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普通重力式泥石流拦挡坝,提出了一种新型泥石流拦挡结构。利用大型通用显式动力分析程序LS-DYNA进行泥石流大块石对新型结构冲击过程的数值模拟,得出其冲击动力响应并与重力式拦挡坝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型结构的冲击力、支反力及位移都小于普通重力式拦挡坝,即其抗冲击能力优于普通重力式拦挡坝。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重力式拦挡坝的结构形式、受力荷载组合及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对重力式泥石流拦挡坝稳定性计算问题进行了探讨,规范和统一了重力式拦挡坝的稳定性计算方法和公式以及不同地震烈度区地震角的取值,工程实践证明,这套方法简单可靠,可保证重力式泥石流拦挡坝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普通重力式泥石流拦挡坝,提出了一种新型泥石流拦挡坝。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对新型坝和普通重力式拦挡坝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到大块石冲击时新型坝后坝的应力分布更均匀,且应力明显小于普通坝,新型坝的冲击力、位移与普通坝相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带支撑钢构格栅坝在拦截大石块,减小泥石流冲击破坏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带支撑钢构格栅坝结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用钢球模拟巨石,以不同的冲击速度在格栅坝中间榀顶层梁柱节点施加冲击荷载,分析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带支撑钢构格栅坝各处位移随着钢球冲击速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基本呈现线性变化的规律,尤其在冲击作用点处结构的位移变化率最大,且距冲击作用位置越远位移变化率越小;结构各处应力值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且距冲击作用位置较远的单元应力变化接近线性增长规律;随着冲击速度的提升,结构各柱脚支反力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5.
祁龙 《甘肃科学学报》2003,15(Z1):18-22
根据甘肃省内50条泥石流沟的基本要素,建立了判别泥石流沟活跃程度的表达式.讨论了泥石流沟综合治理中,合理的拦挡坝总坝高,建立了泥石流沟在采取了拦挡措施后泥石流容重的估算办法.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泥石流拦挡坝的设计水平,基于ANSYS二次开发技术编写了泥石流拦挡坝设计软件。软件使用UIDL设计菜单系统,Tcl/Tk绘制输入界面和APDL编写核心算法。软件可完成正常使用条件、冲击条件和地震条件下的坝体抗滑移、抗倾覆以及地基承载力的模拟。通过算例对比分析证明了软件的适用性,计算结果精确可靠,提高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了系统的泥石流研究,以建立泥石流观测站为起点,通过泥石流调查、模拟试验、力学分析及防治工程实践等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出版了百余册专著,初步奠定了泥石流学科的基础.今后尚须加强基本理论、区域性防治和环境影响、防治工程实践、预警预报、基础数据库建设及规范、法规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对兰成渝输油管道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武山县响河沟流域内地形、气候、暴雨特征、岩性、土壤、泥石流及其造成的灾害状况等的调查分析,基本探索出泥石流运行轨迹即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泥石流沟因地制宜的实施工程布防措施,防治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最终可达到保护管道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引用兰州市打浪沟泥石流灾害实例,对其成因进行初步分析,揭示不规范的人为活动是导致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对打浪沟泥石流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提出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甘肃科学学报》2005,17(4):102-102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洪涛等承担的“甘肃省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区灾害防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基于调查统计第四纪、500年与50年以来滑坡泥石流活动与环境因子数据,分析了甘肃省中南部地区滑坡泥石流发育过程与环境变化关系,探讨了陆地系统脆弱性对区域滑坡泥石流活动的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小秦岭矿区内矿山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比较频繁,基于此,在详细论述研究区的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构造、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分析矿山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和发展的条件以及发育特征,同时提出矿山泥石流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控制泥石流沟谷水土流失的防治工程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泥石流是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形式,属最严重的水土流失类型.泥石流沟谷强烈侵蚀,致使区域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坡面泻流、重力侵蚀和水力侵蚀是泥石流沟谷水土流失的三种基本类型;泥石流形成条件是影响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应用防治工程控制泥石流沟谷的水土流失其工程效果显著.我国甘肃省武山县红峪沟及云南、四川等地泥石流防治工程实践证明,应用生物、防治工程等措施对策,可有效地减缓泥石流沟谷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3.
以2013年6月22日至7月12日四川省甘孜州海螺沟风景区热水沟发生泥石流的雨量时间序列为基础数据,引入多重分形分析方法对不同降雨过程的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不同降雨过程在特定时间段内表现出标度不变性,具有完全不同的多重分形特征;多重分形谱中的参数Δα和Δf对热水沟泥石流的发生具有指示作用,当Δα大于0.2,Δf接近0.8时热水沟会发生泥石流.多重分形谱参数可作为一个预测泥石流的定量指标,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对认识泥石流的发生过程和制定减灾防灾预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甘肃中南部地区为例,分析讨论了触发响应机制与区域滑坡泥石流活动关系,总结了有关研究进展.进一步论述了触发响应机制控制的区域滑坡泥石流活动特征.基于触发响应机制与致灾机制关系,划分了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触发响应类型区,最后提出相应灾害防治启示.  相似文献   

15.
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的泥石流灾害评估技术作了探讨.并针对评估范围划分、危害程度认识、参数分析计算、预测评估技术和综合分区等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解决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甘肃科学学报》2006,18(2):37-37
由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研究员洪嘉祥等完成的<甘肃省滑坡、泥石流遥感调查评价>课题,通过广泛收集、整理我省滑坡、泥石流资料,利用卫星TM数据,结合航片和地形图,经过图像处理完成数字化地图,建立了滑坡、泥石流的遥感解释标志,判译了全省3400个滑坡和540条泥石流沟,并进行了现场实地验证和核对,基本符合实际,证明判译正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西藏墨竹工县甲玛矿区为例,在简要介绍矿区地理位置,地质环境特征,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基础上,对西藏墨竹工卡地区矿山开发利用过程中,潜在的地质灾害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甲玛矿区在雨季有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矿石及尾矿的不合理摆放和矿山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扰动使得矿区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增加;矿山开采中产生的酸性废水,使得矿区发生岩溶塌陷的几率提高。最后,对该地区矿山开发过程中潜在的地质灾害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使矿山开发趋于合理,避免由于地质灾害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8.
结合四川凉山某水电站所处山区河流卵砾石及泥沙含量大的特点,对首部枢纽坝址及坝轴线、坝型比较方案、取水枢纽水力计算和首部枢纽结构布置等的优化进行了探讨.针对山区河流的特点,选择了底格栏栅坝和无格溢流坝两种坝型进行比较,以结构简单、工程造价低廉、施工方便、维护简单、坝前和渠道淤积少为原则,结合实际地形地质条件,在常规水工建筑物设计的基础上,拟定优化设计方案,让设计更加贴合工程实际,减少施工过程的设计变更.  相似文献   

19.
边坡在我国分布广泛,近年来,我国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随着资源开发而加剧,特别是膨胀岩边坡工程问题给正常的工程建设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常见的边坡防治措施入手,分析膨胀岩边坡危害和防治。  相似文献   

20.
《甘肃科学学报》2006,18(2):F0002-F0002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省属专业机构。主要任务是对我省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考察、研究、预测、预报和防治,提高防灾减灾水平。承担着省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应急考察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设计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任务。2005年,取得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3项国家甲级资质。该所现有高级技术人员14人(其中正高8人),博士4人,有9人入选省“333”、“555”创新人才工程,先后有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