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楚广琳  陈猛 《科技信息》2011,(8):225-225
针对高校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本文结合河南大学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从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师资结构和"三全育人"四个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提出具有软件学院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对行业高校通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发展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人才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建立,要依托产学结合教育的优势,紧跟行业的发展,突出能力教育,创新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专业特色。本文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行业紧密型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立足于培养适应行业岗位需求,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该类型专业的行业特色鲜明,体现培养目标与行业紧密结合,有相关行业介入并深度融合,形成合作育人的共识和行动,人才培养满足服务区域发展需求。基于行业紧密型粮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从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改革内容、校企合作创新实践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4个方面,对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研究,通过改进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并探索利用互联网构建相应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以期对实现行业紧密型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提高综合实践教学效果提供有效途径,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中,提出校企合作招生就业、合作开发课程和教程、合作实习和实践、合作开发项目等校企合作育人的有效形式。企业和学校必须紧密合作,不断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和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学生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目前存在培养机制不健全、部分高校对经济发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重视不够、教师缺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大学生创新意识薄弱、创业技能缺乏、创新思维不强等问题,提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跨界培养理念和实践体系多元协作模式;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重庆特色手工文创产品视觉系统设计"创业实践及相关平台的融合式服务,通过构建视觉传达设计人才跨界教育特色培养机制、健全创业实践项目激励机制、实施校企研跨专业、跨学科协同培养机制、实施创业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认定机制等方面构架更适应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的途径;研究证明:只有不断探索学科深度融合、专业精准嫁接、联动校企研协同育人造就新型人才,营造和谐共享的双创生态环境、对推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对营销人才需求量的逐年上升,河南省各独立院校越来越注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但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节、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法不合理等问题。文章对河南省独立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并从教师和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设置与考核方法等方面探讨校企结合培养模式的运作思路。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实施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达利女装学院依据杭州女装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积极进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构建基于达利典型产品的项目化课程体系,通过校企紧密合作,以产业、企业生产实际引领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辽阳市高尔夫运动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专业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着辽阳市高尔夫运动的发展.结合辽阳市高尔夫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快适应高尔夫运动的发展要求,建议借助校企合作方式,实现高职院校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利益双赢,促进辽阳市高尔夫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和基础,应用型大学应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方式,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面向并将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都应以满足产业、行业需求为目标。北京联合大学立足北京,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着力培养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立足地区发展需要,通过分析国内外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目标,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设计,构建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PMBOK)为导向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回顾我国高尔夫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提下,深入剖析当前各高等院校高尔夫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情况,进而探讨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开展深度校企融合的办学方法与途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析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指向,并依据各岗位所需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切实开展课程体系的改革过程.从而总结出课程体系改革的新思路、新尝试与新举措,并最终形成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方案.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计算机外包专业人才需求量巨大,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应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工程型、实践型能力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13.
蔚晨月 《科技资讯》2022,(1):149-151
为了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院办学特色,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该文首先分析了晋中信息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现存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该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优化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依托于软考、学科竞赛、校企合作这3种实施途径,全方位、全过程地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毕业设计(论文)是全面检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工程概念和工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提出“了一人一题,真题真做,校企结合,就业结合”的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经过4年的实践,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明显提高,缩短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期。同时,扩大了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范围,达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都满意的效果。该模式对于探索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以及大众化教育下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河南科技大学把轴承专业(方向)作为学校专业建设的一个“特区”,一直进行着产学研结合培养轴承专业人才的实践与创新。通过产学研结合,促进高校创新轴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轴承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提高轴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打造轴承专业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为轴承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实现了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的深度合作和互动多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培养适应煤炭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是煤炭高校的重要任务。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模式有利于调动校企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校企教学资源共享,是实现煤炭行业人才培养需求与目标的可靠途径。为满足企业需求,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山东科技大学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构建了"三层次,五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探讨了订单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问题,是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时代发展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提出了全新要求——不仅应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及良好的计算机技能应用能力,还必须能够结合所学完成创新。在此背景下,学校在培养计算机人才时,需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以此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该文主要从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下计算机教学改革及校企共同开展实践活动3个方面探讨校企合作培养计算机创新人才的具体路径。力求为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培养计算机创新人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面对日趋激烈人才竞争和严峻就业形势,培养具有实践能力较强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这是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是所有高等院校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首要任务,应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出发,加大实践环节教学,构建并完善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动化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工科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在其本科培养方案中应占有重要地位.针对目前自动化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的现象,结合我校实施的"3+1"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自动化专业教学应在坚持控制理论特色的同时,注重加强工程实践教学和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的模式,以增强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建设一支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理论知识扎实的高素质自动化专业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20.
侯义锋 《科技信息》2013,(10):57-57,59
本文通过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在珠江三角洲的就业情况,为满足珠江三角洲IT行业的人才需求,提出符合该地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要求的培养计划和教学模式,以电子设计竞赛为平台,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使培养出的学生毕业就能直接为企业服务,真正做到高校和企业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