭类却较少些。我们在此介绍一些野外条件下如何识别鹭类、鹤类、鹳类、鹮类和琵鹭类鸟的基本  相似文献   

18.
蕨类植物铁线蕨科中的假鞭叶铁线蕨(Adiantum malesianum)、灰背铁线蕨(A. myriosorum)、团羽铁线蕨(A.capillus-junonis)、铁线蕨(A.capillus-veneris)、鞭叶铁线蕨(A. caudatum)、白背铁线蕨(A. davadii)、月牙铁线蕨(A. deentulum)、普通铁线蕨(A. edgeworthii)、肾盖铁线蕨(A. erythrochlamys)等9种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城市景观和绿化建设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为了解它们对我国34个省会城市的气候适应特点,以便为它们的栽培推广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应用基于RCP45CO2排放情景下的11个当前生物气候数据,以及假鞭叶铁线蕨等9种观赏蕨类在中国的694个分布记录,应用MaxEnt模型和ArcGis9.3软件,定量地预测了它们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范围,计测了它们对各省会城市的气候适应指数。结果表明,9种铁线蕨属植物在我国34个省会城市的气候适应能力有较大差异。假鞭叶铁线蕨、灰背铁线蕨、团羽铁线蕨、铁线蕨、月牙铁线蕨、普通铁线蕨在中国西南地区(四川东南部、重庆、云南、贵州)气候适应性很好,潜在分布范围广;假鞭叶铁线蕨、团羽铁线蕨、铁线蕨、鞭叶铁线蕨对中国华南地区的气候条件有较高的适应性;灰背铁线蕨、团羽铁线蕨、铁线蕨、白背铁线蕨和普通铁线蕨在中国华中的气候有较高的气候适应性;团羽铁线蕨和普通铁线蕨的潜在分布范围覆盖了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它们的综合气候适生指数的平均值达到0.60。  相似文献   

19.
采用性别鉴定分子技术研究易危物种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的初雏性别比例(性比),探讨晚成鸟初雏性比与窝卵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在种群水平上,黄嘴白鹭初雏性比没有显著的雌雄偏向(47.37%雄性,p=0.37);平均窝卵数为3.71±0.09(n=109),其中,拥有4枚卵的巢最常见(57.80%).在巢水平上,初雏性比随窝卵数而变化(p=0.003);拥有3枚卵的巢的初雏性比具有显著的雄性偏向(69.23%雄性,p=0.02),而拥有4枚卵的巢无显著的性别偏向(44.23%雄性,p=0.17),拥有5枚卵的巢则有显著的雌性偏向(31.43%雄性,p=0.04);拥有3枚卵的巢的初雏性比显著大于拥有4枚卵的巢(p=0.005)及5枚卵的巢(p=0.001),而初雏性比在拥有4枚卵的巢与拥有5枚卵的巢之间无显著差异(p=0.17).综上可见,黄嘴白鹭具有晚成鸟特有的性别分配机制,即窝卵数的变化能调整初雏性比.  相似文献   

20.
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又名亚洲钳嘴鹳、亚洲开嘴鹳,生活在东南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越南、缅甸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2006年在我国首次记录到钳嘴鹳,之后曾见于我国云南、贵州等地。钳嘴鹳体型大,体长约81厘米;体羽白色至灰色,冬羽烟灰色;飞羽和尾羽黑色;喙呈淡棕色,较厚,下喙有凹陷,喙闭合时有明显缺口。钳嘴鹳是候鸟,喜欢在沼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