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变换分析法所涉及的原则和规律,有助于对古汉语句法结构中的语序变化作出正确的认识。文章从句法变换的角度,对古汉语语法研究中关于句法成分“前置”“后置”的说法进行了评论,指出一些教材和专著中的有关阐述不尽符合客观的语法事实。  相似文献   

2.
以《四世同堂》和《王朔文集》为基础语料,描写手部动词“放[1]”摆放类的语义角色以及句法类型,以受事在“放[1]”的先后位置为参照,统计并分析其优势句法结构;根据填充类动词的特点,对手部动词“放[2]”填充类的语义角色进行分析与说明,进一步验证了填充类动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3.
"搞"是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用法灵活、意义丰富、具有多种结合能力、运用极其广泛的一个动词,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动词"搞"进行分析,会对"搞"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对于我们掌握它的规律性和提高我们利用语言的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That曾是英语语言中最基本,最活跃的词汇之一,在句中充当定语、状语、主语和宾语,作关系代词、连词分别引导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或副词性从句,并用于强调结构。本文从六个方面归纳总结了that在句中的主要句法功能及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上古汉语中,动词词义的发展、组合能力的变化,可以以配价的分化为表征进行描写。配价能力的变化是检验一个动词功能发展的重要参项。研究发现,在上古汉语中,促使配价分化的主要语义手段是引申,主要句法手段是使动化和双宾化。基本结论是:(1)配价分化实质上是由语义分化引起并通过表层句法格局的变动体现出的动态过程;(2)强制性的句法机制引起的配价变化,其主要的语义支持来自表层;(3)考察一个动词的配价时,应以义位为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6.
邓根芹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1):118-121
在句法平面上,限定副词“仅”的主要功能是对其后的动词性成分起限制性作用,有时也限制其后的形容词成分、体词性成分、副词性成分或分句;在语义平面上,限定副词“仅”能指向其后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或分句。  相似文献   

7.
语法停顿的分布对句法、语义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适用原则:用于歧义蛄构中,用于谓语动词前的前置成分.用于“动词 时量/动量”与“动词 名量”的倒置式中,用于区分主谓结构和述宾结构,用于准谓词性偏正蛄构、真谓词性偏正结构前.用于话题后等。它们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确理解和使用非谓语动词是困难的,然而又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当各种不同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具有同一句法功能时,它们的异同更难掌握。本文从非谓语动词的性质和特征入手,探讨了非谓语动词句法功能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词类与句法成分对应关系表现的是发生学关系,而不表现类型学关系。因为,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对应关系的相同或相近,既可排除语序变化的因素:即使语序发生了改变,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对应关系依然不变;也可排除形态变化的因素:即使形态出现增多或简化,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对应关系依然不变。藏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对应关系的同与异,将证明藏汉双语的同源与否。  相似文献   

10.
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原则是结果成分居后,主要表现在时间词、在字短语、给字短语、到字短语的分布语序及动词前后形容词的语序五个方面。结果成分居后原则与时间顺序原则既有一致性,又有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有相似功能(表体功能)的“V有”结构与“V了”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比较了二者之间的差异。句法上,主要是二者对动词的选择、所带主语、能否单独回答问题、能否和趋向动词连用以及能否带动量宾语和时量宾语之间的差异。语义上,主要是“了”、“有”性质以及二者表体功能上的差异。语用上,主要是修辞效果以及语体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拉萨口语中的动词语尾bafyinv与语序、人称、动词、时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有正确地安排好语序,确定好人称,使用好动词及其时态,才能构建出正确的“bafyinv”句式。文章分别论述了与“bafyinv”相关的语序、人称、动词和时态,总结了“bafyinv”句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系统”中动词和趋向补语的搭配数据,分析现代汉语动词和趋向补语的结合情况和结合方式等。研究发现: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均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具体使用情况不尽相同;能够带趋向补语的动词数量并不多,这些动词带趋向补语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趋向动词是一个特殊的类 ,其特殊性在于它可以放在谓语动词后做补语 ,文章对趋向动词进行了考察 ,把它们分为两大类 ,三小类。认为 ,补语位置为趋向动词的语法化提供了一个优选位置 ,在这一位置上不同类型的趋向动词表现出不同的语法化进程。这一进程与谓语动词后体词性成分做为趋向动词论元载体有关。A类单音节趋向动词保存了较多的动词功能 ;双音节趋向动词的语法化进程因论元载体身份角色不同而有变化 ,表现出一定的条件性 ;B类双音节趋向动词在语法化进程中走得最快 ,与此相联系 ,我们根据动词与体词性成分语义联系的特点建立了体词性成分前移测试框架 ,使上述结论可以在形式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 ,更具可操作性 ,从而建立了趋向动词语的语法化系列。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了动词结构形式“一V一V”与现代汉语语汇构成中“一……一……,’结构式的差别.指出“一V一V”式有自身特点,进入结构式的必须是自主性动词,主要充当谓语、状语、定语,有时也做补语,这一结构式无论充当何种成分,语义都指向主语,具有描写主语,突出并强化动作的量、频率的反复、可持续的修辞特点,一般在口语中使用。  相似文献   

16.
"早"用在动词后作补语,有结果补语和状态补语两种;用在动词前作状语.本文从形式、语义、语用的角度区分"早"作结果补语、状态补语、状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谈东北方言中的万能动词“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在东北方言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可以说是一个万能动词。从句法和功能两方面对“整“进行分析,并将其与普通话中的“搞“、“弄“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8.
"鏁?鍦ㄤ笢鍖楁柟瑷€涓叿鏈夋瀬寮虹殑琛ㄧ幇鍔?鍙互璇存槸涓€涓竾鑳藉姩璇?浠庡彞娉曞拰鍔熻兘涓ゆ柟闈㈠"鏁?杩涜鍒嗘瀽,骞跺皢鍏朵笌鏅€氳瘽涓殑"鎼?銆?寮?杩涜浜嗗姣?  相似文献   

19.
关于"所+动+者"结构中"者"字的词性,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通过对上古汉语中"者"字词性和功能的探讨,可以看出:"者"字本为代词,经过语言的发展变化,在"所+动+者"结构中虚化成了助词。  相似文献   

20.
从古至今,汉语动量表达总趋势是动量短语对数词的逐步取代。通过对上古、中古、近代数十部文献中表达动量的数词与动量短语的比较分析,发现动量短语对动词的取代过程表现为:数量上,直接表达动量的数词渐少,动量短语渐增;结构上,数词所在结构趋简,动量短语所在结构趋繁;语义上,数词直接表达动量对数词、动词的选择趋严,动量词对数词、动词的选择趋宽。汉语分析性的增强及汉语动补结构的影响,是造成这种取代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