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庄子》“道”“气”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庄子》文本中,“气”与“道”都是“哲学第一概念”。“气”与“道”两大范畴之间不存在属种概念之分,彼此之间是平等的,根本不存在谁统摄谁、谁说明谁的关系。换言之,在《庄子》文本中,存在着两种宇宙生成论:一是气论;二是道论。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形式上的系统”在《庄子》文本中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造成《庄子》文本内在结构性与逻辑性矛盾的根本原因,可能与《庄子》一书的成书过程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的思想与庄子哲学都具有“无家可归”的类同性,且陶渊明引用《庄子》甚多,从而使得进一步考察二者之间的具体联系有了可能。庄子主体观的实质是在传统的身心二元论的基础上加持了其独特的气化观的结果,主体的最终境界呈现为世界意志的“与道为一”之境;陶渊明主体观的内容则是“形影神”,是以庄子哲学的气化论为理论基础,加上自己的认识和对时代的回应而成就的观念,最终境界与庄子的认识如出一辙。从概念使用和结构义理上看,二者之间存在着细密的联系,陶渊明的主体观念是对庄子哲学的某种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澄清陶渊明《形影神》的诗旨内涵。  相似文献   

3.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由观”、“生死观”、“游戏观”是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反映了庄子独特的思想内涵。运用庄子的这些哲学观点,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从而完成理想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4.
“大音希声”是中国音乐美学史的起点。老子严格地区分了“大音”和“五音”这两个层次。形而上为“大音”,形而下为“五音”。“大音”是对具体音乐及表演的概括、归纳和理论的升华。“大音希声”的基本美学内涵是追求自由、自然,将音乐看作是体现“道”的形式。庄子和“竹林七贤”等人从理论和实践上分别发展了“大音希声”,使其成为一个影响中国音乐文化几千年的美学命题。  相似文献   

5.
庄子所谓的自由是哲学意义层面上的,这种自由已经突破了现实的樊笼,是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庄子在《庄子》一书中主要通过与自然融合、遵循天道等途径呈现自由的状态,而杜甫在草堂诗中所描绘的自由状态仍然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他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无奈之举。但无论怎样,庄子与杜甫在表达对自由强烈渴望这一特定的情绪体验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庄子》提出了一系列的范畴语言,使用了许多特定的单子来传达和界定哲学涵义和范畴,诸如,“游”、“天”、“忘”等,这些字在当时具有约定俗成的准确的哲学涵义,又具有极大的外延性,其中“游”是《庄子》书中出现最频繁而极为重要的一个哲学范畴。分析“游”的哲学涵义及其所呈现的生动的理论形态,认清“游”的哲学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物”、“道”标示了庄子哲学观的生存论、生态论、宇宙论三个环节,“人与文”、“物与文”、“道与文”是庄子从其哲学观出发,审视并揭示文学起源的三重维度。与此相应,庄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生存论、生态论及宇宙论的文学观。从生存论出发,文学是对生存的诗性观照,是真人自由生命的映射;从生态论出发,文学是对物性的体认及回归;从宇宙论出发,文学是对宇宙情怀的书写,是向大道的归藏,是天与心的交融。在文学的三维书写中,庄子揭示了文学的本质就是见证生命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毛泽东“哲学就是认识论”这一论断的哲学渊源和含义作了分析。认为毛泽东所说的认识论是广义的认识论,而不是关于人的认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狭义的认识论。“哲学就是认识论”是指哲学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整个哲学,它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等三个方面的含义。文章还认为,毛泽东的这一论断,与列宁哲学以及李达哲学之间有着直接的明显的因承关素;同时也不能拘泥于个别字眼、概念,而要注意到即使同一概念在不同哲学家那里,在同一哲学家的不同时期,都可能有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庄子的“言不尽意”论和王弼的“得意忘言”论体现出来的。庄子的“言不尽意”论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对语言和意义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且对语言,作为达“道”的工具的局限性有着充分的认识;而王弼的“得意忘言”论则进一步指出:对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不仅要摆脱言、象的牢笼和陷阱,而且还要诉诸“忘言”、“忘象”的内心体验。庄子的“言不尽意”论和王弼的“得意忘言”论共同影响和铸成了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得意忘言”的诗性阐释方式。  相似文献   

10.
庄子以其独树一帜的思维站立在子学时代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本文就庄子内篇中鲲鹏、庄周梦蝶以及庖丁解牛三个著名的寓言,对庄子的寓言创作思想进行分析和总结,从"化""技近乎道""蝶化"等角度出发,浅析庄子哲学中所包含的过程论思想。这一过程论思想一直贯穿在他的行文间,所以庄子的思想是自由奔放的,却也是脉络清晰的。他是一个真正有生命情调和逻辑思维的学者、思想者。  相似文献   

11.
杨朱学与庄学价值观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朱学和庄学是老学衍生出的道家学派。杨朱思想继承了老学思想的精华,“轻物重生”,本于天性,顺应人性,追求感性自由。庄学齐万物为一,强调内在的境界提升,追求精神自由。二者在物质观、生死观、实现方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庄子·逍遥游》篇涉及到两种自由观念,“无待逍遥游”的自由观和“有待逍遥游”的自由观,庄子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郭象注《庄子》采用六经注我法,对于庄子的这两种自由观念都加以肯定,进而建构了他的一家学说:“适性逍遥游”的自由观。本文从三方面对“适性逍遥游”的自由观展开具体分析:首先说明郭象的基本哲学观,即以“玄冥”、“独化...  相似文献   

13.
庄子在《逍遥游》中,不仅表现出了自身对精神自由的执着追求,而且体现了他反对社会对个人的异化的思想。人们一旦汲汲于追求功名利禄,就会"丧己于物",被这些世俗价值所束缚。有着自身发展的目的的人,被抽象为单一的手段,这是人的本质的进一步丧失。  相似文献   

14.
庄子寓言与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诸子喜欢用寓言故事来说理论事.但<庄子>中的寓言与<孟子>、<韩非子>等其它诸子著作及<战国策>、<国语>等历史著作中的寓言不同.寓言在庄子及其后学手里不仅是一种文体,更是一种智慧的诗性形式,是体"道"的艺术手段;寓言的艺术功能是"体"、"悟"而不是"比"和"喻".在<庄子>中,"道"和寓言的关系是"非物"与"物无际"的关系,它体现的是"道"的精神和物心交融的审美情趣.<庄子>中提出一整套关于寓言理论即所谓的"卮言"、"重言"、"寓言"."三言"的共同属性就是"顺物自然",是"道法自然"在艺术中的反映,自然的原则使道与寓言联结起来融为一体,<庄子>是诗化哲学,<庄子>寓言是"诗性智慧"的"物化"形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庄子《逍遥游》篇的分析,认为《逍遥游》是庄子梦幻般自由理想的最大体现,无所待的自由理想是庄子哲学的精髓。庄子的自由理想和传统道德中的诸如知德、修身以及平等的思想有着行为上的交叠,并不包括放纵主义的自由,庄子的自由理想境界和传统道德价值有着一定意义上的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旅游观念方面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和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由于在哲学观和自然观上的差异,导致形成大相异趣的“比德说”和“逍遥游”。不过,在追求天人合一上,它们是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7.
常娟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1):25-29
庄子的“自然”是与“道”融合的,它是外部自然界及其规律与主体相契合的结果,具有自然而然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特点;康德的“自然”则是相对于物自体而存在的“现象界的全部”,它包括外在物理学意义上的自然和内在心理学意义上的自然,是主体对象化的产物,体现了主体的先验综合能力。两相比较,庄子的“自然”居于本体层面,强调人与自然的浑融天成,康德的“自然”则带有鲜明的主体烙印,认为人是自然的立法者,自然属于认识论的范畴。这种差异与中西方思维方式以及两人所处的不同社会、时代和学术背景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魏晋玄学受庄子哲学思想的影响颇深,而在代表玄学思想的“竹林七贤”中,严格地说,只有稽康以其独到新锐的玄学思想,狂放任诞的知情言行,将人格精神的自然真率坚持到了生命的终点。现结合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观,对稽康的自由追求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9.
蝴蝶在中国古典文学里有两个具体文化涵义:一为庄子梦蝶所代表的虚无或者说绝对自由状态,二为由韩凭妻的故事演变而来的梁祝故事所体现的忠贞不渝爱情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学里,相当多的自然物和生物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涵义,通过文学的长期流变,这些形象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某种思想或感情的独特代表。  相似文献   

20.
主要研究了“无待逍遥游”的三方面问题:(1)《逍遥游》所写的追求自由的故事的寓意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有待逍遥游的自由有很大的局限,算不上是真正的自由。这是庄子之所以提出无待逍遥游的原因之一。(2)无待逍遥游的含义和性质分析。认为无待逍遥游的自由在现实世界里是根本不存在的,只存在于虚构的精神世界里。(3)逍遥游个体形象的意蕴分析。希望对庄子逍遥游思想意义的认识和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