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友敏 《奇闻怪事》2007,(12):15-16
【背景】 事情还得从一个家长的电话说起。一天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突然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她哽咽着说:“张老师,今天可以让我的孩子回家吗?他的爸爸快不行了。”对于这样的请求我当然答应。没想到她接着说“张老师,我还想请你帮个忙,这孩子一点也不懂事,到现在他爸爸住院一个多月了,  相似文献   

2.
五月的一天,上午第二节刚上课,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一名女生喊了声“报告”后进来,在小赵(我的徒弟)的办公桌前站了一会儿,然后坐了下来。我当时并未在意。过了一会儿,她还在那。我就问了一句:“这位同学是高二的吗?”她说:“是。”“为什么不上课?”“是老师让来的。”“老师为什么让你到办公室来?”“和老师顶嘴了。”她说着眼泪流了下来。看得出,她觉得自己很委屈。我说:“咱俩能聊一会儿吗?”她点点头,走了过来。原来,她是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因为他们班政治作业完成得不好,所以小赵让他们在课堂上重做,而她却在做语文作业。老师问她时,她却气呼呼地说:“我的政治作业做得那么好,你为什么不给优……”  相似文献   

3.
星期六一大早我刚从外面回来,看见隔壁的艳儿妈从茶馆里走出来。我对她笑了一下,谁知她理都不理,我很生气。前脚刚进屋,艳儿后脚就跟来了,见我就问:“航儿,看见我妈没有?”“哦,她从大队部回去了。”“嗯,我走啦!”艳儿刚出门,她妈就回去了。艳儿喜滋滋地跑过去喊道:“妈,回来啦!”“去,一边去,喊什么喊,烦死了!”艳儿妈妈不耐烦地说道。“你给老子还晓得回来呀?你干脆到你的牌桌上安家去吧。”艳儿爸爸的话如一颗颗重磅炸弹在艳儿家里炸响。“你还说我,你也不看看自己,也就在加工厂干了一夜,就不得了啦,你以前还……”艳儿的爷爷实在看不下…  相似文献   

4.
跑 舌 今天下午,我放学回 家时搭了一辆面包车。途中,上来一位大姐姐,她很漂亮,穿着运动衫和牛仔裤。她很讲究,连座位也要拍灰尘。刚走一段,又上来一位清洁工,他衣冠不整,有许多补丁,浑身还散发着一股怪臭。我倒觉得没什么,可那姐姐非但不让他坐,还嘀咕人家臭呀、脏的。我气不过跟她吵了起来:“你长得漂亮了不起啊。别人把街道扫得干干净净,你还干不来呢!一个排骨精!”她一时语塞,脸红起来,“那要你管啊。哼,不跟你一般见识!”她急匆匆下车走了!“为民伸冤”@胡靖禹  相似文献   

5.
开垦“新宇宙” 2500年,世界大混战,我和朋友贾雨涵坐上了星际飞车。一路上,她面色沉重地拉着我,我却仍然嬉皮笑睁她对我说:“不要闹了!”我立刻乖乖闭上嘴——贾雨涵有超能力,她一定是预感到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果然,从星际飞车外传来“砰”地一声,宇宙爆炸了!  相似文献   

6.
电话铃声惊噩梦我所知道的人生最大惊骇,莫过于在静夜的梦中,突然被刺耳的电话铃声震醒,朦胧慌乱中抓起听筒,听到的竟是远方亲人遭横祸的噩讯。那是1993年我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时的一个深夜。睡眠中,一种强力硬把我从梦的旅程中拉回现实,一时间我辨不清自己的方位。“Hello。”我在黑暗中说。“Hello。”一个陌生的声音从电话线里传过来:“我是萨凡纳艺术学院的教师,你的姐姐岩松出车祸了!她骑自行车时被大巴轧了。”“什么?”我一下子从床上弹起来,“她,她还活着吗?”对方突然支吾起来,好像找不出合适的词汇表达最简单的意思,半天才说清楚她…  相似文献   

7.
跟踪     
“叮铃……”唉!今天的晚自习课这么快就下了。江秋水心里抱怨着,还不时透过玻璃,借着昏暗的路灯,在校门口的人群里搜寻着,看有没有自己狠心的老妈。在秋水看来,说自己的亲老妈狠心一点也不为过。五岁时起老妈就硬逼着她与家务打交道,上学也没人接送,对她什么都是“特殊照顾”。“嗨!秋水,你这丫头,怎么还在这发愣。”死党静恩问道。“啊没什么,在等老妈接我。”其实她压根没指望老妈来接她回家,老妈才不管她是不是第一次上晚自习,说什么女孩子要独立,就应慢慢磨炼自己,家也离学校不远。“我知道,她是等那个帅哥来当护花使者啊!”鬼子六挖苦…  相似文献   

8.
“五一”长假回家,我见到了她——我表姐的女儿,正读小学五年级。她沉默寡言,听说我是老师,还有意无意地躲着我,目光中写满了胆怯。  相似文献   

9.
刚要经过门卫室,一个中年妇女从里面急急忙忙赶出来:“哎哟哟,张老师,可把你等着了!”说话间就很热情地拉起我的手,“我娃回去天天说她张老师对她有多好,有多好。我就想过来见见你。”  相似文献   

10.
老妈在家中排行老大,家务事是一把好手,而且独掌家中财政大权。可以说她是“下得了厨房,上得了厅堂”。她什么都好,就是太唠叨了!早晨,当我还在与周公携手梦游的时候,老妈的大嗓门就在我耳边嚷了起来:“曹镨云,看看几点了,每次起床都要叫你。”我不敢违抗“懿旨”,揉着蒙眬的双眼下了床。  相似文献   

11.
一天早晨,我正在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突然,一位中年妇女闯到我面前:“老师,我……我有事找你!”她气喘吁吁地把我拽到一边,“老师,我商店里400元钱叫刘倩倩(化名)偷去了!”她声调激昂,一脸的愤怒。“你当场抓到她了?”我直视着她问道。“肯定是她!这闺女是出了名的三只手。今天早晨她到过我的商店。”妇女十分肯定。  相似文献   

12.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想起了我母亲.在我小时候,她是绍兴市内一家国营纺织厂的工人,始终保持着一份工人的本色.遇到雨季下大雨,我总是见她一早就要冒着倾盆大雨去上班.她会对我们小孩说,不要说下雨,就是下“铁”,也得去上班.她勤奋工作,是工厂的劳动模范.她给了我许多潜移默化的健康思想,比如,她会说,“不上班,怎么挣钱养家糊口?”我们淘气不听话时,她会伤心,也会警告我们:“像你这样子,将来会找不到老婆!成不了家!”——尽管这句话对于我们小孩只有字面的含义,不知道其中的真正意义.但是,这样的警告(我母亲在说这些话时,其实都是大嗓门“吼”出来的,你说这是“骂”也可以)在我小学生时代是持续不断的,我至今记得的还有“不会出山”(不会有出息)这样的严重警告.它们后来伴随着我人生的最初岁月,产生了极其巨大的正能量.今天我还感到这些正能量对我的影响并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13.
这学期开学不久。我们斑一名刚刚转学来的女生李倩茹到办公室找我,她进来时.只有我自己在办公室。她那样羞怯,很不自在。我以为她是来问题的,没想到她小声对我说,她写了一首小诗,说着,顺手递给了我。其实那是一首只有我和她才称为“诗”的小诗,题目是《星星》。她是这样写的:“星星一闪一闪\我就静静地看\仔细看星星\星星慢慢地动\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居住着不少巴达克族人,他们至今还保持着一种古老的风俗,那就是:公公和儿媳进行对话,必须通过“中间人”作“媒介”。谁是“中间人”呢?如果在家里对话,那么真主穆罕默德便是。公公问:“真主,替我问问儿媳妇,今天她要到哪去?”儿媳答道:“请真主转告公公,我今天哪也不去。”实际  相似文献   

15.
路在脚下     
我曾经采访过的一位下岗女工和我成了好朋友,不久前的一天,她打来电话,说明天在东城区文化馆举行下岗女工事迹报告会,你去不去?我一口答应:“一定去!”那几天我正忙,但我推开了一些事情,参加了这个由下岗女工当主角的报告会。我坐在报告厅的第一排。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将要上台发言的40岁左右的女同志,她显得很紧张,往厕所跑了好几趟。本来该她发言了,但是她又去厕所了,只好把她挪到下一个。上台发言之前,她脱掉外套,问我:“穿这件毛衣上台好看吗?”终于,她上台了。从她的发言中,我得知她叫刘风华,今年40岁。1996年3月,刘风华还在车间里作为生产骨干抢干两台开口机的制造和装配,谁料,4月中旬,厂人事科突然通知她办下岗手续。当她听到“下岗”这两个字的时候,就像当头挨了一闷棍!下面,是我整理的刘风华发言的录音:  相似文献   

16.
“小丽,小丽——”妈妈的喊声从隔壁传来,一声比一声高。我懊恼地放下看得津津有味的《童话选集》,心中埋怨着。没等我应声,门“咚”的一声被妈妈踢开,她满脸怒气,大声嚷道:“你这个书呆子,一吃完饭就躲起来看书,喊你好几声也不吭一声,是聋了还是哑了?”我就像个俘虏似的,耷拉着脑袋被妈妈从表妹家拉了出来。尽管我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可还是乖乖地跟着妈妈往回走。刚迈进家门,妈妈就摆好了阵势。她拿来一张数学竞赛试卷说:“今天我来修修你这个笨脑袋,看看你这些题目会不会做。”我一看见这些题目就头疼,脑袋顿时胀了起来。“到底会不会?”妈…  相似文献   

17.
深深的歉意     
我的前座不知换过多少个,可有一位令我难以忘记。直到今天,我对她还有深深的歉意。 三年级时,坐在我前面的是个女生。她有一头乌黑的长发,高高扎起系着粉红色的蝴蝶结,从远看就像一条美丽的“松鼠尾巴”。可是,那“尾巴”经常把我桌上的东西扫落在地。  相似文献   

18.
我的老师     
杨翕如老师是我最难忘的一位老师。 她是我小学三、四、五年级的班主任,五十多岁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一双深陷的大眼睛充满了希望。 “她五十多岁还教书吗?”有人会问。那我就告诉你,我的老师热爱教育事业,而且总是忠心耿耿,从不马虎。有人劝她退休,她却说:“退休?还早呢!我还能为党为人民培养人才。”多么动听的话啊!同志,当你听到这句话后,你的感情如何呢?  相似文献   

19.
九月四日的《东京新闻》,登载了一幅这样的照片:一个不过三、四岁的日本女孩,默默地站在上野动物园的熊猫馆前,一手握着一束鲜花,一手扶着比她身子还高的铁栏杆朝里张望。在她本应是稚气可爱的脸上,蒙着一团愁云,露出怅然若失的神态。她好象在问:我最喜爱的中国熊猫“兰兰”到哪儿去了?那空荡荡的场地上为什么没有她的身影,而只留下了她的脚印?啊,“兰兰”死了,她死了,再也见不到她了。九月四日这一天,有多少象这样的日本儿童,跟着他们的父母到上野动物园的熊猫馆前,双手合十,低头静默,向死去的“兰兰”告别和凭吊。“兰兰”之死,“成了日本的大新闻”,使这个有一亿  相似文献   

20.
我有一位爱唠叨的妈妈,她从早到晚总有说不完的话。早上,我一起床,妈妈那张爱唠叨的嘴就开始工作了:“儿子,快点刷牙洗脸,快吃饭。”我刚放下筷子,唠叨又来了:“书包装好了没有,红领巾戴好了没有……”我不耐烦地说:“哎呀!烦不烦呀!你能不能不说了。”上学了,临出门妈妈还要再交代早已听腻的话:“路上要小心,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这些话都已经说几百遍了,把我的耳朵都磨出茧子来了,可她还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重复着。到学校门口了,我想终于可以安静会儿了,可是没想到妈妈又把我拉住,又要说她那说了无数遍的话,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