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实现基于三维模型的装配工艺设计,研究了三维装配工艺模型的数字化建模方法. 根据装配工艺设计过程的特点,将三维装配工艺设计过程分为粗装配工艺设计阶段和精装配工艺设计阶段. 针对不同的工艺设计阶段,为三维装配工艺模型提出了3种阶段工艺模型,分别为拆卸工艺模型、粗装配工艺模型及精装配工艺模型,建立了不同阶段模型及辅助工艺信息的表达方法和模型信息间的映射机制,详细阐述了3种阶段工艺模型的建模过程. 基于上述建模方法,开发了基于三维模型的装配工艺设计系统,以一个发动机模型验证了文中提出的建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FoxBASE系统在IBM486微机上建立了热处理工艺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工艺CDA系统.建立的数据库系统包括材料库,工艺库等八个子库,可以进得增删和修改.开发的CDA软件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材料工艺的查询,以及进行工艺参数的设计.该CDA系统可以提高热处理工艺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IBM-486微机上,利用QBASIC语言及FoxBASE关系数据库系统联合编程,建立了热处理工艺及材料库和文献库两个数据库,开发了一套热处理工艺CAD软件系统.系统采用模块结构,包含热处理工艺及材料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热处理工艺卡片输入与管理系统.热处理工艺设计子系统、渗碳工艺CAD软件子系统和材料文献检索子系统五个子模块.该软件系统功能较全.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RP的快速模具制造技术及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快速模具制造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可以用于新产品开发和小批量生产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率 ,实现批量订制 .本文介绍了典型的快速模具制造技术及工艺 ,其中包括 :直接制造模具的SLS工艺、3D- P工艺、SDM工艺和 DMLS工艺 ,间接制造模具的硅橡胶模工艺、Quick Cast工艺、喷射粘结成形工艺、Keltool工艺、金属冷喷模工艺和电铸工艺 .随着快速模具制造技术的完善 ,快速模具的质量将不断提高 .  相似文献   

5.
从器件可靠性角度出发提出两种升压电荷泵新结构.一种不需用高压工艺但是需要三阱工艺,一种既不需高压工艺也不需三阱工艺,可以用普通工艺实现.仿真结果表明电路性能符合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将本体引入工艺知识管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工艺知识管理系统框架.针对机械制造领域工艺知识的特点,建立了工艺知识分类层次结构;结合本体建模在知识重用和共享方面的优势,给出了一种工艺知识本体构建模型.并以切削加工知识为例,描述了工艺知识本体建模过程.基于本体的信息模型在知识的表达上更清晰、完整,为更好地进行工艺知识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压敏电阻的磨片工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磨片工艺双端面研磨工艺.该工艺采用贯穿送料和连续磨削的方法实现对电阻片的研磨.经试验和批量验证,该工艺有效消除了四道平磨工艺对电阻片边缘的磕碰问题,同时,其效率、成本等与四道平磨工艺相比优势明显,具有优异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8.
在未知塑件的合适工艺参数范围内,探讨正交试验法在塑件翘曲分析中优化工艺参数的效果.通过正交试验法安排试验,采用Moldflow软件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获得翘曲变形量.通过正交试验法获得了塑件的一组较优的工艺参数.在未知塑件的合适工艺参数范围情况下,用正交试验法寻求最佳的工艺参数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方法,通过单一参数比较进行优化,在翘曲变形分析中可以取得一个最佳解.正交试验法在塑件工艺参数优化中无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基于机械制造工艺对称性的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在总结工艺对称性应用领域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零件制造特征为载体,将所有对称性工艺方法、工艺过程、工艺资源和约束条件都封装在零件制造特征中的对称性工艺数据库结构模型和数据结构.借鉴基于实例推理的技术和成组技术,通过对制造特征进行分类处理,并对模型中各个组元添加对称性工艺数据,形成由各类、各种制造特征组成的对称性工艺数据库.在对称性工艺数据库的支持下,通过待加工零件与对称性工艺数据库进行匹配,获得待加工零件具体制造特征的对称性工艺数据,并在工艺知识库、工艺规则库和典型工艺模板的驱动下,实现零件机械制造工艺路线的自动化生成.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进摩擦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制造工艺,对摩擦制动材料的冷压工艺进行了研究.在改变传统粘结剂的基础上,选取了适宜冷压工艺的配方,制定了冷压工艺路线,并确定了具体的工艺参数.分析了对比试验和定速摩擦试验的结果,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冷压摩擦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型效果、稳定的摩擦系数、良好的耐磨性质和满意的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11.
曹巍巍 《科技信息》2011,(15):34-34
造纸废水的处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环保难题,本文介绍了几种高级氧化技术对造纸废水的处理,包括Fenton技术、(催化)湿式空气氧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并进行比较和评价,为造纸废水的处理工艺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梳理了中国农药废水来源、产量及水质特点,论述了环保新形势下农药废水资源化的处理紧迫需求。通过对农药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调研分析,发现目前农药废水的资源化处理技术面临着缺乏标准支撑和政策引导、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处理技术、资源化利用率不高、处理成本高、技术工艺设备不成熟、缺乏适用范围广的资源化集成技术等难点问题。分析了各类集成处理技术对农药废水处理效果,表明集成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农药废水资源化处理效率,并且可以弥补单一方法所具有的缺陷,增强了可行性并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处理了排放的废水.然而,改善废水处理工艺是必要的,以便使处理后的废水能重复使用.膜技术已成为从不同的废水中回收再利用水的最佳选择.介绍了超滤膜、反渗透膜、微滤膜和纳滤膜的特征,阐述了这些膜在再生水中的研究近况以及膜污染的类型和清洗方法,最后展望了膜工艺在再生水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复合好氧生物法处理高质量浓度抗生素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复合好氧生物法为主的工艺处理高质量浓度抗生素废水。可达到COD和BOD5的去除效率≥95%的处理效果.对比试验表明,对难生物降解物质含量高的废水应用连续流处理工艺比间歇流处理工艺更为适宜.本复合式好氧处理反应器中能够形成复杂的微生物复合生态体系。改善了污泥的沉降性能,增强了反应器的处理能力.研究结果是在大型废水处理工程中得到的,可为同类高质量浓度有机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程的建设提供技术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验证"生化—絮凝—双介质过滤—超滤"作为油田采油污水反渗透淡化处理的预处理工艺的可行性,试验考察了处理工艺对降低污水含油量、COD、浊度等指标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生化处理停留时间为10 h时,生化出水含油量、COD分别由处理前的30~60 mg/L和314~464mg/L下降到处理后的0.5~2.0 mg/L和86~122 mg/L.生化出水再经絮凝—双介质过滤—超滤工艺处理后,出水含油量小于0.5 mg/L,浊度小于0.2NTU,SDI值小于3.0,达到反渗透进水要求,且生化出水絮凝处理可以改善超滤膜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6.
聚酯是化纤工业的重要原料,聚酯废水属于较难生物降解的废水。文中对国内外聚酯废水处理技术现状进行总结,并对聚酯废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传统的聚酯废水处理技术为生化法或者物化-生化联合法,但是并不能有效解决聚酯废水的处理问题;资源化处理技术是聚酯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有效解决聚酯废水污染的同时,回收有用物质,产生经济效益,有效解决聚酯行业的节能减排增效难题。  相似文献   

17.
应用UASB处理啤酒生产废水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工艺(UASB)处理废水的原理和特点,描述了应用该工艺处理啤酒生产废水工艺过程,指出该工艺的成功运用将大力缓解北方缺水地区的用水矛盾,对实现工业污水的达标排放及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含砷废水治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从化学、物理、生物技术和人工湿地4个方面介绍含砷废水治理方法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其研究进展.各种含砷废水治理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应该针对不同性质的含砷废水研发各种除砷技术的联合技术,提高除砷效率,降低除砷成本.  相似文献   

19.
通过工业以太网,使得每个污水处理环节中的数据,可以在其相关联的控制器中得到实时的更新,同时污水处理厂的管理人员也可以在办公室通过工业以太网,得到现场的实时数据和视频监控图像。工业以太网利用其具有冗余性、高可靠性、实时性的特点,为污水处理厂的实时数据传输提供了保障。通过工业以太网技术,实现了污水处理厂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油田清水资源宝贵、深度处理后的污水水源不足背景下地面系统注采水量失衡的问题,开展了含聚污水在普通处理后进行“双层级配滤料+三层级配滤料”两级过滤的深度处理技术研究,考虑水质含聚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过滤工艺参数的关联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描述了深度过滤流场中油珠及悬浮物粒子的聚集分布特征,确定了深度过滤出水水质中含油与悬浮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对含聚污水进行深度过滤而实现油含量、悬浮物含量均控制在5.00 mg/L以内的水质指标是可行的,优化建立的含聚污水深度过滤技术界限关系图版可为提升含聚污水处理指标和效率、保障含聚污水处理工艺运行的负荷与平稳性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