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有研究多集中于从“供给侧”剖析数据赋能通过技术支撑对制造业服务转型的影响,但赋能后的企业能否获得施展机会则依赖于同被赋能的其他主体为焦点企业塑造的市场环境;同时,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多样性实践则表明,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还依赖于相关因素对数据赋能与制造企业服务化两者关系的影响。面向不同情境下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差异化实践,纳入数据赋能通过市场需求影响制造企业服务化的驱动途径,以动态能力与市场环境两者适应性匹配为核心动力,分别借助内在机制捕捉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不变性和外在机制捕捉相关因素塑造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差异性,构建内在、外在机制交互影响制造企业服务化的理论框架。运用质性研究的扎根理论方法,选取3家制造企业进行案例研究,探讨了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机理。研究发现:内在机制“数据赋能-动态能力与市场环境适应性匹配-服务化”刻画了数据赋能与制造企业服务化两者关系的不变性;外在机制“企业家精神-数智型服务化战略导向-服务试错-动态能力与市场环境适应性匹配-服务化”则捕捉了数据赋能与制造企业服务化两者关系的情境依赖性;借助于典范模型所涉及到的范畴,服务资源重组、数智型服务化战略导向、服务试错是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关键环节。本研究扩展了数据赋能同时通过企业动态能力与市场环境两条途径影响两者匹配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作用机理,利用内在机制/外在机制协调了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关系不变性与实践多样性之间的张力,为制造企业服务化提供了管理框架和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2.
随着服务经济的到来,传统制造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服务成为了制造企业的重要选择。但"服务困境"的现实使得众多制造企业在进行服务转型时感到迷茫。本文基于2009年国际制造战略调查数据库中的数据,采用了因子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制造企业的类型以及制造企业服务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制造企业所倾向的服务策略。分析结果显示,全能型企业在各方面表现均较好;传统型企业与全能型企业在产品售后服务、升级服务和使用培训服务上存在较大差距;折中型企业与全能型的差距则体现在客户服务与客户支持服务方面;定制型企业与传统型企业的差异则主要体现在客户服务方面。最后,提出基于制造能力演化的服务策略转移模型,为制造型企业尤其是中国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59篇实证文献、75个效应值、44 316个独立样本,应用Meta分析方法从数字技术、数字战略、数字能力和数字文化4个维度剖析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间的作用关系和情境条件。结果显示:数字技术、数字战略、数字能力和数字文化与企业绩效均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数字文化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企业规模、行业类别和测量方式在数字技术、数字能力和数字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间均起到调节作用,但存在差异,而文化背景只调节数字技术和数字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文章丰富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理论成果,并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提升企业绩效提供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战略管理的视角探讨了服务导向的员工管理对制造企业服务拓展与运作绩效的影响,揭示了服务导向的员工管理对服务拓展的影响机制,以及服务拓展如何影响企业的运作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212份数据对概念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服务导向的员工管理对支持产品的服务和支持顾客的服务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两种服务战略对运作绩效却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支持产品的服务对成本绩效影响较大,而支持客户的服务对服务绩效影响较大。与支持产品的服务比较,支持客户的服务带来成本绩效和服务绩效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一套科学规范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体系,不仅能有效考量高校的科研资源配置效率,还兼具科研工作价值的导向作用和对高校科研工作的激励督促作用。本文基于系统思维从高校科技投入与高校科技成果产出两个维度,建立了高校科研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考虑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时滞效应,利用超效率数据包络法对2015年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研绩效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高校科研绩效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且中西部地区高校科研绩效主要呈规模报酬递增状态。为了提升我国高校的整体科研绩效,应重点对中西部高校加大投入,并增强高校科技成果市场转化力度,扩大高校专利所有权转让和许可收入规模。  相似文献   

6.
服务创新被认为是制造企业获得新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本文研究了服务创新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分析员工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在服务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作用。在国际制造战略2009调查项目的支持下,利用多元层次回归方法分析对假设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显示,服务创新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服务价值,而且员工满意度对两者之间(主要表现在渐进性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作用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另一方面,服务价值的提升又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地正向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很大程度上是以顾客满意度为中介产生的。最后,本文对制造企业如何进行服务创新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实物产品与衍生服务有效匹配形成的混合产品能够实现供需双方的价值共创.针对混合产品生成过程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文章以产品制造与服务衍生两项任务为努力投入,借助Holmstrom-Milgrom激励理论构建了客户对制造企业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探究了供需双方决策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制造企业努力均衡的策略.结果表明:客户最优激励系数及企业最优努力水平均与混合产品内部化边际收益正相关,与制造企业风险规避度、混合产品生成成本因子及任务成本相关性负相关;服务外部化边际收益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客户两项任务的激励系数以及企业两项任务的努力水平均产生不同影响;混合产品的价值实现需要供需双方的共同努力以达到产品与服务的兼顾与均衡.  相似文献   

8.
依托优势制造资源进行服务衍生已成为制造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由于服务衍生过程的复杂性和客户需求的多样性,产品-服务的有效匹配已成为决定服务衍生能否成功实现的关键。以服务衍生的产品服务包特征分析为基础,刻画了制造企业服务衍生的过程,基于稳定匹配理论,构建了产品模块-服务项目的匹配规划模型,并给出了问题的求解方法,最后实例验证了研究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服务衍生实质是产品与服务相互匹配的过程,产品价值的更大实现需要服务衬托,而服务的价值创造需要依托产品;两者的稳定匹配有助于客户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面对军工制造企业、服务商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解决方案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军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通过研究先进制造模式、核心竞争力、价值链、生产(力)要素等思想,给出了军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泛化)目标,提出了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以及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建议。军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行动,应依据设定的目标在转型过程中不断调优。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模型的所选取指标不全面、主客观权重设定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基于电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模型。考虑影响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构建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模型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反熵权法,完成评估指标主客观权重的计算。在此基础上,结合动态反馈的思想,运用面板门限模型,将主客观权重的占比与相应阶段的动态目标深入融合,使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极大提高。案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实现基于各阶段目标的动态调整,保障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为优化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路线提供决策支持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研究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分布的非参数检验问题。首先,借助统计方法筛选评价指标;然后,测度了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最后,运用非参数统计方法检验不同地区效率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效率较高,但河北和山东则较低;中西部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效率普遍偏低,但重庆却有较高的技术创新投入效率且较为稳定;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各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高投入与高产出,低投入与低产出的地区,即使技术创新效率相当,它们的效率分布状况也未必一样。  相似文献   

12.
客户参与是制造企业服务衍生得以实现的关键。考虑制造企业服务衍生实现过程中客户参与度、服务广度与深度等因素对集成解决方案价值创造的影响,构建了以客户和制造企业为主体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服务广度与深度本身存在负向关系,其中受客户参与成本、资源以及风险的约束,服务广度与客户参与度、收益分配系数、产出系数呈负相关,与支持服务衍生实现的成本系数、企业绝对风险规避度呈正相关;而服务深度与客户参与度、收益分配系数及产出系数呈正相关,与成本系数、企业绝对风险规避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战略转型能力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国内外关于战略转型的研究理论为基础,基于140家中国企业的问卷调查,利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我国企业战略转型能力及其各纬度对绩效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证实我国企业的战略转型能力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但战略转型能力的不同雏度对绩效的作用呈现差异,进一步说明提升持续创新能力是影响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服务在制造企业创收中占比的不断增加,服务衍生已成为实现服务型制造的有效手段,但产品制造的相对集中与服务提供的绝对分散困扰着制造企业衍生服务的自营/外包决策。针对1家制造企业和1家服务承包商出售一类实物产品及一项衍生服务的情形,构建了衍生服务自营与外包两类模式下的博弈模型。结果表明:衍生服务自营/外包的决策受服务水平、产品服务相关性、服务提供优势系数及收益共享系数等多因素影响;自营或外包模式下,衍生服务水平及服务提供优势系数对双方利润的促进作用存在边界,且产品服务相关性对衍生服务水平以及双方利润存在促进作用;外包模式下,收益共享系数的制定应以实现外包双方价值更大创造为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服务外包中的客户企业参与度逆向选择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客户企业通过参与外包服务项目生产降低服务商生产成本,可达到减少服务费用支付的目的.然而,在不对称信息下客户企业不清楚参与行为对服务商生产成本的影响程度.针对不对称信息下客户企业参与度决策问题,建立客户企业参与度逆向选择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到了客户企业参与度与服务费用支付相结合的服务外包合约菜单,并对合约菜单相关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当客户企业参与对服务商成本影响较小时,客户企业能设计出分离合约菜单;反之,靠近最高成本类型的服务商区域将产生混同,且客户企业参与对服务商成本影响越大,混同区域越大.  相似文献   

16.
以新产品开发为研究背景,在客户参与、吸收能力、技术创新绩效理论分析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概念模型,提出了相关理论假设,并开展了以长三角为主的475家企业调查,利用调查样本数据对模型和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构建了面向新产品开发的客户参与模式与测度方法,系统刻画了客户参与在新产品开发不同阶段的表现,揭示了面向新产品开发的客户参与在各阶段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自有吸收能力在新产品开发各阶段上具有相继交替的调节效应,客户参与逐步形成了信息提供、共同开发两种模式;客户与企业的人际互动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虽然主效应显著,但不受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最后,提出了研究对于中国管理情境的企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罗建强  杨轩 《系统工程》2021,(2):150-158
针对服务价值初始被客户低估的现象,若制造企业将产品服务集成并捆绑销售,将产生客户不愿为混合产品支付的问题,考虑客户对衍生服务价值感知的波动性,将客户购买混合产品的过程视为一个包含实物期权的多阶段动态投资规划,并通过贝叶斯统计估算客户服务价值感知的波动率,实现对混合产品的多阶段分割式定价,以好孩子旗下口袋车POKIT 2为例,验证了定价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表明:基于客户理解价值的定价策略使得供需交易更有灵活性;客户低估服务价值的持续时间决定了客户购买的价值理解;客户低估服务价值时,混合产品的总价大于客户未低估服务价值时混合产品的价格。  相似文献   

18.
不对称信息下服务外包中的客户企业参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有效的客户参与机制能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外包服务项目成功率.针对不对称信息下,客户企业参与外包服务生产后,服务商是否会努力工作,以及如何激励服务商努力工作问题,建立了客户企业参与下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客户企业参与行为对服务商工作努力程度、收益共享合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客户企业参与行为与服务商的工作存在互补关系时,客户参与度与服务商工作努力程度正相关,且随着客户参与的增加与之匹配的收入共享激励系数应增加;反之,客户参与度与服务商工作努力负相关,且随着客户参与的增加与之匹配的收入共享激励系数应减少.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区域异质性,首次运用共同前沿考察中国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并定量测算创新的技术差距。研究发现,中国工业企业总体创新效率偏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参考不同的技术集合,三大区域工业企业在群组前沿和共同前沿下呈现一致的发展格局,但是东部工业企业和中西部工业企业在两种前沿下创新效率变化有显著的区别;东部工业企业与当前全国最优创新水平非常接近,而中部和西部工业企业创新共同技术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水平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三大区域工业企业创新共同技术率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后进区域工业企业正在发挥"技术后发优势",出现了对先进区域工业企业"追赶"的现象,但是收敛的速度仍然比较慢。  相似文献   

20.
为克服三阶段DEA模型忽略了投入-产出之间统计噪声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这一不足,将环境因素细分为员工工作环境和管理环境两类,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技术的四阶段模型. 通过对比剔除管理环境因素前后的技术效率,得到动态经营管理效率(management efficiency). 进一步,利用四阶段SFA模型对2002-2010 年间我国省际技术效率和政府管理绩效进行了测算. 研究发现:(1) 我国整体、三大地区及各省区综合技术效率均呈现“U型”波动趋势,且东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而实际技术效率呈现单调递增的变动趋势,中部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 (2) 政策扶持对于地区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贡献率高达71.4%;政府管理绩效呈现“U型”波动趋势(江西,湖北,海南除外),且东部地区高出中西部约8.9% 和3.2%. 作为技术效率和经营管理绩效实证研究的技术基础,四阶段SFA 模型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很好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