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称谓”具有稳固与流变的双重特性,能够体现时代的脉动,具有很强的社会观照价值。汉语称谓以亲属称谓为基点,包括宗亲亲属称谓、姻亲亲属称谓、亚亲与仿亲亲属称谓,此外也有名号、职阶等非亲属称谓。汉语称谓体现有浓郁的亲情色彩、厚重的宗族意识、执着的等级观念、流变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2.
称谓语使甩的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种体现,然而称谓语造成的尴尬相当普遍。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人们在面对陌生年轻女性时,不知如何称呼,存在着称谓缺环。“小姐”、“大姐”、“姑娘”、“美女”等几个称谓语都不能弥补这个缺环。汉语中称谓语缺环现象是新旧观念的撞击造成的,解决的途径是要转变人们的伦理观念,建立一种开放的新型的语言交际观。  相似文献   

3.
“小 姓”及“老 姓”或“姓 老”是汉语称谓中非常常见的形式,而英语中却鲜见这样的称谓方式。这是中西方社会在文化传统方面的差异的一个体现。本文旨在探讨在翻译中如何体现汉语称谓的这种特殊现象,并结合了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和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依据,探讨了适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亲属称谓是词汇系统中颇具特色的主题集合之一。本文分别从“长辈”、“平辈”、“晚辈”、“其它”四个方面归纳了吉安方言的亲属称谓,并分析说明了其特点及一些特殊称谓词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视点出发,对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一些称谓的使用与翻译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文章首先讨论了该小说中称谓的基本使用情况,并对“老爷”、“太太”以及其他称谓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该小说充分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称谓,尤其是亲属称谓的使用状况。接着作者以Hawkes与杨宪益两种《红楼梦》英文译本为依据,对该小说中的一些较为典型的亲属称谓,包括“老爷”、“太太”、“老太太”以及“宝哥哥”、“林妹妹”等的翻译情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艺术地再现了明朝社会生活现实,父系家长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这个特征必然会投影到小说中。孙悟空偏爱以具有母权遗留的“外公”而非代表父权的“爷爷”作为自称。孙悟空的艺术形象秉承“知母不知父”神话。母系、父系两种社会家族家长制的影响,“舅权”产生、发展特点以及吴承恩特殊的生活经历,可以阐释“孙外公”的存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从文化的角度,首先对中英亲属称谓的特点及其各自形成的历史原因作简单的对比分析,接着就《红楼梦》英译本中亲属称谓的尊称谦称、从“他”称谓和拟亲属称谓三个方面的译文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文化词的翻译需要译者对两种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并能灵活而创造性地进行文化移植。  相似文献   

8.
自称“傣端”的白傣系一个跨中国、越南、老挝等国而居的傣族族群.该族群不信仰小乘佛教,有一套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主体分布在越南,国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红河州金平县中越边境一带。老挝也有部分分布。白傣有自己的语言和传统的文字。白傣语亲属称谓是白傣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与其他傣族族群的亲属称谓不尽相同,透过这些亲属称谓可以映射出白傣族群的亲属制度及基本婚姻形态。文章着重讨论白傣语的“九族”制亲属称谓系统,并对称谓中“对称与引称”“专称与通称”“敬称与谦称”“从属称与扩展称”等类型特征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岳阳柏祥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主要有“长辈”、“平辈”、“晚辈”三大类,经考证该方言称谓词有些沿用古代亲属称谓词。该方言称谓系统中最具特色的是称谓词性别异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沿用古代称呼的传统并受男尊女卑思想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汉语的语句重音作为一种韵律变化,是一种语音现象,同时也是一种语法现象。依据语句的焦点,我们把汉语语句重音分为语义重音和对比重音两大类,分别叙述了两种重音的定义,理清了不同重音类别与汉语句法、语义以及语用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论证了新分类的正确性。文中对汉语语句重音的重新定位及其分类能够加深我们对相关领域的认识,并对现代汉语教材的编写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汉语疑问代词的谱系涉及多方面,其变化的过程相当复杂。上古常用的是以“何”为代表的疑问代词,到中古时期出现了“等”、“底”等端母系疑问词,中古最末期又出现了“是物”、“甚”、“甚谟”。此外,“没”这一明母系疑问词也出现了。现在,我首先举出“底”这个词,来探索一下这个一直被作为俗语疑问代词受到特殊处理的端母系疑问词的谱系。“底”出现在中古汉语的初期,被用作文言“何”的意思,这个“底”和“等”、“是”是古音相通的字,前人已有见解。此外,人们常解说“底”复合成“底物”、“底事”。这  相似文献   

12.
在上古汉语中,表示丈夫的通称为“夫”;相对而言,同义的“良人”和“家”则是两个较为古老的、含有文化意义的亲属称谓。探索其文化理据有助于了解古代的社会生活、社会制度及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英语定语中几个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它们容易被误用或误解的根结所在。在论及“teacher”一词不能用作称谓语时,指出了汉、英两种语言中称谓语用法上的差异;在分析“a+表量词+of+名词”结构时,指出“表量词+of”是定语,并引用Quirk等人的论点,进一步证明了汉语和英语在这方面语法结构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陶伯玲 《科技信息》2006,(6):278-279
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第二外语日语的时候,往往很难把握日语人称表达。习惯了汉语“你(或者“您”)”、“我”、“他/她”和英语中“you”、“I”、“he/she”的用法,很容易直接使用日语的“あなた”、“わたし”、“彼/彼女”造句和翻译。然而日本人是很少使用人称代词直接称谓的。正确区别日语、汉语和英语人称代词的用法,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掌握日语人称称谓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老舍小说的表达方式属于讲述型,叙述者的叙述声音比较清晰,读老舍的小说常有听评书的感觉。老舍小说叙述声音清晰的重要标志是较强的阐释性和多用议论比喻。较强的阐释性包括叙述者对小说故事高屋建瓴的通盘把握、频繁使用表达叙述者的意图的小括号、在故事外叙事时“我”、“我们”字样的反复出现、叙述者对于小说人物的代言人性质诸方面。议论与比喻是显露叙述者公开身分和表达叙述者主观感受的重要艺术手段。老舍小说叙述者多用议论和比喻,在议论和比喻中表现自己的见解,引导接受者的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都按有无国家试行标准两大类分别收录处理异形词,但它们在分条立目、对同组异形词推荐词形与非推荐词形的界定、对异形词推荐词形与非推荐词形词语间语义关系的认定及对非推荐词形异形词的标注形式等方面都有差异。差异主要成因在于两者对异形词收录原则有不同理解。相对而言,《现代汉语词典》更强调“从简”、“系统性”,《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更强调“理据性”、“规范性”。《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异形词所做的整理性收录,正在并仍将对现代汉语异形词表的审定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瑶族的名称     
瑶族的名称多种多样,各地称法很不相同,我们可以分为自称和汉称两大类。瑶族的名称来由很多,每一种名称都有一定的含义。自称相同的语言大致相同或相近,自称不同的语言往往有异。过去瑶族的汉语名称很多,有些带有侮辱性的,我们不引用。现在把一些主要的名称列举如下:自称为“勉”的瑶族,汉语称为“盘古瑶”、“过山瑶”;自称为“董本优”的瑶族,汉语称为“大板瑶”;自称为“土优”的瑶族汉语称  相似文献   

18.
在“直接宾语限制”和“动词行为一致性”两个假设的基础上,利用致使型结果结构作为一种测试手段来区分现代汉语中的三种动词:非受格动词、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从而证明普尔马特曾提出的“非受格动词假设”在现代汉语中同样成立.  相似文献   

19.
试论萨丕尔的功能主义语言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萨丕尔理论代表作《语言论》从“概念表达”角度确立了其功能主义的语言观 :用语言的表达功能来分析和解释语言 (语法 )系统的规律 ,提出了有助于深刻把握人类语言“共性”和“个性”的语言类型“概念表达”分类法 ;此外 ,书中有关汉语的论述对于我们清醒认识汉语等非印欧语言的特征、促进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都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word”、“词”和“字”是英汉语中的三个基本概念。对比“word”与“词”、“word”与“字”,探讨它们的对应性和非对应性,揭示这些对应性和非对应性存在的原因,对于廓清概念及汉语和汉英对比研究都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