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界定生产性服务业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主要特征,并对省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区际差异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指出广东要想在服务经济时代有所作为,必须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粤港两地的高层次合作. 相似文献
2.
信息服务业的空间格局是兼顾信息服务效率与公平的决策依据。采用多指标评定法、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等定量方法,对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测评,刻画出中国信息服务业空间格局的基本态势。即中国信息服务业的空间分异显著,呈现梯度结构与极化效应;信息服务业各要素的空间集聚程度不等,生产的空间布局较为集中,消费的地域供给较为均衡;信息服务业差距略低于经济差距;信息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和既有的经济环境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是可以通过外力进行优化与调整。 相似文献
3.
经济活动最重要的地理特征之一是产业集聚,而服务业比制造业更具空间集聚效应.运用Theil系数、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以及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及其典型行业集聚特征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2003-2010年长三角服务业空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在逐步缩小,不同类型地区对差异有不同的贡献率;区域集聚程度由大到小为房地产业,流通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呈现倒"U"型变化;行业集中度由大到小为房地产业,流通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表现为波动性上升趋势;服务业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高值集聚显著主要集中在上海地区,集聚水平低的地区主要在南部区.并基于测度结果提出了一些优化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内容,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实需要.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特征,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散的理论与机制、空间格局及其与城市系统的关系、空间尺度与区域效应进行了理论综述与经验分析,探究相关研究进展与贡献,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学》2016,(9):1579-1585
以中原城市群县域服务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自相关、插值分析和标准离差椭圆方法,对2002—2013年中原城市群服务业水平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服务业空间集聚程度由强减弱,高水平区与低水平区呈分散的集中分布趋势.2总体上服务业空间差异较大,中心外围结构明显,形成了以郑州、洛阳、新乡为核心的多中心空间结构;东部和南部地区服务业发展较慢,核心城市服务业带动作用不显著,要加快其辐射引领作用.3中原城市群服务业以郑州为中心,呈现沿长轴方向扩张,短轴方向收缩的趋势,呈较小的西南—东北分布模式,主要向洛阳、新乡、开封方向扩张,反映了郑—汴—洛及郑—新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原经济区2003-2009年的经济发展数据,本文构建了中原经济区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原经济区服务业竞争力空间格局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中原经济区空间现状呈高值分散、低值集聚,空间的不均衡性及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2003-2009年服务业竞争力水平整体提升,高值数量增加,极低值数量减少,金字塔型结构弱化,双高型集中分布于服务业竞争力高水平地区的北部.最后文章从潜力及结构因子、极化涓滴效应和距离衰减规律等方面分析其空间特征的驱动机制,并为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省级行政单位为基本评价单元,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各省市自治区(不含香港、澳门、台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9年中国各省人均综合发展水平呈外围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009年呈东部高,中部、东北和西北次之,西南低,综合发展重心东移.年人均综合发展处高水平、较高水平和中等水平省份数量减少,处较低水平和低水平的省份数量增加,人均综合发展呈极化效应.1999到2009年中国人均综合发展速度东部高于西部,东部综合发展水平明显占优势.各省份所处发展阶段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呈规律性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POI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最近邻指数和局域Getis-Ord G*指数法对苏州市2016年金融服务业总体以及证券业、保险业和银行业等细分行业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苏州市金融服务业初步形成了多中心的形态分布特征,且呈现出“一主多次”的多中心圈层结构体系,各中心沿主要交通干线延伸形成连片面状.②...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运用GIS技术与空间统计分析的综合集成方法,对1978-2001年间全国各省区人均GDP的格局及其空间动态演变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完善的ESDA方法,包括MoranⅠ指数、Moran散点图和LISA等,来揭示1978-2001年间全国各省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增长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以有效地认识中国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空间联系的结构,认识其内在规律性及其动态演变过程,并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产业梯度系数,将全省各市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分为三个层次,其中郑州与漯河的物流业产业梯度系数较高,在全省处于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地位;最后给出了相关研究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地理学角度认识我国快递服务发展的区域和省际差异,分析了快递价格、居民收入、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和人口状况等因素对快递服务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发现我国快递服务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空间不均衡现象:东部地区的快递量远大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快递服务发展的省际差异极其显著。居民收入差距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是制约地区快递发展的主要原因。利用spss统计分析工具,建立反映区域各要素之间变化关系的最优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快递服务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助推剂,但中国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国内近年来关于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相关文献阅读,本文着重从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衡量指标、测度方法、影响因素和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结论比较以及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空间格局5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对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国大陆分地区分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平均工资和工资总额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对2006至2015年中国大陆各省区公务员工资区域差异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当前各省区公务员工资存在较大的差异,最高省份工资与最低省份工资的倍差在2.47-3.37之间,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均会使倍差显著缩小;公务员工资水平处在全行业中间水平,增长幅度基本与全行业平均增速保持一致;从空间分布上看,各省区公务员工资高水平集中在直辖市、沿海地区和西藏、青海两省区,而低水平地区则集中在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从分布模式上看,各省区公务员工资空间分布模式接近随机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共同富裕战略背景下重庆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为重庆市在创建高品质生活与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决策参考。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检验、Markov链分析等方法探究重庆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时空格局、差异来源和分布规律,得到以下结果:1) 2010—2020年重庆市及“一区两群”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整体得到改善,空间上呈现出“主城都市区最高,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次之,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最低”的差序格局。2) 重庆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地区差异渐趋缩小,地区间差异是重庆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空间分布不平衡的主要根源。3) 重庆市基本公共服务已呈高质量发展态势,在考察的样本期内并不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4) 重庆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分布具有邻接依赖性,不同等级状态间的转移大都发生在相邻阶段。从时空两个视角系统揭示〖JP2〗了重庆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状态、区域差异及分布演进特〖JP2〗征,进而针对性地提出改善重庆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经济增长、产业集群、工业化进程、对外贸易、产业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等角度分析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区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世纪90 年代以后,中国的服务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这与我国一直以来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密切相关。同时,由于统计口径的改革,也使得我国的服务业数据变动较大,因此对于服务业未来发展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尤为关键。本文研究中所采用的“服务业”为2005 年12 月20 日国家统计局对中国服务业统计调整后的数据。针对我国2008-2012 年服务业的数据,该阶段的预测属于短期预测,可以采用灰度预测模型;2013-2050 年的预测属于中长期预测,可以采用ARMA 模型,同时利用宏观计量模型对数据进行修正。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我国未来服务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世东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34):59-61
以有效的统计数据和因子分析方法为基础,对安徽省17个市(或地区)的建筑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排序和分类,并结合公共因子的经济意义,考察安徽省建筑业区域发展水平是否均衡。 相似文献
18.
杨世东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34)
以有效的统计数据和因子分析方法为基础,对安徽省17个市(或地区)的建筑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排序和分类,并结合公共因子的经济意义,考察安徽省建筑业区域发展水平是否均衡。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南省近年来的统计数据,通过对标准差、变异系数、离差、比率、相对发展速度等参数的计算,分析了河南省内各地区间的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进一步从自然地理环境和区位、产业结构、投资政策以及各地区人口素质和人口数量的差异四个方面分析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和演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