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师范学院刘玉平、周晓琳两位教授近著《中国文学的伦理精神》一书,针对文学评论界存在的对伦理研究过于轻视,以至漠视的现象而作,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该书具有的鲜明特点是大文学观念和探幽发微的个案剖析,它给我们提供的启示是:文学研究应有全方位、多维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在民初的社会语境中,《新青年》显现出中国政治与文化建构的重要转向,乃至形成与之前历史的“断裂”文化构成,并由此开拓出新的文化政治空间。这一历史性的“文化转向”,建立在将中西架构等同于新旧架构的理路上,也成为了五四一代的基本思维模式。在此基础上,陈独秀表明对文学新的取径思路:以西方文学思潮性的“主义”来看待中国文学的发展,将中国文学纳入进化论的递进链条之中,要求文学具有与现实相通的真实感与介入感,要求文学对社会采取一种强烈的批判态度。这就奠定了日后五四“新文学”的范式转移与社会功能,赋予“文学”以极为鲜明的现代性质。  相似文献   

3.
在今天从事学术工作,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尴尬:首先会有自身定位的困难,你所从事的工作有什么意义?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吗?在一个少数人已经进入消费社会而多数人仍在为温饱挣扎的时代,文学研究无疑会遇到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危机”,在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文学都已经少人问津的社会,从事文学研究/批评因此显得不合时宜。即使你耐得住寂寞,愿意在一个图像和声音媒介已经完全占领传播领域的今天继续读书和写书,也还会碰到研究范式的危机,我们原来对文学的理解还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4.
张永刚教授历时4年完成的新作《后现代与民族文学》2014年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后现代与民族文学》立足于后现代视域,重点考察了西南边疆(云南、广西、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当代发展形态、文学实践策略以及创作主体的身份认同、文学表现等问题。张永刚教授研究西南边疆民族文学创作不仅局限于对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来关于文学流派、文学现象、具体作家的研究,论著可谓夥颐。然而读后总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新意欠佳,有的深度不够,有的视野较窄,有的厚实稍逊。读完黄树生博士的近著《薛福成文学评传》(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令人眼界大开。像这样的研究专著,现在确实是很少了。  相似文献   

6.
《数字图书馆建设体制与发展模式》(2013)具有以下五个特点:数据来源详实,分析方法科学;组织结构合理,内容严缜丰满;理论基奠扎实,突破学科界限;横向经验借鉴,纵深难点挖掘;思想要素丰富,理论实践创新。此书是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系统性研究论著,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刘明君教授、陈金明博士所著《民主政治与和谐发展》(以下简称《发展》)一书,已于2010年1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可喜可贺。该书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主样式的转型与我国乡村群众自治制度的创新研究》(2009年)阶段性研究成果。这一专著在选题立意、体系构建、观点方法等方面都彰显出较为鲜明的学术特色和理论创新性,值得学界予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刘锋杰等人在其新著《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中,欲创构一门以审美为本位的"文学政治学"。其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坚守文学审美独特性的基础上重构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提出"文学想象政治"这一新命题;将研究对象集中于"文学政治",以此为核心构建起文学政治学的概念体系和学科形态。当然,作为一门仍处于初创时期的理论学说,还存在很大的需要探索和建设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这类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国家而言,如何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一直是个棘手而重要的问题。在五四文学革命以后激进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中国新文学的主流是追赶西方的脚步,所以输入西方文化和文学经验成为时代的潮流。在这一潮流中被强化的是一种以西方为现代性标准的进化论的历史观念。  相似文献   

10.
近期,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卿定文同志的专著《中国共产党利用外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是他长期潜心研究所取得的又一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指出:扶贫开发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多种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二是贫困面广量大,贫困程度深,  相似文献   

12.
公民身份,作为公民与国家关系的制度化,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就是西方政治思想研究和探讨的一个基本问题。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公民身份理念由于自由主义正义观念和社群主义共同体成员资格诉求的强烈冲击而一度变得有些沉寂,甚至过时。但到了90年代,由于欧美国家对马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