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伟萍 《科技信息》2010,(22):146-146
当前在书籍、报刊、杂志等出版物和电视及网络上错别字和病句出现的频率高得惊人,特别是现代汉语的三个虚字"的"、"地"、"得"混淆着用的文章比比皆是,本文就"的"、"地"、"得"的区别和用法作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
禅籍中“得”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本为动词,其本义为“得到、获得”。在禅籍中,它由其本义发展繁衍出不少新的意义和用法。这些意义和用法既不见于隋以前的文献中,又不存在于现代汉语中,诸辞书也皆未载。由于禅籍都是用唐宋口语写成的,因而禅籍中“得”的这些特殊的意义和用法,也就突出地反映了唐宋口语中“得”的意义和用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得”和“到”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而它们的语义和语法能功又相当复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得”、“到”充当不同语法单位时的语义和功能作一纵横比较,着重考察它们由实词到虚词、由虚词到构词语素的发展过程,揭示它们语义上弱化、词性上虚化和组合能力上语素化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4.
形容词除了常见的陈述用法外,还有指称用法。从现代汉语史的视角来考察形容词的指称用法在现代汉语各阶段中的使用和变化情况,在当今使用中,其具有以下三个比较显明的特点:1.直接引用的较多;2.某些形容词的指称形式高频使用,经常用于构成一些固定或半固定的形式;3.某些否定性偏正词组用于指称。指称性形容词的大量使用主要是受外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弥补罗素和斯特劳森的限定摹状词的理论的缺陷,唐奈兰提出限定摹状词同时具有两种用法:指称性用法和归属性用法,并根据是否考虑语境,说话人的意图等语用因素对这两种用法做了区分,为语用学的出现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对"BUT"一词在使用上不同之处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在稿件处理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陌生符号及一些陌生的用法。也许大家对“@”这个符号并不陌生,但其意义及用法或许就不是很清楚了。1)“@”的起源。①中世纪的欧洲,一位商人用“@”表示葡萄酒瓶的容积,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使用这一符号的记录。当时印刷机尚未发明,要出版一本书,就需要当时掌握知识的阶级——僧侣们用手刻出来。  相似文献   

8.
正在普通话里,的、地、得用作助词时都念轻声de,但在书面语言里必须写成三个样子,写法截然不同,不少同学难以区分它们,使用时往往会张冠李戴。很多老师在教同学们分辨这三个de的用法时,可能会告诉大家: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可同学们对定语、状语、补语这些术语并不能完全掌握,所以当再次碰到这三个de时仍会搞混。那么,有没有通俗易懂的方法可以使同学们快速辨别的、地、得的用  相似文献   

9.
10.
韩芙华  李同月 《天津科技》2009,36(4):127-128
在介绍了“@”的由来的基础上,分析了“@”的具体用法,总结了它的2种常见的用法。并结合这2种常见的用法,对作者编辑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读。最后总结了“@”的常见的读法,提出了它的规范读法。  相似文献   

11.
"有"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高频词,它的意义丰富,使用广泛,且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本文希望通过对"有"语义及用法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可以一窥汉语词语演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AS”一词在英语句子中用途广泛,变化频繁,并形成了大量的习惯用法。其中“AS”有许多习惯用法是独立存在的。本文对“AS”一词在句子中的词性、词义变化以及该词和其它词构成的词组、短词、句子的各种功能和用、法作了初步的归纳和探索。供大家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山东省潍坊地区的方言中,“着”的用法跟普通话有相同之处,但不同之处更多。特殊用法表现在,“着”可以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的可能;也可以附加在重叠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名词后边表示状态等。潍坊方言中“着”的分布很广泛,使用频率也相当高。本文以“着”的句法分布为线索,探讨“着”所出现的语义环境,继而概括“着”的语法意义,并讨论相关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在日语当中は和が这两个助词的使用十分频繁,也是日语的学习难点之一.了解及掌握は和が的基本用法,是学好日语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5.
对近年来"秀"产生的新用法进行了调查。就"秀"在作动词、名词以及形容词的时候,新产生的用例分别作了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在考察用作动词的"秀"时,运用了配价语法理论。"秀"新产生的用法主要出现在本世纪初,在互联网及现代传媒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可以灵活地出现在多种语言环境中。  相似文献   

16.
刘清哲 《科技信息》2010,(30):I0176-I0176
日语里的[気]源自汉语,但日语里的[気持ち].[その気になゐ].[気ガすゐ][せゐ気]等表现形式是汉语里所没有的。类似这种日语化了的与[気]相关的表现形式在日语里是极其丰富的。本文通过对日语与汉语里“氣”的用法进行比较,探讨日语化了的[気]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18.
陈汉君 《天津科技》2009,36(6):96-98
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分用与合用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们的使用原则是:“定的状地得后补,不确定看前后文”通过分析三者的作用,加以区分说明。  相似文献   

19.
周玲 《科技信息》2009,(29):270-270,290
“次”的古义很丰富,有些义字典中未表,而在现代汉语中,它的意义已明显缩减。本文就“次”的古今意义作了简单的归纳和比较。  相似文献   

20.
“得”字在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中,含义和用法上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词(或语素)。本文通过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相应“得”字的比较,探寻它在二者间的共性和差异,从一个角度比较现代汉语与永新方言的关系。本文比较的范围以永新方言“得”字的含义和用法为准,凡是永新方言中所不具有的含义和用法,只列出,不讨论。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料大都来自《现代汉语八百词》和《现代汉语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