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分析企业生产战略演变的基础上,明确了敏捷性已成为新的竞争重点和竞争优势。提出了敏捷生产战略管理的基本框架,即生产敏捷性的辨识、度量和控制三个环节。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生产敏捷性的度量,给出了敏捷性控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李亚香 《科技资讯》2010,(21):179-179
战略管理会计是基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性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而形成的管理会计的新领域。它以战略观念审视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帮助企业制定并实施战略,以期取得整体竞争优势,其本质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活动或信息系统。战略管理会计对制定和实施企业竞争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地位和比较优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管理者应转变思想观念,以战略管理理论指导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同时,会计界应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充分认识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深化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使会计真正成为企业决策和控制的"智囊库",促进企业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已基本具备适度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现实条件。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战略管理会计为其提供内外部环境和长远发展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提出虚拟企业敏捷性评价指标体系,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和改进的模糊灰色物元法(FHW)相结合的AFHW模型进行专家咨询及虚拟企业敏捷性度量计算。并根据研制的虚拟企业敏捷性度量支持系统,对企业进行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企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生产在企业中已重新回到了其战略地位。生产已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武器之一。这里探讨了生产战略的设计,包括生产绩效的评价、生产竞争能力的分析和策略方案的选择。最后分析了生产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和企业总战略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和首要任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起着指针作用。在当今市场环境变幻莫测、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制定正确的战略并有效地实施和控制,以便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然而竞争需要合作,合作是为更好地竞争,竞争越激烈,合作越重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的研究出现了一个转折点,即研究重点从竞争转向合作,提出了战略联盟的思想。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竞争的加剧,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组成了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  相似文献   

6.
在跨国公司主导的产业价值链体系中,以寻求比较优势为目标的传统竞争战略对我国制造业竞争力产生了严重的削弱作用。研究表明,为获得可持续竞争力,我国制造业竞争战略的重点应聚焦如何建立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主导和控制地位。  相似文献   

7.
基于技术创新战略的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实现长远发展的目标 ,企业要选择一种竞争战略使其获得一种理想的竞争地位 ,同时要选择一种技术创新战略使其获得技术优势 ,这两种战略的协调运作日益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企业如何整合竞争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 ,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竞争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分类范式,从直接关系和基于权变理论的关系两个视角,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竞争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现状,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选择恰当战略、提高绩效提供了理论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专一化战略是“一篮子鸡蛋”的战略吗?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著名教授,对于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做出了非常重要贡献的迈克尔·波特在他具有重要影响和贡献的《竞争战略》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三种适用的竞争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可见专一化战略是一个重要的企业竞争战略。波特认为:“这些战略类型的目标是使企业的经营在产业竞争中高人一筹”,尽管有时企业追逐的基本目标可能不止一个,但波特认为:“这种情况实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为有效地贯彻任何一种战略,通常都需要全力以赴,并且要有一个支持这一战略的…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全球技术垄断竞争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只有垄断才有竞争力,当然这种垄断是通过竞争产生的。技术开发竞争是为了形成技术垄断,技术垄断是为了控制和巩固竞争地位,是为了获得实现长期的控制市场从而达到技术垄断利润的最大化。本文主要从13个方面研究了跨国公司全球技术垄断竞争战略,认为中国企业应该自主创新过程中学会并运用技术垄断战略,通过“干中学”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垄断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Model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manufacturing system under changing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gile manufacturing is a new pattern of production. It is the issue to identify, analyze and evaluate agility for involved people, information, process and organization. There is no commonly accepted analytical structure. The essence of agility is investigated and a model to develop agility is elucidated.  相似文献   

12.
敏捷企业的组织模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讨论了敏捷企业的组织模型,提出了以产品为中心的多项目组的企业组织运行模式,该模式使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具有灵活性、可重组性、能够迅速实现自我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敏捷竞争能力,指出了中国企业走敏捷化的道路过程中,现阶段企业的组织构造实现应采取职能部门与项目组并存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企业实现敏捷化的要求,提出了技术预投的概念,并指出技术预投是敏捷化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模式。通过对影响技术预投因素的分析,探索技术预投的方法,阐明技术预投是实现企业敏捷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网络联盟企业中制造单元生产信息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敏捷制造将成为制造业在21世纪采用的主要模式,网络联盟是实现敏捷制造的基本组织方式。本文对网络联盟企业的概念、总体构思及主要支撑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信息管理是网络联盟企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制造单元是网络联盟企业的基本组织管理单位和制造过程的执行单位,是网络联盟企业物流与信息流的交汇点,所以,制造单元的生产信息管理是整个网络联盟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还就制造单元生产信息管理的内容及技术进行了论述,指出单元生产调度是制造单元生产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对网络联盟企业中制造单元的生产调度和制造单元的运行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5.
制造网络的面向服务架构(SOA)应当满足敏捷制造的需求,在SOA中任何瓶颈,如网络资源的分配策略,会影响到制造网络的服务敏捷性。在分析制造网络多Agent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制造信息的分类方法。利用制造应用模型,提取系统运行的状态空间,通过制造系统单元间的组合和不同部件网络输出的决策间的融合,集成神经网络输出各制造单元信息调度权重。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符合制造网络设计的原则和依据,以制造应用为中心,最大限度满足制造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现代制造业的敏捷性要求,面向敏捷车间的单元动态调度方案设计开发,构建基于多代理系统的敏捷车间单元动态调度框架。基于文献述评,提出自上至下以及自下至上相结合的单元动态调度思想,分析单元动态调度的内涵及特征,建立融入模糊理论的单元动态调度综合满意度函数。考虑敏捷车间中Agent的有限理性以及决策支持信息的不完全不完美性,运用演化博弈论,给出Agent的资源优选演化稳定策略解释。接着,利用协同演化遗传算法求得面向多项工作任务的车间资源重组全局优化解,结合聚类分析法作出敏捷车间单元动态调度的最满意决策。最后提供陕西装备制造业的调度实例,验证了上述调度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制造企业生产系统敏捷运行对产品设计和设备环境的要求,构造了其敏捷运行的一般模式,对模式的组成及信息表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多代理机的敏捷制造单元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敏捷制造单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代理机的敏捷制造单元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是由重构代理机、资源代理机、任务代理机、设备代理机构成的多代理机系统,通过代理机之间的相互协调完成单元控制任务并保证其敏捷化特性.  相似文献   

19.
Agile manufacturing is a new production mode. This pa per discusses the four problems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the environment of a gile manufacturing,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advanced: (1) Organization of production. Traditional MTO production or MTS production ca 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agile manufacturing which request both high produc tivity and the manufacturing flexibility. For this, the paper advances best way is to use the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mode of MCP (Mass Customization Pr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