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厦门市地处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境内无大河。市内河流里程短,河面窄,河床浅.水量集中在汛期,开发利用难度大。厦门市最大的河流西溪流域面积494km^2.第二条大河流后溪流域面积209.3km^2,其余河流面积均小于100km^2.且厦门市河流多为季节性山溪河流.水资源开发难度大:占全市总面积40%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孟煜烜  赵欣 《科技资讯》2013,(2):147-147
我国水利工作中的最重要一项就是对中小河流的治理,本文以蓟县的中小河流为例对我国的中小河流现状以及当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清淤环保、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对中小河流治理和防护意识等措施,以有效解决当前中小河流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历史上给人以“傻、大、黑、粗”的形象也随着科学的进步正在向生态水利、生态工程上发展,且很多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人们认识到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河流的人工渠道化,包括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河床材料的硬质化。二是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包括筑坝导致顺水流方向的河流非连续化,筑堤引起侧向的水流,联通性的破坏。从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度,充分认识这种负面作用,积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于受损河流生态系统予以必要的补偿,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流域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历史上给人以”傻、大、黑、粗”的形象也随着科学的进步正在向生态水利、生态工程上发展,且很多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人们认识到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河流的人工渠道化,包括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河床材料的硬质化。二是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包括筑坝导致顺水流方向的河流非连续化,筑堤引起侧向的水流联通性的破坏。从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度,充分认识这种负面作用,积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于受损河流生态系统予以必要的补偿,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流域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四川宝兴河流域地质灾害及其成灾性实地踏勘和重点测绘资料,对该流域内地质灾害类型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宝兴河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小流域系统,所发育的地质灾害的背景、类型、特征及成灾性在龙门山区河流中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新近系河流相储层油气藏综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济阳坳陷新近系发育了以河流相为储层的岩性油气藏,为了加强该类型的油气藏的勘探,重点论述了河流相沉积的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出河流相储层以及含油性的地球物理预测的方法,该方法在济阳坳陷河流相储层油气藏预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龙 《科技资讯》2006,(20):139-140
中国的古代城市几乎都起源于河流流域,但是又有很多的城市因为河流的作用而没落,河流究竟与古代城市有着什么关系呢,此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了河流与古代城市之间的关系,既承认了河流在城市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又没有把河道的自然条件去片面的夸大。  相似文献   

8.
河流泥沙的资源化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流挟运泥沙是一种客观自然行为,有水流运动必有泥沙输移。然而,由于人类对流域内自然生态环境和河流本身的干预加重,使进入河流的沙量增多,并使泥沙在某些位置产生累积性的淤积,泥沙在不适当部位的淤积已成为困扰环境、防洪、航运等多方面的严重问题犤1、2、4、6犦。对严重的泥沙问题,以往提出了许多措施以减沙消灾,但在除害的同时对泥沙的利用研究甚少。实际上,泥沙是一种优良的天然资源。泥沙蚀高淤低,曾经造就了河流中下游大片的平原低地,而且至今也在河口等区域缓慢地自然造地。泥沙具有许多优良特性:河流泥沙从上游搬…  相似文献   

9.
王社宁 《甘肃科技》2009,25(24):51-53
针对目前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存在的环境问题,比对已经开展的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技术方案,分析了河流型饮用水水源的水生生态调查的必要性,提出了河流型饮用水水源水生生态调查方法:实地考察、水生生态监测和资料比对;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水生生态主要调查内容环境要素、生物要素、自然变化影响因素、人为活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友苹  刘柯三 《科技信息》2009,(13):356-356,359
河流是世界上众多著名城市的发祥地,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摇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河流的开发利用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由此带来河流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外的河流管理的发展、变化历程进行总结,以使我国的河流管理得以借鉴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细菌平板菌落计数法及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对大伙房水库上游三条河流的微生物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三条河流的不同点位,污染程度均有所不同,为集中治理河流微生物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贵琪 《甘肃科技纵横》2013,(11):57-58,101
中小河流以防汛保安为主要目标的堤防工程建设的实施,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Lt益显现,河流的生态修复治理则成了水利行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结合中小河流生态修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和现状,阐述了中小河流生态修复治理的基本特征,旨在恢复中小河流生态系统,促进人水和谐。  相似文献   

13.
从河流的连续性特征出发分析了大坝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问题。指出要在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中全面权衡筑坝的利弊得失。讨论了对于筑坝河流进行生态补偿的可行性,建议开展河流生态系统功能价值评估,建立生态补偿的合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刘慧  赵志鹏  宋爱莉 《科技信息》2011,(33):I0378-I0378
随着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实施,中小河流管护问题将日益突出,通过泰安市典型中小河流管护现状,探讨巩固中小河流治理成果.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河系树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树状河系的结构特点出发,提出了自河源开始向下游追踪,由河段数据构建河流实体、区分左右支流、自动建立河系树的方法,并将其用于河流数据的查询处理与数据质量检查。并在Java环境下编程试验了该方法,在河流检索及数据检查试验研究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水沙关系不协调、洪水灾害频繁,一直是黄河流域治理的主要难题.近年来黄河来水来沙减少,水沙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黄河河道边界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环境下开展黄河流域河流健康诊断尤为必要.本研究采用信息熵和熵权法等方法研究黄河流域河流健康发展演变特征并提出《河流健康指数》.结果表明:(1)分析河流系统健康程度,1980~1986年黄河流域河流系统总体趋于健康状态,1987~1999年河流系统总体表现为不健康,2000~2019年整个河流系统又向着有序、健康方向发展;(2)分析河流健康指数趋势发现,1980~1984年河流系统向好发展,1984~1999年河流系统呈现出越来越不健康的趋势,2000~2019年河流系统呈现出向好发展态势;(3)1986年以前河流系统敏感因素为宁蒙河段主河槽过洪能力,1987~1999年期间敏感因素为宁蒙河段主河槽过洪能力和花园口总水量,21世纪以来敏感因素为黄河下游总冲淤量和来沙量;黄河下游总冲淤量和宁蒙河段主河槽过洪能力为整个时期的敏感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天然河道型水库长宽比具有长条形状,河流入库处突然扩大,流速变小有局部损失产生的特点,根据Saint Venant Equatians及河流纵向弥散微分方程,考虑河流入库突然扩大对计算的影响,建立了一维天然河流非恒定流水动力学和水质的耦合模型,对岳城水库、漳河的断面平均水力要素及相应断面的水质污染物浓度进行计算.在坝前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精度达到±10%之内.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主要河流的输沙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择了中国40余条重要河流,并对这些河流多年来平均输沙量及其环境因素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黄河及其支流的输沙量很大,这主要是由于流域干燥的气候、松散的黄土层以及人类开垦活动加剧等原因造成的。对中国河流输沙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河流的径流量、干旱指数、最高海拔和人为活动。而流域年均降雨量、年均气温、相对高差、森林覆盖率等的影响则不明显。与世界主要流域输沙量的影响因子相比,中国主要河流输沙量受到人类活动和干旱指数的影响较为显著。在相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主要河流产沙量的估算模式,即logDs=0.1852logH 0.3989logR 0.0803logQ 0.1639logCult 3.0689,模式得到了较好的验证,但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这条机器鱼的腹部安装着各种传感器,用来测量水温、水体的酸碱度及含氧程度等。它能像鱼一样在河流中游动,同时开展城市河流的水质调查和净化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地理信息是研究山区河流的重要数据源。针对山区地物类型复杂、河道狭窄等原因导致的河流表面信息提取完整性差、河宽难以自动提取且精度低等问题,结合随机森林(RF)和神经网络(ANN)算法,建立了河流表面信息提取方法RF-ANN。该方法支持并行运算且能降低热红外数据尺度辅助去噪,实现了对河流表面信息的像素级提取。利用Laplace算子及边缘算法改进了RivWidthCloud河宽提取算法,使其不需要人工设定判别阈值,提升了算法的普适性。以国产GF-1、 ZY-3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选取黄河一级支流皇甫川为研究区域。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提取了皇甫川流域2级及以上河流的河流表面信息和平滩河宽。结果表明:RF-ANN的河流表面信息提取精度达到94.7%。提取河宽的平均误差为1.07 m(约0.5个像素),提取的最小有效河宽为6.1 m(约3个像素),提取河宽与检验河宽的R2和RMSE分别为0.93和1.52,宽度小于10 m极细河流、 10~30 m细小河流、 30~90 m较细河流及90 m以上较宽河流的河宽提取误差分别为18.5%、 8.8%、 2.0%和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