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我集中时间读了凡夫的《100个动物寓言故事》。这部由湖北少儿出版社推出的寓言集子,正如著名寓言作家金江以《百篇寓言百出戏》为题而作的序中所说,此书堪称“献给读者的一份精美礼物”,此等评价我深以为是。凡夫的动物寓言,应有广泛的读者。孩子和大人,一般文化程度的和文化程度很高的,恐怕都会喜欢凡夫的动物寓言。因为这些生动形象的故事既具有“老少咸宜”的通俗性与趣味性,其寓寄的道理又的确能为“雅俗共赏”。换言之,我觉得凡夫的动物寓言从形象营构到意理传达,都有其特性。寓言必寓意寄理,而这种意理当然是人类…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志怪体文言小说的典范作品,其中的短篇小说多具有寓言化写作特点,对中国新时期寓言化小说创作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在此,以《画皮》为例,从寓言化的内涵、形成和典型意义三个方面,分析《聊斋志异》的寓言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鲍延毅等同志编纂的《寓言辞典》一书的出版是寓言研究中的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山东书讯》89年2月25日刊出了我的评介文章《一部具有特色的填补空白的词书》。现在,我把那篇文章中语焉不详的地方和一些新的体会,用札记形式写下来,就正于鲍延毅等同志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4.
《白马啸西风》是金庸的一个实验性的小说文本。其实验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跨文体实验和反武侠倾向。在该作中,作者有意无意地融入了影剧、童话、民谣、神话、寓言等多种文体因素,从而使之在总体风貌上,呈现出明显的跨文体性。同时,《白马》还是金庸开始走向“反武侠”进程的一个转折性作品,其反武侠倾向甚至超过历来被公认为他这方面的典范之作《鹿鼎记》。作为一个实验性作品,《白马》虽然在叙事上存在许多缺憾,堪称是金庸所有作品中叙事上最不圆熟的一部,但对金庸此后的小说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天翼的寓言是他整个文学生活和光辉著作的一个部分。他的寓言计有二十八篇,都是1948年10月到1949年初他在香港养病时,发表在香港的进步刊物《小说月刊》、《大众文艺》和《文艺生活》上的。因此,国内很少有人看到过。直到1980年以后,《小溪流》和《寓言》杂志重新发表了他的部分寓言,还有我编的三本中国现代寓言选集也选入了他的几篇  相似文献   

6.
欧阳山同志的《三家巷》《苦斗》具有浓烈的、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向为评论者公认和赞扬.表现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一个重要方面——风俗画描写,也得到大多数人的肯定和欣赏.有的文章还总结了欧阳山同志这两卷作品的风俗画描写所提供的有益的经验。现在,仅就风俗画描写在这两卷作品中的主要特色与作用,谈谈我的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底层大众"的寓言--论余华的《我没有自己的名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没有自己的名字》是一则底层大众的寓言。小说展现了底层大众逐步觉醒的心路历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知识分子的催化剂作用遭到否定。作品以一个挑战的姿态完成了对启蒙主义的解构。  相似文献   

8.
《双红豆词》是清末周天麟专集唐人诗句写成的一部集句词集。该集由《吴船曲》和《燕台曲》两部分组成,分别记载了词人在吴地、燕地与两位年轻女子的爱情悲剧。该集不仅是专写爱情的最早的一部集唐词集,具有很强的叙事性,而且全部作品仅使用《菩萨蛮》一个词调。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时代有两大特点:一是知识爆炸,二是知识更新快,是所谓的知识爆炸时代和信息社会。拿我所担任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来说,虽属社会科学,却也存在这种情况。从宏观看,它既要讲文学发展史,又要对作家、作品进行评述。就以文学发展史讲,又有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文艺思潮等分门别类的发展史。一个作家的作品,单从字数上看,少则上百万字,多则上千万字,更多的研究文章还不算在内。从微观看,一个作家、一部作品可以建立一门学问,比如“鲁迅学”已经建立,“郭沫若学”、“茅盾学”正在形成,其它有成就的作家也在不断建立学术讨论会。即使是一篇《阿Q正传》,研究文章何止百篇,另外,相邻学科之间互相渗透需要掌握的大量知识还不算。总之,  相似文献   

10.
1759年德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文艺理论家、文学家莱辛,发表了他的寓言集。集后附有一组(五篇)论寓言的文章。其中第二篇是《论寓言中采用动物》。此文中,他在阐明寓言的概念、性质、目的的同时,特别着重地论述了以往许多批评家都没有作出满意解释的“寓言中采用动物”的问题。他指出,寓言之所以用动物为主人公,是由寓言的“使我们清楚地认识一项道德教训”的目的决定的。概而言之,就是:动物具有“众所周知的亘古不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分析寓言这一表达模式的结构与特征入手,通过对班扬的《天路历程》和卡夫卡的《城堡》这两部作品的解读,分析、考察了寓言的存在及发展线索,从而得出寓言这种古老的模式经卡夫卡的创造性利用,已有了它的现代变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故事新编》是他的第三本小说创作集。这个集子共收八个短篇,其中《补天》、《奔月》、《铸剑》等三篇是前期作品,其余五篇《理水》、《采薇》、《非攻》、《出关》、《起死》等则是后期的创作。这些小说都是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寓言、历史故事以影射现实的作品。鲁迅在《序言》中曾有这样的自述:“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至于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倒无需怎样的手腕。”又说:“叙事有时也有一  相似文献   

13.
《山道回旋曲》是严光炎和俞景陸同志创作的话剧,发表在《戏剧世界》杂志上(1986年第2期)。该剧作经过上饶地区歌舞话剧团精心修改、排演,于今年十一月份在江西南昌举办的玉茗花戏剧节上公开演出,被列为优秀剧目。我没有看过公演,在这里只就文学剧本加以评述。《山》剧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十分明确,但可以看出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场面颇为壮阔而色调却很复杂的社会生活画卷。作者描绘了十几个置身不同社会角落、生活领域、思想性格各异的人物;通过两辆汽车在偏远的山乡公路上相对阻挡,两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庄子》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格调、基本形象的分析,说明寓言是《庄子》一文最基本的文学构架,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庄子》在哲学和文学上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晚霞消失的时候》。(以下简称《晚霞》)先在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十月》上发表,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在读者,特别是在青年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赞扬者有之,批评者有之,一时争论颇为激烈,为此,《青年文学》编辑部在一九八二年三月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讨论。作者礼平同志在这个座谈会上以《我写〈晚霞消失的时候〉所思所想》为题,对这部作品的创作意图作了说明。此  相似文献   

16.
明代天启年间问世的《况义》(由法国传教士金尼阁与我国张赓共同评述。收作品38篇,大部为伊索寓言),是我国最早的伊索寓言汉译本;继之出现的《意拾喻言》(意拾,粤语“伊索”的音译;喻言“寓喜”的又称),是我国第二个伊索寓言汉译本。由于《意》存本罕见,所以有关它的情况,人们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7.
《海国妙喻》,被认为是我国继《况义》、《意拾喻言》之后的《伊索寓言》的“第三个汉译本”。本文通过深入考证、分析,认为它基本是本“汇辑”性著作。所收70篇作品,36篇直接“汇辑”自《意拾喻言》;其余,大多“汇辑”自当时报刊上欧洲寓言的翻译篇什,另有几篇,颇似我国文人(包括《海国妙喻》的“译者”张赤山)的仿作或创作。  相似文献   

18.
瞿秋白的早期作品《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报告文学集,是两部富有特色的散文作品,具有相当高的思想价值。《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是中国最早反映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期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面貌的作品。十月革命成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使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军阀  相似文献   

19.
一《世界知识》半月刊自1934年9月16日创刊至今。已经55个周年了。编辑部同志要我写篇纪念文章。我过去曾写过一些回忆《世界知识》的文字,现在觉得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写的东西。但编辑部同志认为这样一个有相当历史意义的刊物,可写的东西不少,在55周年之际,还是写一篇纪念文章较好。由于创刊《世界知识》并长期支持《世界知识》工作的许多老同志,现在除了少数同志以外,都已先后去世,缅怀过去共同战斗的老友,哀思重重,感慨万千!因此我不好固辞。现就《世界知识》创刊初期的艰苦战斗历程写一些简单的回忆。  相似文献   

20.
张天翼同志的《毕威先生》(以下简称《华威》)和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以下简称《茶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短篇小说的名篇,讽刺艺术的杰作。作品以犀利幽默的笔触,从两个不同的地域——一是城市,一是农村,以两个性质一样而形式不同的题材——一是国民党上层人物的活动,一是国民党基层组织的情况,描绘出一幅国统区“抗日分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