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数字     
正37年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报道,其旅行者1号航天器上搭载的一组推进器,在"沉睡"了37年后,于太空深处成功完成点火测试。旅行者1号是NASA飞得最远、速度最快的航天器,也是恒星际空间唯一的人造物体。这个1977年从地球出发飞行了40年的航天器,基本靠调姿推进器来定向。但自2014年以来,工程师  相似文献   

2.
嫦娥五号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复杂、最雄心勃勃的航天飞行器,它所做过的事,40多年没有航天器完成过,即抓把原生态的月球"土"并带回地球. 2020年11月23日凌晨4时30分,中国海南岛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重达8.2吨的嫦娥五号搭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与火箭分离后,嫦娥五号通过推进器进行了为期4天的飞往月球之旅,之后,在...  相似文献   

3.
正测控通信是人类与航天器联系的通道和纽带,在深空探测任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把发射的航天器比作风筝,那么传递天地间信息的测控通信链路,就是一根看不见的风筝线。随着人类深空探测的不断发展,从月球到火星、木星、冥王星乃至太阳系边际,风筝飞得越来越远,风筝线也就应该更加结实可靠,而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测控通信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辉 《世界科学》2014,(2):23-26
<正>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比之前更长时间更远距离的航天任务正在不断出现。这意味着,作为航天器动力装置的空间推进器,也必须做出适应性的改变。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传统的化学推进器将部分甚至全部被电推进器所取代。传统化学推进器的困境在于,液态低温推进剂散逸速度过快,无法满足在轨时间数以年计的卫星长期储存要求,而使用常温推进剂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5.
“深空一号”离子推进系统:已于l”8年发射升空、耗资约1.5亿美元的这枚航天器能源来自光电池组。安装“探空一号”上的离子发动机现在正接受飞行测试,预计该航天器将探访一颗童星。离子推进系统采用太阳能板产生电场并以此加速载荷氛原子运动。该发动机能在特定时间连续运作数周,因此可达到很高航速。at基斯特勒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预计今年后期发射升空的运载火箭投资建造数额不详,以蓖麻油和液氧混合燃料为能源。华盛顿州柯克兰市基斯特勒航天公司研制的K-l火箭号称“世界首枚可完全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2级火箭采用俄制发动机且…  相似文献   

6.
关毅 《自然杂志》2017,39(3):222-230
正从天舟一号到C919大型客机,再到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科技创新领域"国之重器"的涌现,提振了国人信心,举世瞩目!天舟一号让走向深空更近一步,国产大飞机让梦想翱翔于蓝天之上,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向地球深部进军……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的"朋友圈"被"大国重器"的突破刷屏了。科技创新是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嫦娥"再度奔赴那谜一样的月宫。与前三次不同的是,"嫦娥四号"将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国防科工局今年1月宣布,我国"嫦娥四号"探月卫星已经通过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审议,将在2018年发射,去完成人类航天器月球背面的首次软着陆。虽然人类对月球探测已有半个多世纪之久,但尚未有探月卫星实现月球背面着陆。因此,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内外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彗星来源之谜一艘名为"新地平线号"的太空船飞进了一个幽深黑暗的地带,那里离地球数十亿千米,处在海王星轨道的外面,离太阳十分遥远,以至于在"新地平线号看来,太阳只不过是黑暗天空中的一颗星星而已。"新地平线号"2006年出发,是有史以来速度最快的航天器,其飞行的速度达到16km/s。  相似文献   

9.
彗星来源之谜 一艘名为"新地平线号"的太空船飞进了一个幽深黑暗的地带,那里离地球数十亿千米,处在海王星轨道的外面,离太阳十分遥远,以至于在"新地平线号"看来,太阳只不过是黑暗天空中的一颗星星而已."新地平线号"2006年出发,是有史以来速度最快的航天器,其飞行的速度达到16 km/s.  相似文献   

10.
天宫二号带着一款别致的"手表"——空间冷原子钟正在绕着地球翱翔。它仰望深空,俯视大地,探索浩淼宇宙遵循的黄金规则,细致描绘地球母亲的每一寸土地。这是人类史上首台在空间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的空间冷原子钟,它的精准度也是史无前例的,为3 000万年误差不超过1 s。这台原子钟是中国科学家们历经十数年孕育和抚养成才的,它承载着中国在空间定位、深空探测,以及广义相对论的验证等方面的研究使命。  相似文献   

11.
天问·火星     
正在经历了漫长的飞行后,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按照预定计划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天问一号"负责执行的任务充满艰辛和挑战,它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经"祝融号"火星车(由"天问一号"搭载)发回的遥测信号确认,"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着陆巡视器于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当时,远在3.2亿千米外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指挥大厅顿时掌声雷动,大厅中的一名女调度员激动之余仍不忘自己的工作,有条不紊地播报着:"根据遥测判断,着陆巡视器转入无控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刘立人 《科学》2007,59(3):29-33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出现并大量使用了各种用途的卫星和航天器,绝大部分与信息有关,例如光学遥感卫星、微波遥感卫星、军事侦查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星座、GPS导航卫星、深空探测卫星、科学实验卫星,等等。卫星(包括各种航天器)之间,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通信目前采用微波手段,由于无线电载波频率的限制(约10吉赫),  相似文献   

13.
采样小行星     
2020年10月22日,在"冥王号"航天器(以下简称"冥王号")触及小行星"贝努"(以下简称"贝努")两天后,美国宇航局接收到的系列影像证实"冥王号"已超额完成"贝努"采样任务(60克).这被科学家认为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时刻.  相似文献   

14.
<正>一项初始计划仅为四年的"旅行者"空间探测任务成就了迄今仍在运行、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之久的星际之旅。就"旅行者"1号而言,到2025年左右可能因动力耗竭而停止工作,再也无法向地球传送数据。然而在运行期间,它们向人类呈现的结果既前所未有,又令人兴奋。当1977年"旅行者"1号、2号空间探测器相继发射之时,国际上围绕深空探测计划开展已近20年了:1957年10月,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环绕地球  相似文献   

15.
谷神星探秘     
科学家2020年8月11日宣布,美国宇航局"黎明号"航天器(以下简称"黎明号")让他们得以近观矮行星谷神星.到2018年10月"黎明号"任务结束时,这艘航天轨道器已经下降到谷神星表面上空不到35千米,由此揭示了谷神星表面那些神秘明亮区域的新细节.  相似文献   

16.
<正>如果想实施载人火星任务,因路途漫长,风险太多,所以不妨先进行几次试飞。美国宇航局新研发的中途空间站——"深空通路"有可能作为一座中继站,成为前往火星或其他深空目的地的发射点之一。在月球附近空间建造空间站,能让我们经历深空环境,同时又有能力  相似文献   

17.
郭磊 《科学24小时》2001,(10):36-37
自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沉寂了几亿年的浩瀚太空,就再也无法平静了. 起初的航天器比较简单,发射上天一般不能收回,更谈不上军事应用.1960年8月10日,美国的"发现者13号"照相侦察卫星被成功收回,开创了军事利用空间的先河.1962年,美国"电星l号"利用中继通讯技术,开创了卫星通信的新纪元.从70年代~90年代末,各种军用航天器如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全球定位系统等,迅猛发展,竞相问世.目前世界各国发射的4000多颗航天器、卫星等,星罗棋布于蔚蓝色星球上空,使军事侦察、通讯、测绘、导航、预警、定位、监视和气象预报能力空前提高,一个崭新的太空时代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8.
正嫦娥三号3大工程目标突破月面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操作、深空探测运载火箭发射等关键技术,提升航天技术水平研制月面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建立地面深空站,获得包括运载火箭、月球探测器、发射场、深空测控站、地面应用等在内的功能模块,具备月面软着陆探测的基本能力建立月球探测航天工程基本体系,形成重大项目实施的科学有效的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正在设计许多方案向太阳系之外的深空进发,人类走出太阳系已经不再是一个科学幻想。离子引擎走出太阳系需要非常先进的推进系统,它们有别于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传统的化学火箭。科学家正在试验各种新型的推进系统,其中离子引擎是很有前景的一种,它的优秀之处就在于它在飞行过程中能不断使航天器加速,最终获得极高的速度。  相似文献   

20.
关毅 《自然杂志》2015,37(2):143-150
<正>经过8年、50亿多公里的星际之旅,"黎明"号探测器终于飞抵谷神星,同时也一跃成为人类科学史上第一架环绕两颗地外天体运行的航天器。正是这份坚持与执着让"黎明"号探测器"终成正果",同时或许还能让我们悟出些许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