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识别和提取靖港古镇风貌的景观基因,构建古镇风貌景观信息链,有助于挖掘古镇的地域文化特色,凸显其旅游意象特征,为靖港古镇的旅游规划与设计提供有益启示。研究结果显示:靖港古镇风貌的景观信息链构建,应围绕“小汉口”“湘军水战”等文化主题,复原其景观记忆;古镇“景观信息元”延续情况较差,商业习俗、部分传统技艺等未能有效传承;古镇保存着丰富的“景观信息点”,但水运码头等信息点损毁较为严重;古镇“景观信息廊道”交叉布局,形成了独具靖港特色的“八街四巷七码头”格局;古镇“景观信息网络”整体保存较好,部分风貌要素亟待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2.
陈秋月 《科技信息》2013,(25):147-147,195
主题街区作为城市旅游发展的一种新型旅游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本文通过对长寿古镇旅游开发现状的初步探讨,提出了对主题街区的认识与看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电力系统逐渐成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开始日趋关注电网规划问题,要想更加高效安全的进行电力输送,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融合协调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对于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也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城市电网规划协调机制的设计与评价,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玮  李莉萍 《江西科学》2012,30(2):157-163
兼具城市和农村双重属性的城市边缘区是处于城乡之间、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景观生态问题和生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出现了城市与乡村交互的界面逐渐模糊,乡村逐渐被城市所吞噬,景观格局混乱等问题。从城市边缘区的特征和功能入手,对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进行了特征、功能的定位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整治方法以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城市中优秀的近代历史建筑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生动载体,是城市风貌特色的具体体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建筑文明是城市发展的外在轨迹,只有保留有价值的老建筑,保留体现历史发展的老街区,城市才会有个性,城市才会有魅力。在历史风貌保护区规划管理实践中,会遇到一些较难操作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类型的合作企业建立了激励合同设计的博弈模型,力求为供应链企业间的协调管理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模型的分析表明,从供应链企业间合作与协调的角度考虑,提供不同合同的设计要优于提供统一合同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针对古镇旅游资源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运用区域共生思想﹐探讨古镇旅游如何通过与区域关联要素的协同发展以突破困扰其发展的瓶颈。按照古镇与城市的空间关系把古镇划分为城区型、近郊型和偏远乡村型3种类型﹐进而根据各类型古镇旅游发展的现实条件及驱动力等方面的差异﹐提炼出3种基于区域共生的古镇旅游发展驱动模式﹐即城市居民游憩需求驱动下的"古镇—城市"共生模式、旅游热点(线)带动下的"古镇(村)—景区"共生模式和旅游良性竞合下的"古镇(村)—古镇(村)"共生模式,然后探究各类型古镇与区域的共生特征、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和驱动策略。以重庆1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例﹐通过区域特征、区域格局分析,分成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渝东南等3种空间类型,从区域共生视角分别深入探讨了各类古镇旅游驱动发展对策。研究表明﹐古镇旅游要突破自身局限性﹐必须根据区域内城市发展水平、旅游资源品位及与其它古镇关系等关联条件﹐选择适宜的依附式和差异性发展方式﹐促使其有机地融入区域旅游发展的大格局之中﹐寻求古镇与城市、知名景区、其它古镇之间的联动互促,以谋求借势发展和区域旅游格局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与国际协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与国际协调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向彪 《广东科技》2006,(12):115-116
本文针对结构设计过程中常见的、易于发生错误的及引起后果严重的些问题进行归类,并作探讨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水土流失与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是坡耕地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梯田是一种山坡防护类的水土保持工程,对于合理利用山区水、土、林、田,发挥资源潜力,适应并融入脆弱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选取GIAHS评选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系统,通过个案分析与对比研究发现,这些梯田周边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通过合理截留、疏导与调蓄降雨,使得森林、垛田、民居、河流湖泊等客体共同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水资源供给循环系统,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服务梯田所在地的居民提供了有力支撑。分析梯田水资源调蓄过程,认为其水土保持与水土林田协调利用的智慧主要体现在科学地选地与布局、防水与用水的协调统一、敬畏思想与严格规则的双重约束,通过调控“人”与“水”两个关键要素,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以及自然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石仙花 《科技信息》2012,(2):121-121
如今,我国已跻身世界贵重金属消费大国,可是,高校的首饰设计教学的指导方针和思路却变化不大,发展相对滞后,培养出来的首饰设计的学生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市场需求。因此,本文通过介绍企业产品风格的设定、收集资料、创意构思、首饰设计图、制作技法等一系列企业的产品开发过程,对首饰设计教学内容提出了合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行政协调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办公室的一项主要职责.通过对高校办公室行政协调工作的内容、原则和与方法的阐述.说明高校办公室应如何发挥行政协调职能,并使学校整体工作处于和谐、有序、高效率的运转状态.  相似文献   

13.
SWOT分析法可用于分析战略,因其简捷实用、条理清晰的特点,逐渐被应用于规划领域.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运用SWOT分析法可以避免制定发展战略时的主观性,增强科学依据.本文以北京山区旅游业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北京山区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逐一分析,并采用多专家评议法对SWOT四方面要素进行筛选、检验;随后计算要素影响力度,判断出北京山区旅游发展应采取的战略类型为开拓型战略,并提出了科学规划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突出山区旅游特色、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倡导生态旅游等一系列发展对策,为北京山区旅游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旅游业的兴盛带动了旅游规划的迅猛发展,不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从规划水平,规划性质及规划执行等几方面来谈论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发展休闲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升级转型的趋势,休闲旅游分为观光游与度假游。观光游是最基本的旅游形式,伴随旅游业始终,也成为旅游业种种问题的替罪羊。人们对高层次的度假游充满期待,尝试取代观光游,并且把休闲游与度假游等同起来。因此,在发展休闲旅游时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不能把观光游与度假游对立起来;二是不能把休闲游与度假游等同起来;三是要转变休闲理念,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超越精神。  相似文献   

16.
格子区组在DNA库筛选中具有高效率性和方便性。文献[8]给出了最优可分解2×c格子区组填充的构作方法,解决了最优可分解2×3格子区组填充的存在性问题。在此基础上,考虑最优可分解2×4格子区组填充中的一类和一些新的格子区组设计。用组合设计中递归构造的方法,给出了一类新的最优可分解格子区组填充,并且用组合设计中的差方法给出两个新的格子区组设计的例子。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世界上三大黑土区之一的东北平原黑土区的水土流失仍在发展中,面积不断扩大,黑土层变薄,土壤养分下降,影响到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危及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恶化了生态环境,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分析国内煤田火灾的现状,然后提出GIS煤田火区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并较详细介绍了该系统数据组织、功能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旅游非优区理论,探讨了旅游非优区研究进展、优化路径,以陕西省翠峰山森林公园为例,分析了翠峰山的非优表现,总结出由"生态、创新、主题、本土、休闲、体验"六环节构成的公园旅游优化发展模式.森林公园非优区的旅游发展应突破传统的资源导向模式,结合市场需求与特点,以休闲经济和度假旅游为导向,合理定位、重新组合,开发休闲旅游资源,打造差异化的特色旅游产品;营造独树一帜的休闲度假环境;走出特色化的旅游管理与服务;塑造品牌化的旅游文化与形象,走不仅仅依靠资源的多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村镇规划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努力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群众的居住水平,切实优化农村群众生活、生产环境。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由于一些农村规划意识淡薄,规划管理工作滞后,出现了无序建设的混乱局面,村庄盲目扩张外延,不仅占用了有限的耕地资源,而且还造成了村内大量土地的闲置浪费,有的村甚至成了"空心村"。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村镇规划收费无依据,接着分析了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政策和监督体制﹑顺应改革要求来推进村镇规划建设﹑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滚动修订,最后研究了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深化村镇体制创新、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