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航天器任务具有任务复杂、高风险、高成本、高可靠性、长周期等特点, 为了适应未来更加复杂的航天器任务研制需要, 在航天器设计与研制中引入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 engineering, MBSE)方法。提出了基于模型的航天器研制流程和适应航天器研制过程需要的6类模型体系, 分别为需求模型、功能模型、工艺模型、架构模型、产品模型以及验证模型。以月球水资源探测为假想任务背景, 给出了MBSE建模过程及其模型, 充分体现了MBSE方法在航天器设计及其集成仿真验证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张楚贤  李世其 《系统工程》2005,23(5):98-102
提出了一种针对复杂工程的建模和仿真方法。比较复杂工程和复杂系统的异同,以及复杂工程仿真和一般工程仿真的区别,由此总结出复杂工程仿真的特点和要求。提出根据面向人员以及所用方法论的差异,将复杂工程的建模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采用层次化的任务建模方法,面向实际工程人员,第二个阶段中采用模块化的实体行为建模,面向仿真技术人员。通过对仿真建模任务的区分,由各自擅长的人员完成,并通过层次化和模块化方法的采用,降低复杂工程仿真建模的复杂度,形成一种适合于复杂工程的仿真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SMP2的复杂系统生成式仿真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复杂系统仿真迫切需要能够同时支持多领域分别独立针对性建模和全系统统一集成仿真的方法. 将当前用于复杂系统仿真的建模方法分为统一型、组合型和生成式三大类, 分析指出生成式建模方法具有较之其它方法的独特优势, 有望解决复杂系统仿真建模面临的问题. 研究了当前仿真领域应用的各类生成式建模方法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以仿真模型可移植性标准(SMP2)为基础, 综合利用生成式建模方法的两大流派-模型驱动架构(MDA)和模型集成计算(MIC)-的先进技术和规范, 构建复杂系统生成式仿真建模方法的研究思路. 分析了其中的多领域生成式仿真模型公共表示规范、各类仿真形式体系到SMP2的映射与模型变换以及面向领域的仿真建模工具的自动生成等三大关键技术问题. 设计了生成式仿真建模一体化支撑环境的体系结构, 介绍了其中已经完成的工作和下一步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复杂电磁环境仿真试验体系的模型验证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兴东  申功勋 《系统仿真学报》2012,24(12):2562-2566
依据无人飞行器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能力试验验证评估需求,提出了"一条主线、两级仿真、三个层次、分层仿真、综合评估"的复杂电磁环境抗干扰仿真试验体系。其中"一条主线"是指紧扣应用需求,坚持仿真全过程的模型校核、验证和确认(VV&A)开展仿真;"两级仿真"是从建模与仿真的角度出发,建立交战级(系统级)和工程级(部件级)两级仿真,向上可以支撑任务级(体系级)仿真系统仿真模型的建模与验模;"三个层次"是指探测设备的仿真模型粒度分为信号级仿真模型、介于信号模型与功能仿真模型之间的模型、功能仿真模型三个层级;"综合评估"是对"两级三层次"试验得到的关于对抗进程和结果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对复杂环境下某型装备抗干扰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估。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复杂电磁环境仿真试验体系的模型验证方案,并且提出了信号级、功能级仿真系统的模型验证方法及其实施步骤,为复杂电磁环境下仿真试验体系的模型验证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装备体系任务建模与仿真是对装备体系进行模型验证和分析的基础。以四元组(目标,装备,活动,关系)为基础,建立了装备体系任务的描述模型,并基于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Department of Defen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 DoDAF),提出了基于活动建模的装备体系任务静态模型建模方法和采用IDEF3语言来建立装备体系任务仿真模型的方法以及其具体建模步骤。最后以航母体系的典型任务为例,对上述建模与仿真方法进行应用,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马力  张明智 《系统仿真学报》2015,(2):217-225,245
战争复杂体系建模的关键是对体系组分间基于网络的耦合交互关系进行描述,复杂网络理论为战争复杂体系建模研究带来新的推动力。分析了复杂网络适用于体系建模的特点,归纳总结了体系复杂网络建模的两种一般性方法。从体系复杂网络建模所涉及的体系的网络化描述、体系复杂网络建模算法规则、基于复杂网络的体系测度与评价以及复杂网络与ABM相结合的研究4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当前的研究进展情况,分别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下一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为基于复杂网络的战争复杂体系建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以六自由度地空导弹拦截仿真为背景,阐述联合建模与仿真环境(JMASE)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描述,介绍基于JMASE-SIMULINK的工程级与交战级一体化联合建模与仿真方法,给出某地空导弹全系统模型及交战仿真结果。仿真实践表明:通过将SIMULINK模型自动转换为JMASE兼容的C 模型组件,并在JMASE环境下组装、配置和运行,则获得SIMULINK工程级武器系统建模能力的同时,也获得JMASE提供的具有一致时空及环境效应描述的交战级仿真能力,既提高了建模与仿真的效率,又促进了模型重用和互操作,是实现工程级与交战级联合建模与仿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型复杂产品,传统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 engineering, MBSE)方法存在系统设计和仿真验证的多语言、多平台集成实现,难以保证高效、准确地反馈系统设计的缺陷,无法达到快速优化设计目的等问题,提出采用基于面向复杂系统支持MBSE的新一代一体化建模仿真语言—X语言实现面向起飞场景的民机跨域子系统的一体化建模仿真。从民机起飞过程需求分析出发,建立了起飞场景的系统级模型和物理级模型,并在X语言的建模仿真软件—XLab进行统一的建模仿真验证,给出了基于X语言面向复杂产品协同设计与仿真一体化方法,为不同领域的设计人员实现复杂产品设计的协同与优化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与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概念化框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ABMS)是面向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学。提出了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概念化框架,重点对该框架中Agent模型的概念及模型转化、ABMS综合环境以及模型校核与验证等相关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结合该框架,对Agent、消息、复杂系统及基于Agent的仿真进行了形式化描述。最后,提出了一个基于Agent的建模与分布式仿真软件框架,介绍了该框架的主要组成部件,并对实现该框架的相关技术以及正在开展的工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刘晨  王维平  朱一凡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3):644-648,656
体系对抗仿真已经成为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和武器装备论证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缺乏对于体系对抗仿真建模方法的研究。总结了面向效能评估的导弹体系对抗仿真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了体系对抗仿真模型描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体系-实体-行为的分层组合描述方法,作为体系对抗仿真的建模方法,即SEB组合建模方法,并给出其参考模型和各个层次建模的参考视图.SEB组合建模方法将体系对抗仿真建模的复杂性分解到各个层次的建模当中,再通过组合形成完整的战场对抗体系模型,可以有效指导体系对抗仿真的建模工作。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基于文本的系统工程方法中存在设计文档变更难度大、工程模型可读性差、模型复用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美国国防部体系架构(department of defen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DoDAF)的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系统工程的理论框架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一门新兴交叉综合性工程技术学科,水资源系统工程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水资源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指出水资源系统工程的实质就是处理各种水资源系统问题的方法论,据此提出了水资源系统工程新的理论框架,它由水资源系统优化方法、建模方法、预测方法、模拟方法、评价方法和决策分析方法组成.该理论框架在各种应用系统工程研究中具有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复杂系统与复杂系统仿真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复杂系统仿真已成为研究复杂系统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首先回顾了复杂系统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复杂系统的特点;然后综述了复杂系统仿真的当前发展,分类描述了各种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分别总结了它们所能反映的复杂系统特点;提出要借助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来支持复杂系统仿真研究,并介绍了几种有助于推动复杂系统仿真研究的方法。最后阐述了仿真对复杂系统研究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On integration and adaptation in complex service systems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The services sector employs a large and growing proportion of workers in the industrialized nations, and it is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While the interdependences, similarities and complementarities of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are significant, there are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goods and services, including the shift in focus from mass production to mass customization (whereby a service is produced and delivered in response to a customer's stated or imputed needs). In general, services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knowledge-intensive agents or components which work together as providers and consumers to create or co-produce value. Like manufacturing systems, an efficient service system must be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systems, leading to greater connectivity and interdependence. Integration must occur over the physical, temporal, organizational and functional dimensions, and must include methods concerned with the component, the management, and the system. Moreover, an effective service system must also be an adaptable system, leading to greater value and responsiveness. Adaptation must occur over the dimensions of monitoring, feedback, cybernetics and learning, and must include methods concerned with space, time, and system. In sum, service systems are indeed complex, especially due to the uncertain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human-centered aspects of such systems. Moreover, the system complexities can only be dealt with methods that enhance system integration and adapta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several insights, including a plea to shift the current misplaced focus on developing a science or discipline for services to further developing a systems engineering approach to services, an approach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and adaptation of a host of sciences or disciplines (e.g., physics, mathematics, statistics, psychology, sociology, etc.). In fact, what is required is a services-related transdisciplinary - beyond a single disciplinary - ontology or taxon  相似文献   

15.
复杂体系效能测度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复杂体系的概念及其所呈现出的多种特性,提出了复杂体系“两层四级”的效能测度建模框架,并针对复杂体系内部的相互位置层次及其功能关联定义了度量实体、层级映射、系统关联性和软构层等相关概念,清晰地阐释了复杂体系效能测度建模时体系层次映射的实质;最后,进行了复杂体系效能测度的通用建模设计,从而为复杂体系的效能评估以及体系改进和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复杂工程系统可视化仿真建模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Zeigler分层次模块化的思想,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复杂工程系统可视化仿真建模方法。该方法建立了两层模型,底层CYCLONE模型实现封装,可移植,并对用户隐藏,上层CPM模型直接面向用户,用户可根据熟悉的CPM方法进行仿真建模,这就克服了以往工程系统建模的复杂性与专业性,同时利用功能强大的VC++语言编制了相应的仿真建模软件,其操作简单,功能完善,适于不同层次用户的要求,最后通过某实际工程的成功应用,骊证了该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仿真应用的普遍化和复杂系统仿真成为关注点,从领域的角度进行仿真活动和观察仿真活动逐渐进入仿真研究视野。1995年美国国防部提出了建模与仿真主计划,孕育了领域仿真的基本思想;而网络技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进步将使得领域仿真的落地。以仿真研究对象的变化为基本点,从仿真模型研究、仿真工具研发和仿真应用活动等方面梳理了仿真研究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领域仿真研究的目标和基于领域仿真的仿真活动模式;分析了领域仿真与领域工程的关系,归纳了领域仿真在提高仿真活动效率、使能复杂系统仿真、提高仿真可信性和促进仿真应用普适化等4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传统运动仿真的虚拟建模缺少针对复杂系统中信息子系统与物理子系统的动态性融合建模。融合传统运动学虚拟建模与信息计算的优势,针对运动仿真的精度和实时性难以满足实际工业制造需求的问题,提出面向复杂系统运动仿真的信息物理融合建模方法,并以机械臂的运动学控制为仿真案例进行验证,解决了实际环境中机械臂的驱动与仿真环境虚拟机械臂运动不一致的问题。搭建了复杂系统运动仿真虚实映射平台,集成了虚拟建模环境CoppeliaSim,融合实际机器人的运动反馈,和虚实映射计算模型,确定工业机器人运动方程的唯一位姿解。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实现了工业机器人的虚实映射实时运动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