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再谈语言和言语、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言语的内容应该包括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即说(写)和所说(所写)。索绪尔认为,语言研究不能一味停留在历史的溯源上,而应该首先分析语言的内部结构。因此,必须明确前进道路上的两条“分岔路”:第一条:“分岔路”是语言和言语;第二条“分岔路”是共时和历时。对语言和言语各自内容的具体划分如下:句子以下的静态单位,如语音中的音素、音位、音节,语义中的义素义位,词汇与语法中的语素、词、词组等不同的模式系统可属于语言范畴。句子的模式属于语言范畴,句子的具体内容属于言语范畴。句子以上的语流、语调、句群、段落、段群、篇章属于言语范畴。  相似文献   

2.
邱葆珍 《科技信息》2010,(21):I0348-I0349
言语(说话的总和)作为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交际形式,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言语交际或口语交际不仅维系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同时也进化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能力,与人类科学的诸多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根据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关于言语的定义,浅析言语及言语与多学科的联系,从不同的方面对言语理论极其重要性进行理解,从中获取教益,以提高习得言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与语言交流相比,非言语交流形式的描写更能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内心感受,使人物之间的关系更逼真,更有感染力。在小说《牛虻》中,作运用多种形式的非言语交流如人物的表情、眼神、声音、手和身体的动作、衣着打扮和随身物品、生活环境等,深入细致地刻画出小说中的牛虻(亚瑟)、琼玛、蒙太尼是主教等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暗示了他们之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正是作恰如其分地运用了非言语交流的形式,才使得小说《牛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深入研究非言语交流形式,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等,而且能提高我们鉴赏学作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非言语( NOV)语言在交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使人们在无意识情形下传递自己真实的情感。非言语交流( NVC)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体态语、副语言、环境语和对象语。非言语交流具有一定的文化载体,中西方文化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跨文化视角下的非言语交流探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非言语交流手段,尽量避免跨文化交流中不应有的障碍,增进不同文化与语言背景下人们的相互理解,提高交流水平。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语用学、言语交际学和修辞学关于言语得体的研究成果,分析构成言语得体的主要因素,指出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言语得体需注意五个因素,并从语用学、修辞学和言语交际学三个层面分析外语教师要做到言语得体需遵循的原则,即言语的正确性与准确性、纯洁性与健康性、丰富性与简洁性、逻辑性与生动性、说服性与有效性、适应性与浅显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分子体育在田径教学中,应正确地认识非言语教学的特点、作用,运用巧妙的方法(如表情、目光、手势、声音等),在动态无声交往、静态无声交往、有声交往中,与学生进行非言语多方面“立体”交往,使学生多通道接受信息,从而提高田径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杨磊 《咸宁学院学报》2002,22(5):114-116
非言语沟通即通过副语言、目光、表情、体势语、动作、身体接触等方式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语言沟通相比,非言语沟通更生动、更真实,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发挥口语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一些非言语沟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非言语沟通技巧,达到以情施教、协调师生关系、发展学生智能的作用,以增加师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性,从而使体育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列宁曾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ymes)认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由四部分组成:1.合语性(grammatically)——形式的可能性,指某一语言系统中可能存在的东西。2.可行性(feasibility)指个人心理方面的言容量。3.合适性(appropriateness)指交际中言语行为的表达。4.出现性(performance)指交际言语中行为是否可行。在他看来,一个学语言的人,他的语言能力不仅指他能否造出合语法的句子,而且还要看看他是否懂得在什么时候该说什么,什么时候不该说,  相似文献   

9.
数学言语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定义数学言语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学言语的社会过程和思维过程,剖析了数学言语的教育功能,给出了数学言语的两种重要形式:“出声地思维”及“悟”。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言语素养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青少年言语素养的基本特征是,广泛地使用普通话,追求语言的创新和变异,但摆脱不了方言影响;过分宽容新词汇;交际语言中的亲情中日渐淡化;口语能力相对弱化。提高青少年言语素质,必须加强母语教育,强化言语实践训练,净化社会言语环境,还要健全、完善社会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1.
《教师口语课》教书育人的契合点是抓言语道德教育。言语交际和道德是“天然”整合关系。言语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教学中应联系学生言语道德现状,从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两个方面,强化对学生的言语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西宁大墩岭黄土剖面布拉克事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宁大墩岭黄土剖面布拉克事件的初步研究陈发虎,张宇田,马海洲(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兰州,730000)自Smith和Foster[1]发现布拉克事件以来,世界各地均有确认此事件存在的报道[2-7],但对它出现的确切地层层位、持续时间长短及地磁场的倒转...  相似文献   

13.
膨胀理论是分属于社会距离统一体的两个极端的人们之间的言语行为在某些特定行为的出现频率,完成这些言语行为的拓展性程度以及交谈者之间进行协调的量的方面显示出非常相似的模式,而同处于社会距离统一体中部的交谈者的言语模式相对立,后者呈现出典型的膨胀状态,深入研究沃尔夫森的膨胀理论对语言学习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宋倩 《科技信息》2013,(12):172-172
言语行为作为语用学,尤其是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焦点,也是研究交际能力的一种基本要素。道歉作为常见的言语行为经常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本文以言语行为实现模式的跨文化研究(CCSARP)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国外领导人关于道歉策略的选择问题,更能使读者理解由于文化差异及社会地位差异而采用的不同的道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言语适应理论是70年代初Giles等人提出来的,它最初作为社会心理学理论模式用于解释人们交际过程中的心理动机,后被应用到社会语言学问题的研究当中.作为社会语言学的热点话题,语码转换也逐渐成为言语适应理论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语码转换现象频繁出现在影视作品(《小留学生》为例)中,这一现象也进入言语适应理论研究的视野.尤其是作为其理论核心的交际策略,言语趋同、言语趋异现象在剧本《小留学生》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脚本事件预测是指在给定现有上下文事件链的情况下预测后续事件.在现实世界中,不同事件的关系可以自然地表示为图结构,以事件为节点,以时间或因果关系为边.由于语料库规模有限和信息提取工具的能力不足,先前工作中自动构建的事件图会存在稀疏性问题,并且无法集成来自高阶节点的信息以支持多步推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使用可学习的多维加权邻接矩阵的稠密事件图(DEG)来解决之前事件图存在的稀疏性问题并表征事件之间的关系强度.为了实现DEG的嵌入表示,本文同时提出了一个通用框架,该框架能够将高阶事件演化信息组合到事件表示中.在多选叙事完形填空(multiple choice narrative cloze,MCNC)和连贯多选叙事完形填空(coherent multiple choice narrative cloze ,CMCNC) 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证明了此框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对词义偏离及修辞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一种规约,是言语得以进行的基础。言语活动以语言规约为轴心不断地拓展自己活动的空间,这种拓展集中地表现在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领域里,言语以这种对语言的试探性偏离赋予语言以生命,使之成为人类最得心应手的工具。本将重点讨论言语过程中词义领域出现的偏离和由此产生的积极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例证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分类,并对话语的形式与功能关系做了论述,此外还分析了间接言语行为在日常言语会话中的使用,旨在使人们对实际的言语行为理论及间接言语行为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运用正确的沟通策略,达到更好的言语交流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有限状态机(FSM)、Petri网、通信顺序进程(CSP)和有限递归进程(FRP)都是用来描述离散事件动态系统逻辑行为的,都可以化为一种代数形式。本文首先描述了构造离散事件模型的一般方法,然后讨论了在其上发展的监控理论。  相似文献   

20.
学龄前阶段的语体习得指语用主体从出生(0岁)到上小学(6、7岁)期间语体因素的习得,包括0-3岁和3-6、7岁两个下位阶段。3-6、7岁,学前儿童身体交际的使用频率开始低于口头交际,但身体交际对口头交际的发展具有互补性意义。调查表明,学前儿童的语体习得,具有明显的言语与象征性游戏合一的共体性特征。考察学前儿童语体因素的习得情况,不能忽略语音、词汇、句式等语言材料因素之外的言语与象征性游戏合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