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胆囊癌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11例早期胆囊癌患者均进行胆囊切除术.结果随访3 a,11例早期胆囊癌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生存9例,生存率为81.82%.结论定期进行B超等检查,一旦发现为早期胆囊癌,给予适当、正确的手术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及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
叶红芳 《汉中科技》2013,(5):61-62,5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胆囊癌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46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因肝功衰竭死亡1例;有轻度胆漏2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胆囊联合肝叶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癌中占重要地位,围术期的诊断与正确护理。加强并发症的先兆观察,做到预防在先,是保证胆囊癌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胆囊癌临床较少见,易漏诊和误诊,发生梗阻性黄疸皆为晚期。本文从对晚期病例的分析中提出早期发现和诊断胆囊癌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晚期病例姑息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胆囊癌的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与胆囊癌的病理特点,胆囊粘膜上皮增生、上皮不典型增生和胆囊癌的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6例胆囊上皮不典型增生、8例胆囊癌以及从16例XGC中选出有胆囊粘膜上皮增生者9例,进行PCNA、Ki-67、p53检测.结果 9例XGC中PCNA,Ki-67和p53标记均为阴性;6例上皮不典型增生中Ki-67和p53为阴性,PCNA4例阳性;8例胆囊癌中6例PCNA阳性,5例Ki-67阳性,7例p53阳性.结论 胆囊粘膜上皮增生、不典型增生和胆囊癌的鉴别主要依据组织学特征,PCNA,Ki-67和p53标记对三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A B C 法,测定了40 例胆囊癌和8 例胆囊腺瘤性息肉组织中 P21 、 P53 、 B C L- 2 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强度.结果显示: P21 、 P53 、 B C L-2 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胆囊癌组织中分别为52 .5 % 、52 .5 % 和70 % .在胆囊腺瘤性息肉中分别为0 % 、0 % 和100 % .提示:检测 P21 、 P53 、 B C L- 2 蛋白表达情况对胆囊癌与胆囊腺瘤性息肉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P21 、 P53 蛋白表达可能是胆囊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癌的高危因素、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2000年4月至2007年5月收治大理地区12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Nevin Ⅰ期1例,Ⅱ期2例,Ⅳ期2例,Ⅴ期7例.1例Ⅰ期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存活期超过三年;2例Ⅱ期行根治性切除术,存活期超过3年;2例Ⅳ期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1例存活期低于3年,1例正在随访(<1年).在7例Ⅴ期患者中,3例放弃治疗,1例仅行对症治疗,1例行胆囊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仅行探查 腹腔灌注化疗药(顺铂 5-FU),1例行胆囊、胆总管切除;其中5例存活期均未超过15个月,另外2例正在随访(<1年).结论: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病与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应有效提高其术前确诊率和根据病理分期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周大治  汤庆 《广东科技》2013,(12):248-249
目的:通过分析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2012年在我院经超声造影检查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44例患者,对其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均见造影增强。其中胆固醇息肉与胆囊腺瘤造影增强表现按动脉期和静脉期各有不同特点,分四种增强模式:①动脉期由线条样或不规则增强至均匀等增强;②动脉期由树枝样增强至均匀等增强;③静脉期均匀等增强;④静脉期缓慢廓清呈低增强。胆固醇息肉和胆囊腺瘤在超声造影动脉期的增强模式有差别,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1.49,P<0.01);而在造影静脉期的增强模式无明显差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0.62,P>0.01)。胆囊癌3例均表现为动脉期快速高增强并迅速廓清呈低增强,静脉期呈更低增强。因例数太少,胆囊癌未作统计学分析。结论:胆固醇息肉和胆囊腺瘤在超声造影动脉期表现有明显差别,胆囊癌亦有特异性造影表现,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胆石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胆石病不仅会引起急性胆绞痛,还会引起心律失常、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的会导致糖尿病和胆囊癌.胆固醇、卵磷脂和胆汁酸盐是胆汁中的主要成分.胆固醇几乎不溶于水,在胆汁中主要由胆盐与卵磷脂形成的胶体溶解,在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而析出是胆固醇结石形成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萎缩性胆囊炎的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08年5月40例老年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胆囊癌中转开腹外,其余均获成功,患者全部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人萎缩性胆囊炎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但术前充分准备,术中术后加强监测以及把握手术技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萎缩性胆囊炎的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08年5月40例老年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因胆囊癌中转开腹外,其余均获成功,患者全部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老年人萎缩性胆囊炎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但术前充分准备,术中术后加强监测以及把握手术技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观察与护理。方法 对患者进行术前健康宣教、皮肤准备、胃肠道准备,术中正确的护理配合,并做好术后护理。结果 200例腹腔镜手术,除1例因胆囊癌、1例增性胆囊炎Colot角致密疤痕粘连而转开腹手术,其余均获成功,术后2~4天治愈出院。结论 合理的护理配合是腹腔镜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4例黄疸患者,男16例,女8例,年龄23-73岁,平均50岁。检查前全部均有黄疸,伴腹痛13例,伴发热5例。受检前全部经B超或彩超检查,结果为:胆管结石并扩张11例,胆囊炎并结石5例,胆囊癌1例,胆总管梗阻3例,胆总管囊肿并结石3例,肝内胆管结石1例。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科学家经过13年的研究表明,多吃全谷物食品预防多种癌症。多吃全谷物食品不仅可以降低消化系统癌症,如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胰腺癌和胆囊癌,而且可以降低其他大多数癌症的发病率。为什么多吃全谷物食品能够降低癌症的发病率?科学家们迄今尚未得出最后结论。但科学家们比较倾向于这样一种解释,即全谷物食品含有丰富的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纤维,在消化道里停留的时间短,留下的毒素少。多吃全谷物食品可防癌  相似文献   

14.
胆囊腹壁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患者:女,72岁.因右上腹隐痛8年余,加重3月余,发现右上腹包块50多d,以"右上腹包块,胆囊恶变可能"收住院.查: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部有一约7cm×8cm×10cm包块,表面皮肤红肿有橘皮样改变,有压痛、质中等.CT报告:①胆囊多发结石并胆囊癌可能;②结肠癌待排.B超:胆囊区13cm×6.6cm,实质不均包块性质待查.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新疆地区胆囊息肉样病变(PLG)自然病程变化及分析自然病程变化的影响因素,为PLG的适时、合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分析我院1997年7月~2012年7月经腹部超声检查并且未经手术治疗的138例PLG患者资料(排除可疑胆囊癌患者),追踪长期随诊患者息肉的大小和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随访13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其中56例继续生长,16例单发变为多发,6例减小或消失(4例消失、2例减小),76例无明显变化。将PLG息肉继续生长组与PLG息肉无生长组比较,两组在单因素对比中性别、体质指数、吸烟,高脂饮食、不规律饮食、荤食为主及喜食刺激性食物对比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体质指数>24.0与高脂饮食(按贡献的大小)是胆囊息肉继续增长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男性、体质指数>24.0、吸烟、高脂饮食、不规律饮食、喜食荤食及刺激性食物可能是PLG息肉生长的促进因素。在B超检查排除可疑胆囊癌及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女性、体质指数正常、非高脂饮食、规律饮食、素食为主及饮食较清淡的患者可不经临床处理而进行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6.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 PTC)不仅用于黄疸的鉴别诊断 ,而且适用于阻塞性黄疸病例的术前判断 ,能清晰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程度 ,并能初步定性。因此 ,我科将 PTC作为阻塞性黄疸病人术前的常规检查。 PTC检查可能导致胆道出血、胆瘘及胆道感染。除穿刺时仔细操作外 ,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极为重要 ,现将我科 PTC检查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993年 3月至 1 999年 1 2月 ,共施行 PTC检查 70例 ,其中男性 38例 ,女性 32例 ;年龄 1 7~ 74岁 ,平均 5 3岁。病种分布如下 :胆石症 2 8例 ,肝门胆管癌 1 8例 ,胰头癌 8例 ,胆囊癌 3…  相似文献   

17.
评价和总结操作熟练与经验积累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近期连续施行 10 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男 2 4例 ,女 76例 ,平均年龄 52 5岁。其中胆囊结石 87例 ,胆囊息肉 15例。合并心血管疾病者 9例 ,合并糖尿病者11例 ,有下腹部手术史者 9例 ,有上腹部手术史者 6例。结果 :1例术中因发现胆囊实质性肿物 ,粘连重 ,转开腹手术 ,病理证实为胆囊癌 ,另 1例术中诊断为胆囊十二指肠瘘 ,经开腹手术证实。其余 98例均成功施行LC ,平均手术时间 30min ,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发生 ,术后 6h均进食 ,绝大多数病人当晚下床活动 ,术后第 1d或第 2d出院。操作熟练与经验积累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成熟手术 ,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 ,更为省时、省力 ,具有同样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10/2007-3收治的22例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LC病例.结果:应用熟练的镜下操作技术,仔细解剖Calot三角、近胆囊断离胆囊动脉、恰当处理术中出血、灵活应用电凝止血与钛夹止血相结合,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6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6例,系因合并胆囊癌、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清疡、Mirizzi综合征、胆囊壶腹部与胆总管粘连严重、胆囊十二指肠致密粘连及内痿形成等原因而中转开腹,无术中大出血、肝外胆管损伤而中转开腹的病例.无术后胆漏、腹腔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近期随访无胆管狭窄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胆囊炎行LC安全可行,关键是术者必须充分了解LC操作要点和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 10/2007-3收治的22例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LC病例。结果:应用熟练的镜下操作技术,仔细解剖Calot三角、近胆囊断离胆囊动脉、恰当处理术中出血、灵活应用电凝止血与钛夹止血相结合,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6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6例,系因合并胆囊癌、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溃疡、Mirizzi综合征、胆囊壶腹部与胆总管粘连严重、胆囊十二指肠致密粘连及内瘘形成等原因而中转开腹,无术中大出血、肝外胆管损伤而中转开腹的病例。无术后胆漏、腹腔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近期随访无胆管狭窄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胆囊炎行LC安全可行,关键是术者必须充分了解LC操作要点和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胆囊腺癌、癌旁组织、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DNA损伤修复蛋白hMSH2和hMLH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胆囊腺癌108例、癌旁组织46例、腺瘤性息肉15例和慢性胆囊炎35例手术切除标本常规作石蜡包埋切片,采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检测hMSH2和hMLH1.结果 hMSH2和hMLH1表达阳性率,胆囊腺癌分别为50.0%和49.1%、评分分别为2.2±1.9和2.2±1.8,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84.8%和87.0%;评分分别为3.9±1.3和4.2±1.2)、腺瘤性息肉(阳性率分别为80.0%和86.7%;评分分别为3.7±1.3和4.0±1.1)及慢性胆囊炎组织(阳性率分别为88.6%和88.6%;评分分别为4.1±1.1和3.9±1.1)(P<0.05);不同类型良性病变中2种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hMSH2和hMLH1表达阴性的良性病变胆囊上皮均呈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病理形态学表现.腺瘤癌变或高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及未侵犯周围组织的病例hMSH2和hMLH1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明显地高于低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 cm、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病例(P<0.05);2种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有无胆囊结石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水平均为反映胆囊腺癌发生、进展、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检测其表达水平对指导预防和早期发现、临床化疗胆囊癌可能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