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过《西游记》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孙悟空大战四大天王的故事。其中琵琶天王在一把魔力无比的智愚琵琶上能弹出令人昏昏欲睡、浑身无力的声音,孙悟空因此失去了战斗力,一度败下阵来。声音果然有这样的威力吗?当你了解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声音成为武器的事实,你会为科学与神话间距离之近而感到愕然。令人五脏俱裂我们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一定的声波而形成的物理现象。而声波又因其振动频率的不同可以产生高低不同的声音。声波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用赫兹表示。正常人耳朵能听到的声波,其频率在20—20000赫兹之间。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次声波。  相似文献   

2.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声音的总汇。小到元粒子,大到银河系,万物都在振动。人类的耳朵能够感知的振动频率非常有限,为16-20000Hz.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听觉范围之外的声音就不会对我们产生影响。比如,就振动特征而言,低级下流的话语不仅伤害出言不逊者自身,而且对周围人的身体也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唱出好声音     
唐云江 《科学世界》2012,(12):90-91
我们都知道,声音是机械振动的传播,必须要有振源和传播振动的介质。振源就是发声体,最常见的介质是空气,振动经介质传播到耳朵或声音检测仪中,就可以知道有声音了。不过耳朵能听到的声音只是整个声音中的一部分,一般频率在20~20000赫兹,更低频率和更高频率只能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世界》2005,(1):95-95
声音的高低是由其频率决定的,高音的振动频率比较快,需要传播媒介能够快速振动。墙壁又厚又重,达不到这一点。不过,墙壁却可以缓慢振动,即可以传播低频声音。比如,在一间屋子里播放音乐时,如果关着门,在另一个房间里只能听到音乐的低音;打开门以后,声波就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这样人就可以听到所有频率的声音了。  相似文献   

5.
知识快餐店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比如,说话时的声带振动,演奏时,乐器中空气柱的振动。于是空气分子也开始有节奏的振动,周围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产生了声波,就像在湖面上投下小石子而产生的水波一样。  相似文献   

6.
声音探物     
我们曾经介绍过,广义的声波,是由发声源(振动源)带动周围的介质振动,从而使振动向外传播,形成所谓的“机械辐射”。这种辐射与光辐射最大的不同是,它必须依赖于介质,在没有介质的地方,机械辐射就停止了,声音也就不能传播了。而光辐射不依赖于介质,几乎可以到达任何地方。声波是机械能的扩散,光是电磁场能的传播。但二者都是波动,因而有很多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声音的传播是介质的振动,在该文中也就是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形成压力,进而形成声波。而声波的传播也是会有阻力的,就像人在奔跑过程中,跑的越快,受到的阻力越大。所以要找到让空气分子振动更快的声波,让它在声波前进的途中形成"结界"去阻止它前进,从而达到隔音的效果。该文中通过磁致伸缩换能器、变频器来完成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8.
凹凸不平的耳朵:人的耳朵在胚胎的第六周出现,第十二周达到成人的形状,九岁时相当于成人的大小。耳廓表面凹凸不平,既有收音和扩音的作用,又有折音与消音的功能。微弱的声波通过凹陷部位时,声音扩大,较强大的声波来临时,又可通过其凸起的部位,把声音折返去,起到减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音叉的振动中,对叉股产生波的个数都没有深入研究。因此,很多教材都认为两个叉股产生两列声波,音叉振动是两列声波干涉的结果。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在音叉振动时每个叉股都产生两列位相相反的波,则音叉的两个叉股就产生四列声波,利用干涉机理说明音叉的振动就是四列声波干涉的结果,从而可用声强传播的方向性和声波的干涉理论来解释绕音叉叉柄纵轴旋转一周就可以听到四强四弱的声音。本文对研究音叉振动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知识快餐店     
为什么耳朵蜡有点臭耳道内有能产生蜡的腺体,为什么我们的耳朵要产生蜡呢?难道是为了生产蜡烛,让我们更忙吗?哈哈,开个玩笑。耳朵蜡实际上不是“蜡”,它是耳垢,保护敏感的鼓膜。音波触动鼓膜并使它振动,所以我们能听到声音。耳朵蜡能保护这层鼓膜,并挡住污垢和灰尘。可是蜡为什么会有一点儿臭味呢?科学家说,耳朵里也  相似文献   

11.
听声辨位     
当你听到一个突然发出的声响,往往会下意识地扭头朝声音发出的方向看去。我们可以利用声音获取信息、躲避危险。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两只耳朵是如何在三维空间精确地定位声音来源的?如果一只耳朵失聪,只用单耳是否就只能听到声音而无法判断声音的方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人是如何判断声源的方向(左右、前后、上下)以及距离的。用双耳判断声音方向双耳空间听觉(binaural spatialhearing)是最主要的声音定位机制。其实,人类对不同方向的声音,敏感度是不同的。具体说来,我们对身体左右两边的声源最为敏感,其次为前后,再次为上下。也就是说,我们最容易分辨声音是来  相似文献   

12.
<正>沐浴时不小心被泡沫盖住了耳朵,我们就好像一下子失去了听力,这是为什么?法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揭开了肥皂泡隔音之谜:泡沫中的气体占其体积的90%,其余为气泡壁和相邻气泡壁间夹带的液体沟;不同频率的声波在肥皂泡中的传播情况不同。低频声波和高频声波都不会被肥皂泡隔绝。然而,范畴较大的中等频率声波进入肥皂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人们已经知道,非洲象召唤和回应同伴的声音频率极低,人耳无法听到,而大象之间正是利用这种超低频声波在地下传播而使彼此取得联系。 最近专家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证实在理想条件下,非洲象发出的人耳所听不到的声音能产生一种地震波,可以传到2000米外的地方,而大象的脚则能像其耳朵一样“听”到这种声音。从大象的行为来看,也确实如此:大象在聆听同伴的叫喊时总是站得笔直,并调节它们的耳朵。也有人提出,地面的噪音可能湮没大象的震动信号,比如发电机、汽车及飞机等都能制造大量的震动噪音,这有可能将大象的叫声全部湮没,如此看来,大…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都知道蝙蝠能发射超声波,然后利用耳内的超声波定位结构,根据回声确定猎物或者障碍物的位置和大小。其实,不只蝙蝠的耳朵具有独特功能,很多动物的耳朵同样“身怀绝技”。可爱的松鼠,它的耳朵可以保护眼睛,防止树枝、荆棘的伤害;温顺的小猫,它的耳朵内有特殊的构造邦助其飞檐走壁,并且耳朵还辅助其表达丰富的情感;讨人厌的老鼠,它的耳朵能听到高频率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波,通过介质中分子的碰撞来传播。声波发出以后,便会呈球面状进行传播。随着传播球面不断扩大,受影响的介质分子数量也会越来越多,但最开始发出的振动能量不变,因此每个介质粒子受到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小,导致声音的强度随着传播距离增大而变小。  相似文献   

16.
声音之书     
正考克斯的书打开了读者的耳朵,让我们也沿着考克斯最爱的声学地图开始我们的声音之旅。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声学工程教授特雷弗·考克斯"听过一切",作为一位成功的音乐厅设计师,他的兴趣所在却是发现非比寻常的声音,这促使他进行了一场全球性的声音之旅,于是有了这本《声之书——奇异声波世界的科学》一书。在书中,考克斯探索了自然的或者人造的具有惊人声学特性的环境。他爬了吱吱作响的冰川,嗡嗡鸣叫的沙丘,还有像鸟一样啁啾的玛雅金字塔,还在英国的泥炭沼泽里寻找寂静。考克斯自己也制造声  相似文献   

17.
《科技知识动漫》2009,(3):48-48
我们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频率比普通声波要大得多的特点,来除掉烟囱里的黑烟。  相似文献   

18.
声音,是物体振动后,振动能在弹性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传到人耳引起的音响感觉。噪声,从卫生学角度说,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声。耳长期暴露在80dB (A)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对耳的高频听力损伤的危险性就迅速增加,将有可能发生噪声性耳聋。  相似文献   

19.
在Lommel的振动压力场近似公式中引入了多相及多成分混合物中的声波传播速度公式,计算了容器内振动体在多成分混合物中产生的压力场。计算结果表明,在振动试件表面附近可产生很高的压力,振动压力场沿空间位置发生脉动变化。振动装置产生的压力波沿振动方向传播很快,而沿横向传播较慢。  相似文献   

20.
歌唱的呼吸是决定歌唱技术水平高低的关键。歌唱的发声是气流振动声带而发音,这时声音很微弱,还需通过气流将声波传送到各共鸣腔,才能获得流畅、响亮、优美、园润而绚丽多彩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