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采用田间盆栽对比实验,研究了某些化学元素对油菜籽硫甙和芥酸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SHCSP与AFP检测肝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SHCSP与AFP检测原发性肝癌126例,转移性肝癌6例,非肝癌患者141例,SHCSP法诊断敏感性90.48%,特异性90.07%,诊断效率90.26%,阳漏本9.52%,假阳性9.93%,LR(+)=9.11,LR(-)=0.11。而AFP法诊断敏感性70.63%,特异位88.65%,诊断效率80.15%,阳漏率29.37%,假阳性11.35%,LR(+)=6.22,LR(-)=0.33,检测SHCSP诊断肝癌比AFP优,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 01),两法在诊断肝癌和排除肝癌有互补性,应联合检测,以提高肝癌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异翅溪(虫忽)属Anisopleura Selys是一个亚洲属,已知8种,其中兰斑溪(虫忽)A.furcata.庆元异翅溪(虫忽),A.qingyuanensis及郑氏异翅溪(虫忽)A.zengi分别分布于中国的广西、四川、浙江及陕西.本属的主要特征是雄虫前翅的前缘在基部与翅节之间有一个极明显的波折.本文报道异翅溪(虫忽)属一新种,云南异翅溪(虫忽)Anisopleura yunnanensis新种,产地云南大理苍山及福贡,模式标本分别存放山西大学及浙江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湘西北奥陶系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位于江南古陆西段北侧,扬子区南缘的湘西北慈利地区的奥陶系地层的研究,对全面认识扬子区与江南区奥陶系的过渡性质和阐明其古地理情况,关系重大。但以往研究程度较低,为此,笔者于近年选择慈利宜冲桥奥陶系进行较全面的工作,在该系中段大湾组至宝塔组的三叶虫获得丰富成果,并首次进行了牙形刺的研究。通过多门类化石面貌的分析,重新修正了若干“组”的厚度,确立了大田坝组的存在,并将本区该段地层与其毗邻的江南区同期地层进行了对比。对研究本区的区域地质特点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广东松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植被调查样地法研究了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广东松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物种多样性,以及优势种种群的年龄结构等特征.结果表明,在3 000 m2样方中,有维管植物171种,隶属于64科105属.群落的数量优势科为蔷薇科、杜鹃花科、壳斗科、山茶科、樟科、冬青科、茜草科、山矾科和木兰科等,种类组成的科、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温带成分也占有很大的比例,特别是群落的主要建群种以温带成分为主,体现出广东松群落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山地针-阔叶混交林植被的典型特征.群落乔木层优势种为广东松、五列木、甜椎、疏齿木荷和福建柏等.群落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27和5.225.广东松种群的立木结构表明,I级更新幼苗少,属于相对稳定至中袁种群,将来可能被阔叶树种群取代.  相似文献   

6.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九寨沟种子植物(按恩格勒系统)已鉴定的植物有88科299属744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10属27种,被子植物84科289属717种.从生长型来看,乔木81种,灌木141种,藤木37种,草本485种.属的系数41.7.区系分区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横断山脉地区.属分布区类型温带215属,占83.65%;热带分布27属,占10.51%.地中海成分8属,占3.12%;全世界分布42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7种.植被组成中以冷杉、云杉、松等属的植物为优势种,阔叶树的优势种是杨柳科、桦木科、椴树科等.主要灌木有茶藨子、蔷薇、枸子、悬钧子、花揪、忍冬、杜鹃等植物.草本以菊科、禾本科、莎草科、毛茛科等植物为主.  相似文献   

7.
对漓江河岸植物的功能性状(生活型、生态类群、叶片质地、花序类型、果实类型、种子传播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漓江河岸共有乔木37种,灌木63种,亚灌木6种,藤本15种,草本182种;中生植物201种,湿生植物55种,半湿生植物38种,两栖植物9种;草质叶122种,纸质叶121种,革质叶片53种,肉质叶4种,膜质叶3种;总状花序62种,圆锥花序56种,聚伞花序54种,头状花序37种,伞房花序、轮伞花序和肉穗花序均仅6种,团伞花序、复伞房花序及复二岐聚伞花序均仅1种;蒴果66种,瘦果53种,核果41种,颖果28种,胞果、角果、翅果、分果、柑果和梨果分别仅为8种、7种、5种、3种、2种和1种;动物传播有111种,风媒传播83种,水媒传播58种,自体传播51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鹅耳枥属(Carpinus)树种叶绿体基因组基因组成及结构特征,为鹅耳枥属的系统发育及基因组进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获取鹅耳枥属16个树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对其进行基因注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叶绿体基因组间的结构特征与变异程度,并以麻栎(Quercus acutissima)为外类群分析了鹅耳枥属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鹅耳枥属16个树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均为双链环形结构,均包含1个长单拷贝区(LSC)、1个短单拷贝区(SSC)以及2个反向重复区(IRa和IRb)。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差异较小,最大差异仅1 902 bp。基因排列顺序基本一致,各基因数量相对保守,其中核糖体RNA(rRNA)数量最为保守,所有树种均为8个。此外,鹅耳枥属树种叶绿体基因组在序列长度、基因组成以及GC含量等方面相对保守,但4个边界存在明显的多样性。鹅耳枥属叶绿体基因组中非基因编码区存在较大差异,变异程度较高,而基因编码区差异较小,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在叶绿体基因组4个部分中,LSC区的变异程度最高,IRa区的变异程度最低。鹅耳枥属叶绿体基因组中psbArps16atpArps19ndhFndhI以及ycf1等基因的编码区存在显著差异。此外,ycf3-trnS, trnS-rps4, trnH-psbA, psbZ-trnfM, matK-rps16, rps16-trnQ, trnQ-psbK, ccsA-ndhD, accD-psaI, ndhC-trnV, trnT-trnL, trnF-ndhJ, atpB-rbcL, trnT-psbD, trnE-trnT, trnD-trnY, rpl32-trnl等基因间隔区的非编码区差异较大。绝大部分基因的编码区长度十分保守,含内含子的蛋白编码基因长度变异主要来源于内含子长度或编码区长度。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鹅耳枥属划分为鹅耳枥组与千金榆组,此外由于地理隔离导致欧洲鹅耳枥(C. betulus)、美洲鹅耳枥(C. caroliniana)与鹅耳枥属其他树种表现出较远的亲缘关系。【结论】鹅耳枥属树种叶绿体基因组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其基因排列顺序基本一致,未检测到大规模的倒位或基因重排,但其IR区与单拷贝区(SC)边界存在明显的多样性。基于叶绿体基因组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鹅耳枥属树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9.
开口箭是一种在我国民间具有悠久使用历史的中草药.近年来开口箭的生理活性物质提取和药用价值研发备受关注,开口箭中的甾体类化合物、多糖、挥发油、脂肪酸、金属元素、绿原酸、黄酮类和生物碱类生理活性物质先后被通过不同的方法提取出来,大量实验分析也表明开口箭中的生理活性物质在抗炎、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心肌肥厚、抗内毒素及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开口箭中部分生理活性物质的提取量仍然较小,提取方法有待改进,且这些活性物质发挥药理作用的机制仍不甚清楚.本文对开口箭的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期望有助于推进开口箭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已有的热力学数据基础上,建立估算二元金属间化合物标准生成焓的双参数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到34种金属的双参数模型的参数值。用此模型可估算由简单金属形成的二元金属间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包括Fe,si,Nb,Ti,Cu,Co和Mg等多个体系,估算109个已知金属间化合物AlCa,AlCo,CrNi,FeTi,FeSi,FeNb和MoSi等的标准生成焓。研究结果表明:双参数模型计算的平均误差为12.47 kJ/mol,标准差为17.40 kJ/mol;用双参数模型估算金属间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精度高,其估算结果的正态分布比较集中,并且误差小于离子束缚模型和米德玛模型的误差。  相似文献   

11.
康古尔塔格金矿床氧化带矿物初步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氧化带分上、下两亚带,上亚带为矿床硫化物充分氧化、水解形成,主要为铁、锰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自然元素,碳酸盐,氯化物及硝酸盐;下亚带为硫化物氧化形成的硫酸溶液与中酸性火山岩围岩中的Na、K、Ca、Mg、Al等元素形成的各种硫酸盐。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部分矿物经化学分析,确定上亚带有自然金、针铁矿、钙锰矿、石英、方解石、石盐、氯铜矿、钾硝石、钠硝石、钙硝石等,下亚带有钠铁矶、磷锶铝矾、钠明矾石、白钠镁矾、羟铝铜铅矶、无水芒硝、斜钾铁矾、斜钠明矾、费羟铝矾、石膏、硬石膏等,其中钠明矶石、羟铝铜铅矶、斜钾铁矶、钙硝石、斜钠明矶、费羟铝矶属国内首次发现。氧化带有大量硫酸盐,为寻找硫化物矿床提供重要信息,氯铜矿广泛分布和自然金的发现揭示有可能找到金铜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12.
<正>马尾松松脂的树脂酸部分包括:海松酸,山达海松酸,异海松酸,左旋海松酸,长叶松酸,枞酸,新枞酸和脱氢枞酸。松脂在加工过程中、海松酸型酸变化不大,枞酸型酸则发生较大的变化。在140°—200℃煮炼松香时,左旋海松酸不断减少,长叶松酸,新枞酸和枞酸不断增加。在松香冷却过程中,枞酸型酸继续异构化,长叶松酸和新枞酸逐渐减少而导致枞酸自始至终不断增加,这是马尾松松脂在现有生产工艺条件下树脂酸异构变化的客观规律。 利用树脂酸的异构规律,树脂酸组成与比旋值和结晶趋势的关系,控制松脂蒸馏(温度和时间)和冷却的工艺条件,可以得到比旋值在适宜范围内,结晶趋势最低的优质松香。松香的比旋值是松香结晶趋势的有效指标。以福建尤溪松香为例,长叶松酸与枞酸含量比在1:1.5~1.8时,比旋值+4°~+12°,结晶趋势接近于0%。各地松香均有一结晶趋势最低和最佳比旋值范围。 防止松香结晶现象,除了控制树脂酸组成的主要内因外,尚须注意外界气温、晶种、水份、添香、震动等引起松香结晶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这个孢粉组合是从安徽宿县朱仙庄钻孔岩心中获得的。组合特征:是裸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蕨类孢子含量很低。主要属种如下;小克拉梭粉,环圈克拉梭粉拟克拉梭克拉梭粉,网纹克拉梭粉,典型拟苏铁粉,整洁拟苏铁粉,亚颗粒拟苏铁粉,厚坦拟罗汉松粉,昆士兰拟罗汉松粉,松粉属,微细云杉粉,扁平云衫粉,有边四字粉,长方四字粉,不显四字粉,校形麻黄粉,圆形麻黄粉,无口器粉,小桫椤孢海金砂孢等。孢粉组合特征反映的地层时代属于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 of land use pattern on the heavy metals(HMs)distribution in soil profiles was investigated in Yixing City,China,for the four typical types of land utilization,i.e.vegetable fields on the plain,paddy fields,tea gardens on hilly lands and bamboo groves.The variance of HMs concentration in the depth of 0-15 cm,15-30 cm,30-60 cm of soil profiles was compared among the different tillage ages. Results showed there was a notable accumulation of Cd,Hg,Cu,Pb,Zn and Cr in the soil profiles of vegetable fields and paddy fields causing a pollution of Cu,Hg and Cd in some profiles,while no remarkable accumulation of HMs in the soil profiles of the tea gardens and bamboo groves was found. The accumulation extent of HMs in the soil profiles of the four kinds of land use followed a sequence of vegetable fields>paddy fields>tea gardens>bamboo groves.The accumulation of HMs was mainly due to the industry,transportation,other urban human activities,and intensive use of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The downward leaching of HMs was relatively remarkable in the soil profiles of vegetable fields. There was an accumulation in surface and subsurface layers for Cd,Hg,Pb,Zn in the soil profiles of paddy fields and tea gardens,and for Cd,Hg in those of bamboo groves.Serious pollution effects of Hg, Pb,and Zn have been shown in the soil of vegetable fields.All the four kinds of agricultural land are basically free from the pollution of the external sources of As and Ni.With the increase of tillage time, the soil of vegetable and paddy fields will face the potential risk of HMs pollution,which mainly comes from Hg,Cd and Cu,whereas that of tea gardens and bamboo groves faces a relatively small risk.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硝酸稀土对菜豆属绿豆和赤豆两个种幼苗的生长以及主要成分、脂肪酶活力和其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稀土浓度对赤豆的生长除500ppm 外,其余的浓度对主要成分的含量有促进作用;②稀土对绿豆的生长因浓度不同而有差别,其主要成分的含量亦不同,但均使酯酶同工酶酶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6.
在茶园设置塑料大棚双层覆膜、3层覆膜、3层膜并电热线加温等3个处理,以露地栽培为对照,比较了茶园小气候、茶树生长、光合特性、茶叶内含成分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层次覆盖明显提高了茶园日平均气温、地温和相对湿度,虽光照降低,但晴天茶树净光合速率是对照的2.46~2.84倍; 茶叶新梢长度、百芽质量和芽密度均显著增加,1芽1叶茶芽采摘期比对照提前10~21 d; 3种处理茶鲜叶产量分别提高80%、96%、176%。生化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均有显著差异,双层覆膜处理的茶叶酚氨比达到高档绿茶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阔混交林以其有效改善针叶纯林树种结构简单、生态功能低效、生产力低下局面的特点而被广泛推广。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简称为“杉莲混交林”)是中国南方林区重要的混交林类型,系统分析各混交比例类型下乳源木莲生长性状、干形形质以及空间利用能力和综合表现的效应与规律,为科学构建杉莲混交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建省沙县12年生不同混交比例杉莲混交林和纯林中的乳源木莲为研究对象,调查乳源木莲的生长形质和空间利用能力等系列性状表现,分析乳源木莲在各混交类型中生长、干形形质、空间利用能力等系列性状的差异变化;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有显著混交比例类型效应的乳源木莲生长形质和空间利用能力表现,揭示乳源木莲生长、干形形质、空间利用能力综合表现的混交比例类型效应和变化规律,并基于总体表现进行混交比例类型的评价与优选。【结果】乳源木莲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显著的混交比例效应,胸径、树高、单株材积随混交比例减少而逐渐增加;乳源木莲尖削度和胸高形数随混交比例减少而逐渐减少,枝下高则随混交比例减少而逐渐增加;乳源木莲冠高、树冠体积、树冠表面积及生长空间指数随混交比例减少而逐渐增大,但树冠圆满度则随混交比例减少而逐渐减小,乳源木莲在生长形质及空间利用能力的综合得分值呈现随混交比例减少而逐渐增大;混交比例对乳源木莲的冠幅和枝下高比例无显著影响。【结论】混交比例类型显著改变杉莲混交林中乳源木莲生长、干形形质和空间利用能力及其综合表现,合理混交比例类型可显著提高其生长、干形形质和空间利用能力,乳源木莲生长、干形形质和空间利用能力等性状有着不同的混交比例效应,开展综合评价十分必要。综上,杉莲混交林在密度为2 500株/hm2时,以2杉1莲混交模式下乳源木莲生长形质及空间利用能力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8.
在热带亚热带地理条件下,岭南具有丰富的生物、矿物等服饰原料资源。在土著文化和外来文化共同影响下,棉、麻、丝、葛、蕉、竹、树皮、珍珠、骨、珊瑚、金、银、玉等服饰质材和染料等在岭南生产、加工和分布历史兴衰,以及它们所具有的生产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加工技艺精湛、质量上乘,并向岭北传播等特点,在中国服饰历史地理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只在鸦片战争后,在洋货倾销下,岭南大部分服饰原料生产和加工沦于消亡,只有少数保留至今,成为名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岩头2号洞内的斑灶马、蜘蛛、螺类、两栖类、鱼类、虾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标本采集,共获标本1724号,经初步鉴定隶属于3门6纲13目29科46种。同时,测定了所采集的水样、土样及6类受测动物体内重金属Fe、Mn、Cu、Cd、Pb、Hg、As的含量,计算了水、土样中重金属在动物体内的富集系数。并对动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与环境中的土壤、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做了相关性及欧氏距离分析。结果表明:在动物类群之间的相关性来看,斑灶马与虾类、蜘蛛与鱼类、螺类与两栖类的相关性较显著;在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方面,斑灶马、螺类、两栖类、鱼类、虾类与水的相关性较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从地质特征、矿业活动、地质灾害这三方面详细分析了店头古村落所在区域的基础地质环境问题,从而得出对其保护与开发整治的新见解:村前风峪沟雨季的洪水与以往矿业活动形成的弃渣极易形成泥石流等隐患。在开发整治中,一定要将风峪沟的防洪排洪功能放在第一位考虑,不宜搞造河工程;在景区古建文物的修复保护与开发整治前也一定要进行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对本区景观整治应多搞生态开发,对露天采矿点挖矿遗留下的陡面,可采用固化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