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着重剖析了贾平凹文艺观中的道禅意识和散文中的道禅韵味,认为这是贾氏对逐渐失落的东方审美传统的追求与呼唤,是对文坛浮躁现实的抵制,其散文对如何弘扬民族审美文化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别人高喊拓宽题材、走向世界的时候,贾平凹另辟蹊径,回到他魂牵梦萦的故乡商州,创作了别具特色的商州系列散文。具体从山石和明月这两个贾平凹无限依恋、无限痴迷的意象,分析了他对祖国山川、对黄天后土的那份深深眷恋和酉严酉严痴情。这对我们品读、了解贾平凹的散文世界,特别是弥漫其间的那份浓浓的乡恋情结及发展轨迹,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寻幽探胜”,可以说是贾平凹生活的追求和爱好.从他的散文作品来看,无论是《对月》《品茶》,还是《读山》《访兰》;无论是《走三边》《登鸡冠山》,还是游《黄土高原》观《天上的星星》;无论是对《人病》的研究《关于树》的对话,还是对《闲人》《弈人》《名人》的描写;无论是《看人》《哭三毛》《念蒙万夫老师》,还是《祭父》《独白》《守顽地》……都是贾平凹这种追求和爱好的真实写照.从天上地下,漫漫环宇,到社会人生,群体个人;从外在人事的方方面面,到内心世界的角角落落,他都细细观察、细细刻划,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又一个新奇美妙的艺术世界.散文创作如此,在散文理论的研讨上,贾平凹也是如此.“寻幽探胜”,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善于提出别人尚未提出的,以形成自己独特新颖的散文观.理论、实践互相结合,创作、研讨齐头并进,这是贾平凹散文理论永褒绿树长青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的散文注重对题材的开拓,深入挖掘主题;感情真挚、坦率,以情动人,语言清丽优美、晓畅明快,富于美感。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早期散文的哲学意义及其审美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往往是一种表现作家心志、情趣、文采最率真的文体。结合从20世纪70年代末社会氛围的变化以及贾平凹自身在文学领域的发展,从审美情趣这一视点出发,个案分析与整体把握相结合,以审美观意识与哲学意义为中心,以具体审美活动为屏幕,观照和剖析贾平凹早期散文审美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6.
刘白羽散文的语言,激情奔涌,气势磅礴,华彩丰瞻。这是其散文风格雄浑壮丽的重要因素之一。这语言特色,是由用词色彩绚丽,遣句气韵充足,修辞神魄飞动等诸多语言艺术功力熔铸而成的。这种语言特色,蕴蓄着力与美相结合、情与景相交融的艺术特征,颇具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介绍《散文艺术表现新探》近几年,小说、报告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而长期被冷落的散文却交上了好运。在《散文》、《随笔》等老牌散文杂志外。以散文为特色的刊物大量发展。这说明散文有广泛的读者,散文市场继续看好。究其原因;一.散文篇幅短、样式活,在生活节奏加快...  相似文献   

8.
李益长 《科技信息》2009,(23):I0017-I0017,I0015
贾平凹从传统和现代中吸附了浓重的“山野”气息,他努力地寻溯着商州的田园风情和淳朴民风,通过“移情”间接地“缓冲”和“安妥”那颗被都市蒙蔽的心灵。贾平凹的心性和悟性来源于乡情乡俗的长期滋养,尽管身陷都市的“围城”三十余载,他仍孜孜倦求着健康自然的人性,让乡情在笔端奔涌,创造出一篇篇充满文化底蕴的“美文”,为新时期散文镀上了一层富有个性的艺术光环。  相似文献   

9.
徐渭散文的结构既有以纲统目的"完整性",又有目适纲宜的"有机性",这既是其散文结构理论的自觉追求,也在实践上构成了其散文的结构特色,我们拟称之为"网式结构".在排斥自我表现的文体和场合中,徐渭往往通过结构的经营使不合法的自我表现合法化;在允许自我表现的文体和场合中,其所创作的散文则往往具有"无布置"的结构特征.由此可见,结构的"有布置"还是"无布置"取决于其自我表现的需要,这就是徐渭散文结构的内驱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梁锡华是海外华文散文名家,但历来论者多以幽默论其散文风格而遮了其他某些方面。本文从梁氏一些代表作的解读出发,力图重新全面认识梁锡华散文的为文风格和价值追求,认为:求诚、崇正才是梁氏散文最基本的风范和特色。  相似文献   

11.
梁锡华是海外华文散文名家,但历来论者多以幽默论其散文风格而遮了其他某些方面。本文从梁氏一些代表作的解读出发,力图重新全面认识梁锡华散文的为文风格和价值追求,认为:求诚、崇正才是梁氏散文最基本的风范和特色。  相似文献   

12.
余秋雨散文作为一种文化散文与学者散文,最有价值之处便是其丰厚的文化意蕴,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文化的阐释。他立足于追求人生真谛和人生苦旅,探寻文人人生的出路与归宿,更从民族、国家、历史宏观角度对文化作了构架与关切,从而建立了一座具有丰富内涵的"精神道场",本文就其散文的这一特色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金锦的散文是他的文人情结的升华与外化,这构成了其散文的价值核心。无论他的亲情散文、风物游记散文,还是学界人物散文,都聚焦于人类文明薪火的传承,寄寓了浓郁的人文情怀。从亲情散文到人文散文的嬗变,体现了金锦的文学创作由本相写作到角色写作的自觉,他对文化精神的坚守,对人文知识分子命运的剖析,充分显示出当下写作中捍卫人文精神和人文操守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联想的广阔、瑰丽、壮美,使秦牧的散文有了自己的特色。联想,成了秦牧散文的心想翅膀,是他散文中经常的普遍被运用的手法,因而使他的散文构思也十分出色,他的联想与他散文的知识性一结合,便满篇生辉,珠光闪闪,呈现出智慧与诱人的魅力。其散文中的知识性,常常是赖着丰富的联想才有其生命力。因此,在研究秦牧的散文时,是不可不涉及其联想的特色的。知识的广博,瑰美的联想,使他的散文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可读性。知识与联想,在他的散文里是相依而存的。有了知识作他联想的基础,联想再广阔,也会落在实处,会  相似文献   

15.
杨朔散文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与他散文的语言特色是分不开的。杨朔散文的描写语言,具有绘画的造型力,是高度形象化的语言,他的抒情风格是内向的,这种抒情格调决定了他抒情语言的含蓄、隐秀,而洗炼、精约,则是杨朔散文叙述事物的基本特色。无论是描写语言、抒情语言,还是叙述语言都具有诗的概括力和表现力,都洋溢着抒情诗语言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报纸副刊中的散文比一般的散文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感强、生活气息浓郁、形式更为短小精干,生动活泼等特色,而散文式的新闻因其特色鲜明,更能真实,形象地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17.
冲淡美不但被我国传统美学所青睐,更是周作人散文的一个重要特色。周作人的散文。通过对平实而广泛的内容的叙写和自然平易手法的运用,达到了一种超然于艳冶华丽之外的散文胜境——冲淡之美。他的这类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石评梅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散文就象一把利刃,直指人类灵魂最深处,向我们逼问人生的意义、价值,逼我们思索命运与人类的关系。坚强与脆弱、勇敢与消极,尤其是对死亡的直面与思考,构成了其散文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9.
明清散文,流派众多,更迭频繁,风格多样。它们极大地丰富了古代散文理论,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创作经验,贡献出了一大批特色显著的散文作品。探讨明清散文流派演变的动因和规律,对我们当前的散文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苏轼游记散文艺术特色论何梅琴"中国的游记散文源远流长,它启始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大盛于明清"。①宋代大文豪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其阅历见闻之广博,徜徉于林泉山石的机会之多,其知识的渊博,胸怀之旷达,艺术修养之高超,为其写出多姿多彩的游记文字,准备了得天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