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在镇巴县的启动和实施,造林绿化速度明显加快。截止2006年,全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40.4万亩。然而,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大幅度增加,新幼龄林内鼠害问题逐年凸显出来,危害日趋严重。经2004年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全县退耕还林和天保公益林造林地林木不同程度受到鼠害的危害,面积高达6.9万亩。受害严重的兴隆、田坝、巴庙、  相似文献   

2.
1、退耕还林成果 1.1 工程规模 自2000年以来,陇西县完成退耕还林工程41.11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4.96万亩,还草0.1万亩,配套荒山造林工程24.45万亩,封山育林1.6万亩。工程涉及全县17个乡镇,200个行政村,1200个社,受益农户32000户、16.2万人。  相似文献   

3.
梓木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marioni Goodey)是苗圃地的危险性病害之一。二○○三年桐梓县400亩梓木苗由于发生此病,未能上山造林,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19万元左右。迫使已规划营造梓木树种的退耕还林、荒山配套造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造林改用其它树种,严重制约我县工程造林的进展,给林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今年我团实施退耕还林8026亩,其中部分土地盐碱较重,且处在灌溉下游,放水不方便,种植常规树种难以成活,为确保退耕还林造林成活率的提高,我团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在那些盐碱较重的地上选择了红柳作为主栽树种进行了直播造林,共造林2530亩。其中2002年秋季直播680亩,2003年夏季直播1850亩,目前长势良好。通过两年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徐丽哲 《科技潮》2009,(8):43-43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以粮食换生态”的重大决策。延庆县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到2004年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84万亩。工程实施范围涵盖了全县15个乡镇、276个行政村、2.6万农户。目前退耕地保存面积达到7.8万亩,保存率为93%。  相似文献   

6.
1 铜梁林业必须跨跃式发展 1.1铜粱林业的现状决定了必须跨跃式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铜梁县相继实施了长防林、水保林、多功能防护林、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及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近十年累计造林23.4万亩,四旁植树2550万株,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覆盖率由1984年的21.3%增长到现在的27.6%。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是,必须看到,铜梁林业生产力仍然处于较低层次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云阳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2000年以前2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达75万亩,居重庆市所有区县之首。2000年以来,已实施坡耕地退耕还林42.0625万亩,工程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2007年荣获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称号。2008年以来,在巩固成果的同时,全县还需坡耕地退耕还林30万亩。  相似文献   

8.
赵军  洪明英 《科技信息》2012,(16):422-422
汉滨区自1999年被列入国家林业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建设重点区以来,大力开展封山育林工程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建设成果。一、实施情况1999-2011年,汉滨区累计完成封山育林203.02万亩,其中国家天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开始于1999年,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计增加林草面积190.3万hm2,其中退耕地还林66.9万hm2,荒山荒地造林107.7万hm2,封山育林15.8万hm2,按照全省国土面积45.4万km2计算,共提高全省植被覆盖率4.18个百分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改善了全省生态环境,提高农户收入,帮助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效果显著.通过对2015年度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项目现状调查,全面掌握各工程实施单位的工程完成情况、质量情况以及工程管理情况,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为今后的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霍烨  马明放 《甘肃科技》2016,(20):140-142
平凉市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统筹发展,大力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建设工程,实施果产业适宜区全覆盖战略,荒山治理、村屯道路绿化与果产业扩量提质并举,生态造林和果园建设每年均以20万亩的速度扩张。2010年完成的新一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查清了各类林地面积、森林蓄积以及分布状况。本文根据本次调查的森林资源现状提出了一些经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贾维兰 《科技信息》2011,(26):71-71
延川县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发起县,从1999年至2010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76.53万亩。近年来路过延川的人从210国道跨入延川就进入了绿色长廊,眼前所呈现的是绿的海洋。全县广大山区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较好地恢复了林草植被,十年退耕还林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一是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天变蓝了,多年未见的野生动物重新出现,生物多样性增加了。森林覆盖率由十年前的17.85%提高到45.7%,沟壑两岸的荒草地变成了刺槐、侧柏防护林,川道两侧的坡耕地变成了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前一轮退耕还林从1999年率先在全国开始试点,截至2006年底全省完成退耕地造林66.89万hm2。为确保"十一五"期间全国耕地不少于1.125亿hm2,2007年国家对退耕还林政策作了调整,2007年~2013年暂停退耕地还林计划任务安排,要求各省摸清耕地底数后,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位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重点治理25°以上坡耕地。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重新启动。作者参与全省退耕还林检查验收经历10余年、2015年参与完成了全省新一轮退耕还林质量督察、2017年3月参与完成了"甘肃省林业厅退耕还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督察",作者通过多年工作实践提出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阎潇倩 《科技潮》2009,(2):38-38
2008年,昌平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林业工程、农业工程及生态移民工程。其中林业工程包括人工造林6500亩、爆破造林3200亩、封山育林8万亩.农业工程包括人工种草5000亩、围栏封育2万亩等,生态移民165人。整个治理工程涉及流村、南口等10多个镇。同时,针对山区农民的居住条件.对流村镇溜石港村、瓦窑村、北照台村道路实施硬化工程,  相似文献   

14.
李积德 《科技信息》2013,(26):464-464
青海省乐都县中岭乡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如何有效增加退耕户收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试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乐都县退耕还林工程经过五年的实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李积德 《科技信息》2010,(4):396-396
青海省乐都县中岭乡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试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乐都县退耕还林工程经过五年的实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张春晖 《甘肃科技》2001,17(6):39-39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礼县人民抢抓机遇,在全县掀起了退耕还林还草高潮。三年来,累计完成33.19万hm2,占下达任务28.14万hm2的117.9%,其中:退耕还林22.59万hm2,占任务18.80万hm2的120.1%;配套荒山造林10.61万hm2,占任务9.34万hm2的113.6%。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连年的持续干旱,影响了退耕还林的苗木成活。礼县自1994年以来,连续八年春旱加伏旱,全县有47个行政村1.075万人和42.3万头(条)家畜饮水发生困难。 1.2 缺乏优质树种、草种,科技含量低。一些已经退下来的陡坡耕地,虽然已经种上了树、草,但树种单一,品质不优良,效…  相似文献   

19.
张荣瑛 《科技信息》2010,(23):J0116-J0116,J0050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林业生态系统破坏对水土保持的影响,以此基础上提出必需发展森林的生态经营管理,恢复林业生态,走持续发展之路。继而从天然林保护、次生林经营、荒山荒地造林、陡坡退耕还林四个方面讨论了保护和恢复天然林生态系统的方法。从造林地的清理和整地、林种和树种的选择、造林密度和造林方法、幼林的抚育管理、森林的采伐五个方面讨论了转变和改善人工林经营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垦区从2002年起将沙化、瘠薄坡耕地的退耕纳入国家退耕还林工程,2002年至2005年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78万亩,为强化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在认真执行国家,省有关退耕还林法律、法规和政策基础上,制定了《黑龙江垦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办法》、《黑龙江垦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考核办法》,设立了连通三级的《黑龙江垦区退耕还林动态监控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