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二维浅水流动的旋涡诱导速度公式,在已知旋涡场和胀量场时,由该表达式可确定流动速度场,对比分析了二维浅水流动中的涡运动与可压缩流动中涡运动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空气动力学中基础性、前沿性课题——旋涡、激波和非平衡起主导作用的复杂流动研究,在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庄逢甘教授主持下,联合航空航天部701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北京大学、中科院力学所和计算中心、清华大学、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单位140名科技人员,协同配合。从旋涡流动的特性及其控制,剪切层和旋涡运动对外激发作用的响应特性,气流中运动激波波系相互作用,激波绕射规律,高分辨数值模拟和光测实验,高温气体动力学中的非平衡效应,非平衡稀  相似文献   

3.
二维浅水流动的离散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二维浅水流动中旋涡既可产生于流动边界层,也可在主流场中自生自灭的特点,建立起Eulerian-Lagrangian框架下的二维浅水流动离散涡方法;利用该方法数值仿真了高雷诺数下的二维浅水方柱绕流,得到了流动的速度场、涡谱,计算结果中明显可见流动分离、旋涡以及旋涡随时间的发展演化,即模拟出流动所具有的非定常不稳定等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阻流比对圆柱绕流尾迹演化特性的影响,采用多块O型网格,对低雷诺数下较宽阻流比范围的平行壁面间圆柱绕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讨论不同阻流比下壁面对圆柱绕流尾迹形态和尾迹转捩的影响,得到尾迹转捩临界雷诺数、双子涡和旋涡脱落的特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圆柱绕流尾迹转捩和尾迹形态受阻流比影响显著,尾迹转捩的第一、第二临界雷诺数随阻流比而增加,当阻流比超过临界值后,尾迹中出现2个附着于壁面的回流区;斯特劳哈尔数和阻力系数均值随阻流比而增加,而升力系数均方根在不同阻流比范围内则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建立共轴双旋翼动力学模型可用于共轴多旋翼飞行器的控制器设计、飞行模拟等研究,需要同时兼顾模型的计算实时性和精度.首先,基于伴随理论推导包含旋翼尾迹的全流场诱导速度计算模型.然后,在单旋翼有限状态入流模型基础上进行扩展,建立考虑尾迹倾斜的共轴双旋翼有限状态动力学模型.最后,推导共轴双旋翼悬停状态上下旋翼推力计算公式,并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计算复杂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推力计算值与测试值在一定转速范围内基本吻合,并可很好地反映出共轴双旋翼推力损失趋势.  相似文献   

6.
涡是流体运动特有的存在形式,从台风到飞机周围提供升力并造成阻力的涡系,从边界层、混合到湍流,这些流动的结构都是涡,表征流体元旋转角速度的物理量称为涡量,涡量的形成、运动、演化、失稳和衰减及它们与固体、其他涡和其他流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是涡动力学的研究对象,本书系统地介绍涡量和涡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曹惠玲  左灿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2):13980-13985
为进一步认识上游周期性尾迹对涡轮端区流动的影响,分析尾迹与端区二次流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高负荷低压涡轮叶型Packb对非定常工况下尾迹与端区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借助扇形叶栅实验台进行辅助校核。数值研究采用商业CFD软件进行仿真,借助LES模型耦合Smagorinsky亚格子模型,对尾迹造成的端区流动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尾迹的存在使得叶栅出口处的端区二次流强度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其增强与削弱作用的交替出现是尾迹在通道中所处位置不同所造成的,利尾迹周期性地对二次流强度的削弱作用可有效减小端区流动损失。  相似文献   

8.
将正三角形钝体后尾迹流近似地分为回流区、射流主流区、尾流恢复区、充分发展区;用半理论半经验的分析方法对尾迹流动力方程进行了求解;讨论了尾迹流中高温烟气回流、煤粉浓度局部富集及低速高湍流度等流动特性对煤粉提前着火及火焰稳定等燃烧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书用简单的模型研究沿海流域的科学。沿海流域定义为河口地区、礁湖和港湾,许多模型是通过解析形式和微软的Excel或Matlab数值代码来介绍的,书中简单地论述水动力学及其在混合流、冲刷、珊瑚礁、沉积物动力学和Stommel转捩中的应用,围绕在生物地球化学的应用。论题从简单的一维模型到在珊瑚礁上的流动,作者强调模型作为认识近海的科学工具,并用地球的浅沿海流域的例子来说明科学方法的奇迹和简单动力学理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汽车尾部的大尺度流动分离是汽车外流场的显著特征之一,其与气动阻力、结构振动和震荡密切相关。应用直接数值模拟(DNS)方法研究在雷诺数Re=2.3×10~4下某二维类车体尾迹中的低频震荡。该类车体常被用于汽车空气动力学学术研究,因为其轮廓可涵盖到货车主要几何特征,且其尾迹与货车的准二维尾迹具有共性。计算结果对照现有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二者之间的差异经过评估确认了该计算的正确性。流场结果显示低频震荡与尾迹中两种模态之间的相互转换有关。这两种模态分别由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及尾迹的不稳定性主导。前种模态下,尾部分离的上、下剪切层在几乎相同的时刻产生涡脱落;而在后种模态下,上、下剪切层交替地产生涡脱落形成卡门涡。根据不稳定性理论讨论了模态转换的机理,并阐述了因低频震荡而产生的气动力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