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碘熏处理大豆种子增强抗吸胀冷害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昌 《科学通报》1988,33(18):1439-1439
种子吸胀冷害系指在低温和高水势的情况下,种子快速吸水导致细胞内分子膜结构与功能的破坏,严重时还会造成胚器官的组织断裂、降低活力,以致丧失发芽力。吸胀冷害在许多作物种子都较为普遍存在,尤其豆类种子更为突出。大豆种子吸胀冷害是我国北方寒湿地区早春播种普遍存在的问题,轻  相似文献   

2.
豆科种子萌动初期对低温反应的三种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光华 《科学通报》1981,26(9):564-564
前文报道,瓜尔豆种子在吸胀、萌动初始阶段对低温十分敏感,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低温浸种对其他豆科植物种子的影响。从我国南北各地收集到40多属70多种草本、木本、栽培和野生的豆科植物种子,还收集大豆20多个品种。种子均为当年采收,发芽率在80—90%以上,有些种子浸种前经机械处  相似文献   

3.
许多重要经济作物种子吸胀时对低温十分敏感。吸胀时低温引起种子损伤,称为吸胀冷害。它使发芽率降低,出苗不齐,幼苗活力下降以至减产,因而一直受到普遍关注。对吸胀  相似文献   

4.
大豆是一种吸胀时对低温十分敏感的种子。低温吸胀会使种子活力明显下降,出苗不齐和弱苗。应用渗调剂聚乙二醇(PEG)预处理(引发)种子对吸胀冷害有很好的保护效应。关  相似文献   

5.
聚乙二醇引发对冷敏感大豆种子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峥 《科学通报》1989,34(11):862-862
许多重要经济作物存在吸胀冷害,引起发芽率降低、出苗不齐、幼苗活力下降和减产。植物冷害的原因被认为是由于膜脂由流动相变为固相。然而,关于种子吸胀冷害对蛋白质合成,尤其是对膜蛋白合成的研究甚少。  相似文献   

6.
燕义唐 《科学通报》1988,33(6):465-465
吸胀冷害系指种子吸胀阶段的冷害现象。轻者减弱种子活力,削弱幼苗生长势,影响植物生长发育;重者降低田间成苗率,造成严重缺苗,给农、林、园艺生产带来经济损失。许多栽培与野生植物种子在播种后存在吸胀冷害问题,一些原产热带、亚热带的植物吸胀冷害为害尤其严重,一些大豆栽培品种也表现很敏感。已有的研究工作确认,PEG(聚乙二醇)引发能显  相似文献   

7.
燕义唐 《科学通报》1988,33(7):542-542
前文指出种子吸胀冷害是较为普遍的冷害现象,其严重性取决于吸胀过程中生物膜系统的损伤程度及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发生吸胀冷害后种子细胞内含物质大量外渗是导致种子活力下降以至丧失生活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结合与膜上的ATP酶与离子的正常吸收-运  相似文献   

8.
荔枝种子脱水敏感性与膜脂过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松泉 《科学通报》1992,37(5):448-448
Roberts根据种子的贮藏行为,把种子分为正常性种子(orthodox seeds)和顽拗性种子(recalcitrant seeds)。正常性种子能够忍受脱水和低温,而顽拗性种子对脱水和低温高度敏感,当它们的含水量低于某一相对高的临界值时,种子的生活力和活力全部丧失。近几年来国际上对顽拗性种子的研究十分重视,但大部分工作都是研究贮藏条件,特别是含水量对种子活  相似文献   

9.
潘杰 《科学通报》1992,37(7):653-653
5′-核苷酸酶(EC 3.1.3.5)催化5′-核苷单磷酸水解生成相应的核苷和正磷酸。该酶在人和动物组织细胞中主要分布在质膜上,在细胞分级分离研究中常被用作质膜的标志酶。然而该酶在植物细胞内的定位及其与抗冷性的关系,至今尚未见报道。低温会导致不抗冷植物细胞膜系统、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组分的异常;低温冷害对水稻线粒体膜的流动性的影响及ATP含量的变化也有过报道。本文以不同抗冷性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5′-核苷酸酶在水稻幼叶细胞中的定位及其活性在冷害中的变化,为阐明冷害机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东亚的夏季低温与厄·尼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绍武 《科学通报》1985,30(17):1323-1323
中国东北的夏季低温经常带来冷害,造成作物歉收,因此已成为长期天气预报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的研究表明,东北低温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有关。日本夏季低温也是重要自然灾害之一,而且亦发现与太平洋海水温度有一定联系。因此,我们把研究范围扩大到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地区。  相似文献   

11.
寒潮 入秋以后,每隔几天就会有一次冷空气过程,大风、降温,有时还伴有雨雪,天一大比一天冷,自北向南先后出现霜冻。南方降温更明显,时而会出现低温冷害。但是,真正达到寒潮和强冷空气标准的并不多。据统计,每年度达到寒潮的有3~6次,强冷空气有4~8次。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夏季东北地区低温与全球气温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名立 《科学通报》1980,25(19):893-893
我国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与夏季温度的高低关系很大.近二十年来,在东北平均3—4年就有一次严重的夏季低温冷害出现,影响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初步的研究表明,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的出现不是局地的,暂时的现象.事实上,它是全球气候异常在一个地区的表现,为此  相似文献   

13.
荔枝种子成熟后的萌发与超微结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业芳 《科学通报》1995,40(5):450-450
荔枝是亚热带名果,但荔枝种子发育时不经历成熟脱水,在贮藏过程中对干燥和低温敏感,只有几天的生活力,其种质资源的保存非常困难,是典型的顽拗性种子.关于种子顽拗性的生理机制,一些研究者认为这类种子成熟脱落前后已经不同程度的萌发,因而不耐脱水.这种反应如同正常性种子发育至一定阶段吸水萌发一样.本文以荔枝种子为材料,研究它们萌发时的吸水动态、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及胚轴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探索荔枝种子容易萌发的特性及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4.
超干前的“渗控”处理对增强大豆种子耐干力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庆昌 《科学通报》1992,37(6):575-575
面临世界范围内植物资源大量流失的严竣形势,作为植物种质资源主体的种子长期保存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利用超干方法将有可能以常温库代替低温库保存种子,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超干贮藏又称超低水  相似文献   

15.
人工种子的研制前景十分诱人。人工种子的制造技术虽还有待完善,但距实用阶段已为期不远了,它为人们展现了一个新颖、广泛的应用领域。《人工种子的研制》一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作者在这一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这两句很有哲理的诗,说明了冬去春来物候变化的规律。反映了生物对气候转变的敏感。据研究,植物对太阳的辐射热是最敏感的。在天气逐渐回暖.土壤开始升温,到了各种植物生长发育的温度指标后,便各自开始萌动,有的5℃,有的10℃,但大多数还都要等到平均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才能开始萌发新芽。  相似文献   

17.
一种子不良为造成产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国解放后,在党与政府的领导下,农作物产量的恢复与增长非常迅速。但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目前我国各种作物平均产量还很低。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北、山西两省农村工作组会同两省干部在1953年调查结果,发觉种子不良为低产重要原因之一。种子不良现象可分下列数项来说  相似文献   

18.
陈瑛 《科学通报》1983,28(20):1280-1280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是我国名贵药材。其种子休眠期长,收获时种胚尚未发育完全,需要经历由高温至低温的顺序过程,即先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20~12℃)形态上的发育完成后,再经0~5℃低温层积处理3~4个月完成生理后熟,至次  相似文献   

19.
这是近日来最让人味蕾萌动的一次采访,聊的、看的都是有关比萨的那些事,聊着聊着,对方会随手拿起盘中的比萨,讲述比萨背后独特的制作工艺,从一块低温发酵72小时的面团,到一桶从美国漂洋过海到中国的蘸酱,在他们看来,只有用高品质的原料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比萨,而每一块比萨都必须传承创始人约翰·施耐德先生对品质严苛的追求。本期"一线风采",记者与太原棒约翰(PAPA JOHN'S)的管理者们(白钰:总经理,孙蓉:副总经理,马晴:运营经理)一起来聊聊他们眼中的完美比萨。  相似文献   

20.
Nb/si多层膜中晶态硅化物的相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在电子元件和基础领域方面的应用,硅化物的形成问题近年来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几年对许多金属/硅膜系统的低温退火行为过程中的相演化问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在非平衡沉积过程中动力学和热力学因素对相选择和相形成的影响问题还没有搞清楚。长期以来,金属/硅系统在退火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只有单一相形成,但在近年来在许多单晶Si和沉积在其上的金属膜之间发现了多相共存的现象,而其原因还在探讨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