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祥翀  查晓颖 《科技信息》2012,(33):133-133,157
移动校园是一种基于传统Internet与移动互联网技术,以手机、PDA和平板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为信息传播载体,为学习者营造情景交互式的学习氛围.实现在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上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虚拟校园。将移动互联技术引入到校园数字化建设中来.可以促进学习环境下优质资源共享与整合、为教育发展带来更为广泛的参与性,从而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文章在结合移动互联的新特性.分析了移动通信技术对我校校园数字化建设的影响,并基于移动校园环境分析其全新的学习方式、构建条件、移动学习模型,以及三网融合平台下的数字校园设想。  相似文献   

2.
《十个你不知道的移动互联网现状》一文曾指出:"移动终端将超越PC成为接入互联网的最主要途径."2013年,这一预言变成现实.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终端用户的首要选择,广阔的产业前景吸引了大批移动应用开发者投身其中,移动互联产业井喷式发展,既覆盖了个人市场,也包含了诸多企业级市场. 苹果公司成功地将移动互联终端带入了"用户体验"时代.如今,应用开发者若想自己的产品获得高用户点击率,就必须在体验方面下足功夫.而当前市场上成功的移动应用,都有哪些必不可少的关键特性?  相似文献   

3.
名刊摘要     
《信息化建设》2013,(1):4-4
谁怕微信 一场移动互联网的狂飙正横扫全球产业界。因为完全融合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可以让用户随时随地以任何方式接入网络、从而创造了几乎无限可能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4.
《科技智囊》2013,(3):18-23
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迄今,全球移动用户已超过15亿,互联旧用户也已逾7亿。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超过3.6亿,互联网用户总数则超过1亿。这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人  相似文献   

5.
秋晨 《科技信息》2001,(6):46-47
随着中国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用户的急剧增长,尤其是WAP技术带来的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融合的契机导致投资方向的重大变化。自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无线互联网的投资热潮就已形成。其表现主要有:  相似文献   

6.
孙红 《科技资讯》2014,(8):22-24
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结合在逐步改变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传统的校园网络必须引入移动互联技术才能满足校园受众群体对信息和服务的需求。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产物,与生俱来的具备操作简单、感知度丰富、二次开发容易等特点,为校园新型人际关系的拓展,教育教学、生活服务的多种渠道获得提供了无限发展空间。通过云数据中心的支撑,以传统有线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络为接入方式的校园网络将依托微信平台,为学校职能、校园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快速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7.
平金珍  于莉莉  王茜 《科技信息》2013,(17):287-287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传统高校教育的一种补充,移动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从移动学习的角度出发,结合智能手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智能手机课堂应答统。本系统的主导思想是以移动互联技术访问服务器资源,实现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它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这两个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的领域连接在一起,并凭借数亿的用户规模,开创了信息通信发展的新时代。为适应时代发展,各大高校纷纷增设了移动互联网技术课程,以满足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需求。然而作为一门新兴课程,该课程教学中存在没有成熟教材、核心技术变化、缺少实验环境等问题。该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分析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研讨式""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式等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除了基于互联网固定通信模式以外,还广泛应用于手机终端、车载导航、移动电视等移动通信模式,需要分别建设各自的垂直系统的信息服务平台,而基于移动通信模式用户大幅度地超过固定通信模式用户。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一代多媒体融合业务已成为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一方面用户对操作简单、安全、个性化业务、移动与固定无缝融合通信方式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多媒体融合业务也为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商保持并提高市场份额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一个业务与承载、控制与承载的分离,实现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固定与移动通信网融合、开放的IMS下一代网络新模式将诞生。  相似文献   

10.
王维嘉 《科技潮》2000,(9):126-126
无线互联到底是什么?无线互联和有线互联网或者传统互联网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中国的互线互联又该如何发展? 有线互联网基本上是一个 PC 互联网。所有内容和应用都是为 PC 其用户优化设计的。而无线互联是为后 PC 时代的信息器件服务的,它们包括移动电话、无线 PDA、掌上电脑、无线电子书籍、无线 MP3播放机,以及无线旅游机等。无线互联网与有线互联网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主要体现在:1、用户的需求截然不同:PC 用户登录有线互联网通常会固定在某处,并需要花大约10分钟时间,所以他们至少会在网上停留20分钟时间;与之相反,无线互联网用户上网总是处于移动状态,而且他们在匆忙中往往最需要迅速获得他们所迫切需要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更多只会是那些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环境周边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有线互联网上,人们很难找到这样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在当下移动互联网无时无处不在的环境中,人们随时随地希望能够以较高的带宽连接到互联网.但当人们在行驶的车辆中时,却只能通过2G/3G连接到网络,并且这些连接能够提供的带宽非常有限,这时我们需要一个在车辆中也可提供较大带宽的网络连接.车载网络技术使智能交通通信方面得到较大的发展,通过智能交通中的车载网络节点和路边基础设施构成的自组织网络可以实现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与路边无线接入点之间的相互通信.本文研究的就是基于上述情况下一种新型的基于停放车辆的互联网接入系统.这个系统保证了移动车辆在最小的带宽存在下,短时间与互联网络进行信息的交互,它能够以某个停放车辆作为中继发散网络的接入点,充当网络的前沿基站.在信息获取到后通过其本身固定的与室内接入的连接,将信息发送到网络上,当车到达下一个可接入点时,返回之前提交休息的应答.这样的研究有助于解决未来的移动车辆的全网络覆盖与交互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七号信令鉴权系统是针对于通信用户在不同的通信网间的使用权限的鉴别系统。本方案所设计的鉴权系统是依照有关通信行业技术标准而制定的,它能够充分地体现现代通信领域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为广大的通信用户提供了必要的网间通信的鉴权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七号信令鉴权系统是针对于通信用户在不同的通信网间的使用权限的鉴别系统.本方案所设计的鉴权系统是依照有关通信行业技术标准而制定的,它能够充分地体现现代通信领域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为广大的通信用户提供了必要的网间通信的鉴权手段.  相似文献   

14.
过度使用互联网对脑电信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青少年上网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使用样本熵与功率谱分析方法,对9例过度使用互联网与9例较少使用互联网的受试者的脑电复杂度与功率谱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过度使用互联网者在上网后各电极位置的脑电样本熵值较上网前均明显增大(P〈0.05),而较少使用互联网者在上网后大部分电极位置处的样本熵值均较上网前有所减小,并且在一些电极位置处明显减小(P〈0.05);而且,相比于上网前,过度使用互联网者在上网后所有电极位置处较慢的δ波成分均明显减少(P〈0.05),θ波成分无明显变化,较快的α波、β波和γ波成分大都明显增加(P〈0.05),而较少使用互联网者在上网前后脑电的各个成分大都没有明显的变化.这说明过度使用互联网会对大脑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基于身份的密码系统,构造一个一次性公钥,来解决Internet通信的匿名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次性盲公钥签名方案,既可保护用户的隐私又可以避免用户犯罪。另外,在必要时,接收方可以联合可信中心揭示用户的真实身份,以防止用户的恶意活动。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针对城市居民小区电表用户的用电数据采集系统,采用了485总线、WIFI通信和Internet网络相结合的数据传输方式,既节约了成本,又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数据集中器采用Windows CE操作系统,带有触摸屏,操作界面友好.整体方案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17.
P2P是一个Internet应用程序,它允许一组Internet用户相互通信,从对等机上直接访问和下载文件,也使用户共享计算机资源以构建分布式计算环境.P2P系统由大量的结点组成,这些结点可不断地进入和离开.此文比较了P2P和C/S,给出了P2P体系结构,介绍了P2P的特征,阐述了P2P的主要研究兴趣,为研究者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Web的光纤通信虚拟实验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网络远程教育的虚拟实验技术,提出一种虚拟实验远程教育平台的实现方案,该方案综合运用VRML技术和ActiveX技术,并以光纤通信虚拟实验室为例,详细论述了其远程教育平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IP电视中的视频转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带宽不同的用户能通过互联网观看数字电视节目,提出了一种将卫星数字电视网络直播的IP(in ternetprotoco l)电视应用方案,采用运动矢量重估计技术来实现M PEG(m ov ing p icture experts group)-2视频到低码率的M PEG-4视频的实时转换,从而避免用户带宽的限制。提出了一种运动重估计算法,通过建立运动矢量反向查找表,利用相似宏块重叠面积来优化候选运动矢量的搜索过程,用帧内相邻宏块运动矢量进行估计等方法,显著提高视频转码效率并保证质量。实验结果表明:在视频转码过程中,与采用PM V fast(pred ictive m otion vector fie ld adaptive searchtechn ique)搜索算法相比,该算法能节省40%左右的编码时间,而峰值信噪比降低不足0.3 dB,显著提高了转码效率。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梳理近年来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应用的扩散理论,建立了移动互联网使用扩散因素的研究模型,该模型包含相对优势、复杂性、兼容性、可观察性、使用环境和愉悦理解。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实证评估研究模型等程序表明在移动互联网使用扩散的不同阶段,用户对其使用的理解有显著差异。在决定性因子中,使用愉悦性是移动互联网使用的最重要的预示指标,使移动互联网容易使用,兼顾各类用户的生活方式,也将促进该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