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部中国哲学史,有如奔流不息的思想长河,道家作为这长河中的“一条暗流”,一直“潜流于思想界而不灭”,它对两千多年的政治、文化、思想影响之巨,几堪与儒家孔孟相匹敌.向来人们谈论道家,总以老庄并称,实则以庄为主.因为无疑地道家学说从老子开始,经过宋钘、尹文、田骈、慎到等人,到庄子才集大成,正如荀子集儒、韩非集法之大成一样.对于这样一位地位鼎赫、大才(舟木)(舟木)的哲学家,很有研究其哲学特色之必要.但是从近年来学术界研究庄子的文章来看,论其性质者实众,述其特色者盖寡.本文不揣浅陋,陈其孔见,以就教对诸位老师、专家.  相似文献   

2.
谈及道家,人们不约而同的看视老子(约春秋中晚期)、庄子(约公元前369~286)为其始祖,不过我认为如此观之未免失当。庄子吸取了《老子》书中的一些成份,却并不能得出这样一个学术谱系:老子传关尹子与庚桑子,庚桑子传壶子,壶子传列子,列子传庄子。并不能因庄子与老子的学术关系而称“老庄”,正象孔子吸取了老子的学说而不称“老孔”一样。其实《老子》务实与务虚精神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最重要之两派——儒家、道家。《老子》是中国文化的始基。王夫之指出《庄子》“虽与《老子》相近,而别为一宗”(《庄子解》)。因此,在论及先秦道家思想时,我不论《老子》的思想,而以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庄子》为立说重点。《庄子》是道家的开山著作。  相似文献   

3.
民国以来研究《宋子》的成果丰硕,存在的争议也不少,主要包括:宋钘年辈是长于还是晚于孟子;《汉书·艺文志》将宋钘著作《宋子》归入小说家,究竟是何原因,这样归类是否正确;对宋钘遗著的考辨,有认为《吕氏春秋·去尤》、《去宥》是其遗著的,有认为《管子·心术》、《管子·内业》、《管子·白心》、《管子·枢言》为其遗作,有认为《庄子·逍遥游》是其遗说的,有认为楚竹书《彭祖》为其学派著作的;对宋钘思想学派的划分,则有道家说(或黄老学派)、墨家说、融合说三种。  相似文献   

4.
民国以来研究《宋子》的成果丰硕,存在的争议也不少,主要包括:宋钘年辈是长于还是晚于孟子;《汉书·艺文志》将宋钘著作《宋子》归入小说家,究竟是何原因,这样归类是否正确;对宋钘遗著的考辨,有认为《吕氏春秋·去尤》、《去宥》是其遗著的,有认为《管子·心术》、《管子·内业》、《管子·白心》、《管子·枢言》为其遗作,有认为《庄子·逍遥游》是其遗说的,有认为楚竹书《彭祖》为其学派著作的;对宋钘思想学派的划分,则有道家说(或黄老学派)、墨家说、融合说三种。  相似文献   

5.
试谈道家思想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讨论道家立派的根本范畴——“道”出发,着重探究了道家学派最重要的两位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的学说的本质异同,并进而分析了老庄哲学在秦汉之际如何同神仙思想结合而演化为“黄老之道”,以及在西晋以后又如何被巫教所吸收与改造而演化为中国土生土长、半僧半俗的道教等过程,勾勒出道家思想两千多年来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隐士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其思想对当时的诸家之言,尤其是道家的理论体系产生了极大影响。庄子是先秦道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思想更是呈现出对隐士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在经历了一个由折中到齐物、由齐物到逍遥的过程之后,庄子的隐士思想最终在系统化和理想化的基础上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7.
先秦道家思想中"规律之道"内涵丰富,老子从"反者道之动"、"道法自然"作为"规律"作了系统、详尽的阐述。文子继承了老子"道"作为规律的思想,"道者,物之所道也",提出把道看作宇宙万物所遵循的根本规律,道也具有自身的规律,即为"反"。庄子将老子的外在规律之道转化,认为规律之道主要是存在于万物中使万物成为万物的原理。三者对"规律之道"的论述,既一脉相承,又有所突破,共同丰富和完善"道"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老子是先秦时期道家哲学的创始人,反映其哲学思想的著作<老子>凝结着道家哲学的精髓,包含了完整的哲学体系,是研究道家哲学的重要典籍.<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是自然、无为、贵柔,主要涉及"道"的本质,为政之道,为人之道以及辩证法与认识论思想.<老子>哲学对于指导当代政治和现代人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和庄子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学派提出了宝贵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自然和谐是先秦道家思想体系中最显著的特征,它是一种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生存状态。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天合天是道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主要思想,这对我们今天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儒家和道家是影响最大的两家,“儒道互补”成为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大特色。一般讲来,如果说儒家占优势,其特征是人世、积极、有为的话,那么道家略显劣势,其特征则为遁世、消极、无为。数千年来,多少仕途坎坷、人生失意、郁郁不得志者,借了道家的旗帜、追慕清静无为的生活,或寄情于山水,或隐居于老林,成为道家思想的继承者实践者。可是,追根溯源到道家的鼻祖老子,我们会发现他的思想远非后人所认为的那样消极悲观,相反,用世、积极、有为实为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 李泽厚在《中国思想史杂谈》一文中指出:“先秦哲学与希腊哲学有很大不同。希腊哲学对自然的思辩很突出,而中国哲学主要是政治论的社会哲学。先秦名家,不管是孔子、墨子、法家、道家(庄子可以除外)、阴阳家,都着眼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讲自然也总是把它与人事拉扯在一起。这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特点。”道家老学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名,在中国古代有名分,名位(爵),名号、名词,名字等多种含义。自孔子以后,随着名辩思想的产生,名实关系,形名关系讨论的兴起,名逐渐被赋予了概念的含义。而“正名”,则相当于普通逻辑的明确概念。 正名学说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精华,先秦儒、道、名、墨、法诸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学说均从不同角度或深或浅地涉及过这一论域,孔子、老子、邓析、墨翟、管子、尹文都曾就此阐述过一家之言。但直到战国未期,由于公孙龙和后期墨家的深入研究,先秦正名理论才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两家的研究可谓一脉相  相似文献   

12.
郭店楚简的发现,学术价值很大。1、有文献交流史的研究,可推知早期道文献主要通过教育、不同的儒道学派、列国间相互交流以及战争等途径来传播。2、有助于了解先秦简策形制的变化、发展及规律,从而了解先秦时期古书的形成及书籍特点。3、《老子》甲、乙、丙3篇出土,为解读老子其人其书提供了新的说法:《老子》一书应成书于春秋时期,为老聃的著作;老聃与太史儋实为二人,简本《才子》出自老聃,今本《老子》出自太史儋,二者不同一传承系统。早期儒道思想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王采 《科技咨询导报》2007,(27):135-136
人们一直将老子视为道家音乐思想的代表人物,这其实是个误会。庄子首先提出了道家音乐思想,但庄子音乐思想带有神秘虚无色彩,有取消一切人为音乐的思想倾向。真正丰富和发展了道家音乐思想的是魏晋时期的嵇康,他开创了道家音乐思想的全新局面,并促使道家取代儒家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思想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学术思想自由.文化繁荣。产生了诸子百家。诸子如孔子、孟子、庄子;百家如儒家、法家、道家。史称"百家争鸣"。人性学说是先秦诸子百家哲学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当时理财思想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从先秦诸子百家人性论说起.揭示人性论本质,并以此分析先秦的理财思想。并以古为鉴。分析提出现代财政思想。  相似文献   

15.
“自然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老子》与《庄子》中虽都讲“自然无为”,但却在大体一致之中表现出了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把握道家“自然无为”这一思想,也更能体会《老子》、《庄子》的思想特色,以及从《老子》到《庄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融合而成的,道家尤其有这种色彩.曾任周史官的老子一方面精通周礼、娴熟于礼乐文化;另一方面又浸染有楚文化的内蕴.这使他在批判周礼时能毫不留情,又能直指其要害.老子以哲学本体论的"道"批判西周的宗教之天,扬弃了西周的宗法宗教传统.老子的自然本体论思想丢弃了西周的尚德精神,保持一种价值中立的观点.这使道家的楚文化背景发生影响.荆楚文化崇尚巫风和多神体系,而巫术是一种工具化的宗教思维.道家之所以能后启道教正是这种巫术思维影响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郭店楚简的发现 ,学术价值很大。1、有助于文献交流史的研究 ,可推知早期儒道文献主要通过教育、不同的儒道学派、列国间相互交流以及战争等途径来传播。2、有助于了解先秦简策形制的变化、发展及规律 ,从而了解先秦时期古书的形成及书籍特点。3、《老子》甲、乙、丙3篇出土 ,为解读老子其人其书提供了新的说法 :《老子》一书应成书于春秋时期 ,为老聃的著作 ;老聃与太史儋实为二人 ,简本《老子》出自老聃 ,今本《老子》出自太史儋 ,二者不同一传承系统。早期儒道思想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庄子集中而突出地关注和思考着人生问题。这种对人生问题的追问发端于、立足于个人生存中的困境。庄子通过对人生困境的细致观察和具体描述,以"自然"为母体,提出了解决的方法——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庄子人生哲学中的这种解脱之道,至今仍不失其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子是先秦时期道家的创始人,其流传后世的有《道德经》一书。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同时也尊奉老子为教祖。可以说,老子尊崇身份的双重性在诸子百家之中绝无仅有。老子从道家鼻祖到道教教祖身份的转化过程其实更可以看作是从人到神的转化过程,从中我们更可发现这一转化过程中的时代背景和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20.
刘琳 《当代地方科技》2010,(24):175-175
关于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提出了一个以"道"为宇宙万物的生生之本,以"自然"为道的核心内容,以"无为"为人类放入实践原则的哲学体系,揭示了"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思想,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道"的思想,来认识一下道家核心的哲学理念。通过理论的认识,看看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于现实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