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学大师钱穆,毕其一生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就是“天人合一”的观念。“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天道”与“人道”、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教育的生态意识是与西方教育绝然不同的鲜明特色。其特色表现在把教育放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加以考察的整体综合观念,注重自然环境与人的协调,即“天人合一”的辨证观念,以及强调启发主体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开发主体力量达到至善之境的自我生态平衡观念。  相似文献   

3.
北京2004化高峰论坛上,诺贝尔物理奖获得、82岁的杨振宁教授突然向《易经》“开火”,称“《易经》影响中华化的思维方式,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杨教授认为在中华化里,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近代科学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承认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中印创世神话孕含着对光明的崇拜。印度神话作为玄学思辨的依托,蕴涵着古代印度人对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思考,其历史神话化的主体文化是崇尚神权;中国神话注重的是伦理至上的观念,认同的是“天人合一”,神话历史化的实质是崇尚王权。  相似文献   

5.
本以探寻古技法为契入口,力图解决书法执笔技法诸问题,并通过笔与手的关系深入到物器与主体,工具与人的哲学问题,从而揭示中国传统化的底蕴精神即“天人合一”与“道法合一”,简单技法背后深厚复杂的观念支撑,并推导出以技验道体道悟道的基本论断。  相似文献   

6.
“笔墨”在中国绘画中有着重要地位。当我们探讨对中国画传统再认识的时候,对“笔墨”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和传统笔墨当代价值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中国画的“传统”是一个发展着的艺术体系,“传统”的概念必然随着当代中国画家观念的更新而拓宽它的内涵。作为绘画观念的物化形式的传统“笔墨”,也将随着中国画向现代化发展而显现出它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如何既要发展工业又能避免工业污染?有人说要靠东方思想,准确地说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其理由是那里有“天人合一”的观念。这使我产生了疑问,何谓“天人合一”,天人真能合一吗?这种古代思想对现代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发挥多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姜郭霞 《科技信息》2011,(30):291-291
谈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用色,在“画道之中,水墨为上”的观念笼罩下,同笔墨相比一直处于次要的地位。实际上“用色”是中国绘画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画家为用色付出了艰辛,积累了丰富的用色经验。  相似文献   

9.
审美活动的抽象性特质集中体现在其特殊的形式化特征的显现上。而作为形式化内涵的载体,“符号”的特殊地位就愈发凸显出来。“气韵生动”,这个诞生于我国传统绘画技法当中的审美标尺,就是形式之美的高级实现表述,其可指的对象早已超出绘画的范畴。关于其自身信息传递方式及与我们主体融合对话所呈现出的审美体验的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乘佛教净土思想观念中所蕴涵的“道”“器”合一的相辅相济关系,一方面强调通过在“境净”中实现主体的外在超越,而另一方面主张主体以“心净”求得自我内在精神的超越。佛家这些义理和认知思维,蕴涵丰富的人文生态思想,为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所崇奉。同时,他们在创作和践行中所显现的人文生态观念,也契合了现代深层生态学的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探寻古技法为契入口,力图解决书法执笔技法诸问题,并通过笔与手的关系深入到物器与主体,工具与人的哲学问题,从而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精神即“天人合一”与“道法合一”,简单技法背后深厚复杂的观念支撑,并推导出以技验道体道悟道的基本论断。  相似文献   

12.
中印创世神话孕含着对光明的崇拜。印度神话作为玄学思辨的依托,蕴涵着古代印度人对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思考,其历史神话化的主体文化是崇尚神权;中国神话注重的是伦理至上的观念,认同的是“天人合一”,神话历史化的实质是崇尚王权。  相似文献   

13.
陈苏民 《科技信息》2003,(5M):26-27
中国画得益于数千年先祖文化学术相传之精髓,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的艺术体系。他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艺术观,使“写意”性成为中国绘画的一大特点。所谓“写意”,是画家在对文化、精神、自然深刻体察基础之上的融会贯通,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的体验。中国画在绘画过程中追求精神上的表现与自然美感之统一,“登山则情满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在自然事物中漾溢着人的情感,“缘物寄情”“情思交融”“意在笔先”,心与境的契合构筑出中国艺术美的最高范畴——“意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散点透视体现了华夏民族自由的视觉空间和精神空间,同时也传达着画家对宇宙自然的无限感悟,追求与道冥合的“天人合一”式的永恒探索精神。中国绘画作为一个与西方绘画相独立的完整体系,有着自己的审美角度,审美标准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它的“天人合一”观念由来已久,至今绵延不断,并且不断演进、重构和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地球村”的生态环境发生问题。中国乃至广东都面临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从儒家思想中寻找生态伦理的本土资源,不仅具有历史借鉴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儒家思想体系中,“天人合一”观念居于重要地位。经过对早期“天人感应”观念儒家化过程的梳理与考察,可以把握儒家“天人合一”观念的确立路径与生成逻辑,并对其相关内涵进行系统阐述。在此过程中,也可对儒家理论的述理逻辑以及其中体现的阐释智慧予以分析说明。同时,结合儒家思想蕴含的历史文化意识和现实关切,对“天人合一”观念所体现的人文社会内涵和实践贯彻路径进行充分分析与论述,有助于对儒家思想的历史内涵与当代意义进行系统把握。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上古先民寻求人与外在世界、祖先的沟通联系,寻求自然和生命的永恒,它标志着价值意识、人文思想和审美意识的发生。以祭祀文化、宇宙时空意识和礼乐合一确立世界意义和价值的根源和维度,从而确立“天人合一”的“人文世界”观念。  相似文献   

18.
宗教作为一种观念体系,不仅会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心灵世界,也凝聚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西周人在其王朝建立之后,在继承殷商“天人合一”的宗教观的同时,用天命观念改造了前代的上帝观念,用政治化的祭祀活动改造了前代的多神崇拜,从而建立了一套以“天命”为中心,以“德”为根本的“天人合一”的宗教体系。这一体系具有继承性与革新性,象征性与现象性、平衡性与脆弱性等特征,而其所体现出的理性主义、民本主义、礼治主义都对后世有直接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欣 《科技智囊》2009,(5):82-82
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让中国人深深认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与人的生命同构。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自然是充满灵性、富有智慧、包容开放、生生不息的。“自然”中蕴藏着天地、  相似文献   

20.
路培 《科技信息》2012,(30):330-330
竹在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的基础上,成为最为契合传统人格思想、最能表现传统人格观念的一种自然之物,寄寓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成为象征、指述中国传统思想人格和伦理追求的极为重要的符号之一。其中浩然之气和淡远之趣就是竹人格符号的两个主要指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