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周蓉  严玉皎 《科技信息》2010,(3):I0238-I0238
语言是文化的体现,也是文化的载体,同样是猪,在现代汉语和日语当中所指却非同一动物,日本虽受汉语影响较深,但经过多年变化.也出现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约在公元2~3 千万年海水渐渐退出大陆架前缘,淡水豚率先在旧大陆河流中定居.这些河流,在雨季周期作用下,依托纵横交错的支流和星罗棋布的湖泊,将各种营养元素和无数个生命输送到陆地每个角落,大河流域成为迄今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方,也是人类文明的福址.由于人类经济活动日益扩张,拓荒建坝,任意改变河流自然属性,使河流生境严重退化,淡水豚数量急剧下降.因此,重建江湖联系,恢复渔业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淡水豚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用好了是绵羊用不好是老虎,把这句话用在治水上,我看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人离了水不行,但水多了也会遗患无穷。在古人的心目中,真正的灾难来源于水,尽管如今我们的灾字下面是火了,但在古人眼里,火灾不过是一家或者数家之难,而水灾就是整个村镇的灾难了。甲骨文的灾字,与火一点关系也没有。最早的灾源自卜辞,是水的横写,是象形字,有恣意横流、左冲右撞之意;第二个灾是个象意字,在川的三道之  相似文献   

4.
程醉 《少儿科技》2013,(3):38-39
星期一课间,陈二毛把淡水海豚和鹦鹉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谁知,坐在前排的周小虎打断了他的演讲:陈二毛八成是在编故事呢!在陈二毛的印象中,周小虎总是跟自己过不去。他说东,周小虎铁定说西;他说南,周小虎绝对说北。于是,陈二毛反驳:不信的话,星期天咱们一起去博物馆。周小虎也跟他呛上了,应了一句:谁不去,谁是小狗。星期天,刚到博物馆门口,陈二毛和周小虎就看见宣传栏上写着鹿豚讲座字样。两人  相似文献   

5.
“姐”考     
“姐”和“社”、“祖”、“土”、“牡”都是由“且”孳生出来的一组音义相通的同源字,即“姐”源于“且”,而且“姐”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  相似文献   

6.
在古时的祈雨仪式中,常用被认为是水畜的猪来作为沟通人神闻的信物.据说因为夏天下暴雨之前,天气闷热,猪往往跑到溪中、污水中或泥中浴身,以解酷署——古人注意到了雨前猪的这个特性,故用它祈雨。笔者认为.这一说法只是道出了部分的、表面的原因,尚未能揭示其真正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对黑豚体表毛虱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黑豚体表有大量的毛虱,经鉴定为黑豚毛虱(Damalinia black),属食毛目(Mallophaga)、毛虱科(Trichodectidae)、毛虱属(Damalinia).并选用4种药物(溴氰菊酯、阿维菌素、百部、螨净)进行防治.结果溴氰菊酯、阿维菌素对黑豚毛虱驱杀效果达100%.  相似文献   

8.
程醉 《少儿科技》2013,(8):38-39
老鼠俗称耗子,总是鬼鬼祟祟地从某个角落窜出来,又消失得无影无踪。由于喜欢偷吃粮食,又能传播疾病,它们一直是人人喊打的对象。不过,这个月陈二毛在读书时,认识了耗子的表哥——水豚。它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啮齿动物。水豚生活在南美洲数量众多的河流、池塘以及沼泽地中。水豚一词来自它的拉丁语名字,即水中的猪。成年水豚体长105至135厘米,体重35至65千克,体形像猪,脑袋很大,脖子很短,尾  相似文献   

9.
说“音曰”     
"音曰"这一训诂术语最早出现在东汉高诱的《吕氏春秋注》中,但历代注疏典籍用例甚少,古今辞书及训诂学著作均未提及。我们根据现有语料对"音曰"进行分析,认为它具有注音、释义、破通假、探同源、明连语等作用。通过对这一术语的分析,以期对训诂学研究和辞书编撰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释“僅”     
"僅"在中古曾有"多、馀、颇、甚之意",但在宋朝之后此义逐渐消失,"僅"仍表"少"义。文章从声符表意入手,系联同源词,探索其词源义,得出其声符"堇"是两个古字形讹变的殊途同归,僅的词源义为"少"。  相似文献   

11.
释“姼”     
“姼”早就出现在甲骨卜.绊中,但古今学界对其仍有不同的解释,甚至有错误的解读。从汉语方言以及壮侗语相应同源词来看,“姼”的本义应是《方言》记载的“母姼、父考”,而且上古时期更多用于称谓“外公、外婆”。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7年铜陵江段上下游两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参照GB3838—2002中Ⅱ类水质标准及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江段水质基本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和渔业水质要求,仅总氮、大肠杆菌和铅略超标,主要系沿岸的生活污水与农业生产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13.
对“焉”字进行综合的考察研究,从而得出结论:“焉”是个多功能的词,可作指示代词、疑问代词、连词、副词、助词和语气词等;在句中可充当宾语、补语和状语。  相似文献   

14.
英语的word与汉语的字和词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概念,我们经常把英语的word翻译成汉语的字或是词。但是英语的word和汉语的字和词是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呢?我们发现,英语的word和汉语的字与词在各自语言系统中的地位、性质、作用和语法功能等都是截然不同的。英语的word既不等同于汉语的字,也不等同于词。事实上,英语的word在汉语中没有确切的对应物。  相似文献   

15.
汪慧敏 《科技信息》2009,(22):88-88
日语语法学习中有很多相似语法点,本文例举其中几个常用而且又容易混淆的词加以简单的总结和分析,希望能给基础阶段的日语学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钢和铁是一对"孪生兄弟",都含有铁元素,但含碳量有差异。铁锅通常由生铁制成,含碳量在2%以上;炒菜用的铁勺很轻盈、柔韧,是由熟铁做成的,含碳量通常低于0.02%。当含碳量控制在0.02%至2.04%之间时,铁就变成了韧性与硬度俱佳的钢。厨房里锋利的菜刀就是用钢做的。  相似文献   

17.
“蔓”组同源词在音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 ,它们都是由相同的语源意义“覆盖延伸”为核心引申分化出来的 :由具体事物到抽象概念 ,由物体的长大延展到空间距离的延伸 ,由面积的覆盖扩展到数量的繁多庞杂 ,……再到人的自傲心理的延展扩张。其次 ,在语音方面 ,它们具有通转的关系。有的是对转关系 ,有的则是旁转关系 ,有的则是旁对转关系。与之相关联的一些复合双音词产生的过程是 :从单音词到叠音词 ,再引延为联绵词 ,再由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发展为非双声叠韵的联绵词 ,最后衍生出一般的复合双音词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词典》对“娭毑”一词的解释是:“娭毑,(方),①祖母。②尊称年老的妇女。”在客家话中,普遍称祖母为“哀姐”,外祖母为“外哀姐”。李永明的《衡阳方言》,娭毑则是指称母亲。古华的《芙蓉镇》有这样一段话:“就是有几位心地善良的老娭毑,也只在胡玉音从部队医院回到老胡记客栈后,才偷偷地来看了看投生在苦难里的崽娃,留下点熟鸡子什么的。”这里的“老娭毑应是湘语中对年老妇女的尊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翔实的材料和充分的道理,论述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之妙,指出这个“闹”字,并不是“吵闹”,“打闹”,“争闹有声”,而是“热闹”,欢腾活跃的“闹”,它不仅表现了花的绚烂繁盛,而且表现了春意的浓郁和春天蕴含的勃勃生机。它所揭示的是春之神,春之魂,而不单单是春的外在形态。  相似文献   

20.
“字本位”观与汉字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教学通常强调言文并重,然而与其他教学要素相比,汉字教学从研究到教学一直都处于滞后状态。“字本位”观把汉字当做是书面汉语的基本单位,紧扣汉字的表意性特点,从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字”着眼来理解词的意义与读音,强调汉字的理据性,以字带动词的学习,重视汉字书写的训练。这样,汉字的形、音、义就能完整地呈现于学习者的脑海中,并由此而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