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安徽科技》2006,(6):50-51
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第二次民法典编纂运动大潮中,将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到法典高度的弄潮儿是意大利.时至今日,意大利在完善和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方面也算得上是大胆的改革者.  相似文献   

2.
民法法典化在我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消除法律矛盾、加强民事权利的保护。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事单行法的制定、民法法典化理论研究的深入也为民法典的制定提供了可能性。但现阶段我国制定民法典的理论准备尚显不足、民法法典化的意义被高估、民法典制定的社会基础并未形成。未来我国制定民法典时应当逐渐摆脱潘德克顿法学派《德国民法典》的"阴影",挣脱台湾地区现行"民法典"的"束缚",走上制定松散式完整民法典的法典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法国的香槟酒(Champagne)、干邑酒(Cognac)以及夏奈儿香水、雪铁龙汽车响誉世界,我们并不陌生。而“背后支撑这些发明创新的正是法国系统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而了解这一制度的捷径莫过于法国1992年颁布实施的《知识产权法典》。”《法国知识产权法典》(法律部分)译者黄晖博士说。  相似文献   

4.
继我国民法典的顺利颁布实施之后,行政法法典化又一次被提上学术舞台。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建设法治政府的战略定位同样需要行政法的内核统一,我国30多年的行政法立法以及学理研究为行政法法典化打下基础并提供保障。但同时需要注意,作为治理术的法典化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追求行政法法典化后有更好的社会治理效果,故本研究认为应当将行政法法典化路径分步进行,保障现有行政法法律体系向行政法法典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18,(1):61-65
1900年颁布的《德国民法典》是世界法律史发展史上最优秀的法典之一,也是大陆法系国家在民法制定过程中争相效仿的典范。它以其严谨的结构,先进的编纂技术以及精确的语言闻名于世,在制定百余年后的今天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本文欲以法典的规制技术,民法典编纂的五编制结构尤其是总则编的设置等法典体例特征为突破口,并通过对潘德克顿学派的学说进行介绍,来论证1900年德国民法典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而为我国民法典编纂对德国民法典的借鉴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汉东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知识产权法专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知识产权法领域进行了许多基础性、开创性的研究;1986年他主编的《知识产权法概论》是我国第一部知识产权法教材;2007年,其著作《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获得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是当年获得该奖项的唯一一部法学著作。 吴汉东教授曾多次参加中国民法典、著作权法、专利法的立法咨询活动,为丰富和发展中国民事法学和知识产权法学作出了直越的贡献。本刊现刊发吴汉东教授的特约署名文章《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与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统一技术权制度是俄罗斯在民法典框架内实现知识产权立法法典化的创举,统一技术权制度的目的在于加快依靠公共预算或者有公共预算参与完成的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推动俄罗斯原料经济向创新经济的转型。通过相关权利与义务的配置,在实现国家、履行人、投资者、其他权利持有人之间利益平衡的同时,着力激励组织完成统一技术的人尽快将该技术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又称“智慧财产权”,是一切人类智慧创作的成果,并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任何国家,无论是民事法典和刑事法典,还是专门的特别法律,都极为重视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逐步形成了行政、经济、民事和刑事的法律体系,且日趋完善。如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作了较为科学和详细的规定,主要表现如下: 1.进一步完善了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犯罪。原刑法第127条对工商企业假冒其他企业已经注册的商标的犯罪作了规定,并将该罪归类为破坏经济秩  相似文献   

9.
正知识产权让人们能够从发明或创造中获得承认或经济利益,而知识产权制度,则将营造一个有利于创造和创新蓬勃发展的环境。近年来,知识产权及其重要性从国家层面相继出台的相关法律政策中便依稀可见,如何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也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前不久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大背景下,知识产权与保护制度也愈发显得至  相似文献   

10.
高校专利基金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5年实施知识产权制度以来,特别是随着199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的出台,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工作逐步开展,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高校专利申请数在学校科研成果中所占比例仍然很低,科研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目前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较为薄弱、仍存在“重成果、轻专利”的意识外,用于专利申请和保护的资金缺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应拨出专款或从技术实施收益中提出一定比例,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补贴专利…  相似文献   

11.
市县动态     
《今日科技》2016,(4):30-32
正杭州2015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发布4月26日,杭州市在"杭州发布""杭州网""杭州市科技政务网"等媒体上发布2015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由杭州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编写的《二〇一五年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从制度建设、知识产权成果、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理论研究上一直存在争议。从贸易的角度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19世纪被视同为是与关税类似的贸易保护工具和应对制造业发达的国家的国际竞争工具。在当前关于知识产权制度的讨论中,应该确保有一个通畅、有效的讨论机制,以便反映相关各方关于知识产权制度的政策诉求,防止利益集团的不当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盖优斯是罗马著名的“五大法学家”之一,其代表著作《法学阶梯》影响深远。《法学阶梯》“人法”、“债”、“继承”、“诉讼法”四编的合理结构莫定了罗马法、乃至现代民法体系的框架基础。《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是《法学阶梯》结构发展的典型代表。《日本民法典》、《苏俄民法典》以及中国近现代民法典,甚至英美法系主要国家英国、美国的民法也无不受其影响。《法学阶梯》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从空间和时间看都是无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侵权责任法》虽已颁布,但民法学界对侵权责任的一些基本问题实际上尚未进行深入探究和充分研讨。在欠缺充分学理积累的情况下仓促制定的《侵权责任法》乃至今后将要制定的民法典无异于先天不足的早产儿。对侵权责任制度而言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首先是归责原则问题。我国民法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末与20世纪90年代前期对该问题曾有过激烈论争,但此后逐渐归于沉寂。近两年来随着《侵权责任法》的起草和颁布,出现了大量关于侵权责任的研究成果,但涉及归责原则的则相对较少。笔者拟对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及我国民法中的“公平责任原则”予以检讨,并尝试对侵权行为的归责提出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15.
1985年4月1日,我国第一部《专利法》颁布实施,回顾20年来,我国的专利制度从无到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知识产权舞台上树立起良好形象。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全国专利工作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可喜局面。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激励创新、保护发明者权益的知识产权制度之下,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制度是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保护知识产权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中国知识产权法律规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实行行政执法保护与司法保护并用的“双轨制”.这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特色。以专利权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第六十条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17.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增加生态破坏责任,使之与环境污染责任相并列,体现《民法典》在保护私权益基础上向着公益保护的转变.将修复责任作为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承担方式不仅能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立法目的,还能够使绿色原则具体化,促进社会主体参与,贯彻多元共治理念.但是《民法典》第1234条中规定的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制度仍然存在着受委...  相似文献   

18.
杨中毅 《甘肃科技》2000,16(5):69-69
面向21 世纪知识产权的保护十分重要21 世纪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是进入21 世纪再重新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也不可能进行孤立的知识产权或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面向21 世纪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如何从实际出发历史地全面地对待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1 进入21 世纪必须梳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历史进入20 世纪80 年代 我国开始法律重建工作国外评论中国引进知识产权法的根本动机是来自对外开放政策的驱使中国需要对外贸易吸引外资以及从西方获取迫切需要的技术和设备对发达国家而言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早就超出了知识产权保护自身而演…  相似文献   

19.
居住问题向来是困扰人类生存的头等难题,为解决困难人群的住房问题,增加人民内心的归属感,我国《民法典》正式确立了居住权制度.这是自2007年《物权法》颁布以来有关用益物权制度的一大创举.居住权入典进一步丰富了物权种类,促进更好地实现物尽其用的价值追求.但居住权是法典新设定的用益物权,因其物权属性在适用过程中难免会和其他权...  相似文献   

20.
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经历了从“手护手原则”发展到《德国民法典》关于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真正确立。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以其特定的价值和物权公示、公信原则为基础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日渐频繁的交易的安全。而在我国,《物权法(三审草案)》中就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作出了初步的规定,但笔者认为该规定有瑕疵,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