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的升高是致心脏病的疾患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种必要条件。在血液中以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转运胆固醇。这些颗粒通过肝细胞的内吞作用率决定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该过程主要由LDL受体及其2个配体载脂蛋白(apo)-B100和apo-E介导。然而,充分说明LDL受体基因缺陷所致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脂蛋白代谢,需存在有另—apo-E专一性脂蛋白受体。至今,apo-E受体还  相似文献   

2.
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通过与血清LDL发生特异性结合,调节细胞的胆固醇代谢,1974年Goldstein和Brown首次提出LDL受体功能异常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病因,至1982年,  相似文献   

3.
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可介导细胞摄取含胆周醇的脂蛋白,调节体内胆固醇平衡。1984年,Russell等克隆了人肾上腺皮质细胞LDL受体的全长cDNA,并对LDL受体缺陷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基因突变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正LDL受体"浮出水面"在人体细胞膜上,有一种被称为"受体"的蛋白质分子。"受体"就好像是一道关卡,生物活性物质到了那里,就必须受到严格检验,完全合格才能发挥生物作用。"受体"还具有高度专一的识别能力。戈德斯坦和布朗由此推测,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简称LDL)对正常成纤维细胞的"高亲和性",提示相应"受体"(简称LDL-R)的存在。1974年,他们运用放射性碘标记LDL,果然在正常细胞中发现了这种高亲和性的  相似文献   

5.
1985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得者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M.布朗与J.戈尔德司坦,他们对于胆固醇代谢及有关疾病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血液中胆固醇的主要载体是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机能是将血液中的胆固醇移入成纤维细胞及肝细胞内。血液中的胆固醇异常增高,引起黄色瘤与动脉粥样硬化,这往往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6.
周新 《科学通报》1984,29(7):437-437
目前对α-脂蛋白(HDL)、β-脂蛋白(LDL)的代谢及其在动脉硬化中的作用了解较多,而对前β-脂蛋白(VLDL)的了解较少。VLDL经脂蛋白脂肪酶(LPL)作用后,除使VLDL的甘油三酯(VLDL-TG)分解外,还能将载脂蛋白(apo)C及游离胆固醇转移到HDL,使apo C在VLDL和HDL之间进行循环,而VLDL经中间密度脂蛋白形成LDL。apoC在VLDL代谢中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兔抗猪SRBC受体抗血清IgG为配基制备的亲和层析柱分离人血清受体(样品1)和猪血清受体(样品2)以及以兔抗人SRBC受体抗血清IgG为配基制备的亲和层析柱分离人血清受体(样品3)和猪血清受体(样品4)四种样品,它们都能提高因45℃  相似文献   

8.
邱鹏新 《科学通报》1994,39(18):1709-1709
苯二氮(艹卓)类(benzodidzepines BZ)是一类抗焦虑药物,它通过机体内苯二氮(艹卓)受体(BZ-R)的介导起作用.虽然Huntley等(1990)和Vitoricd等(1990)报道过苯二氮(艹卓)受体在脑内的分布及年龄性变化,但是在脊髓内的分布情况迄今尚无报道.本文用苯二氮(艹卓)受体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观察了苯二氮(艹卓)受体在不同年龄组大鼠脊髓的分布,为进一步探讨此受体在脊髓内的生理和药理的作用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T细胞受体是T细胞表达于细胞膜的抗原受体(图1)。因为提取困难(膜型,量少),T细胞受体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抗体。其实体为何物,曾经长期不明。1982年后,才有了突破。首先,制成抗T细胞受体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沉淀法第一次取得了T细胞受体。继而分子遗传学家利用削减法(subtraction method)得到编码T细胞受体的cDNA,又从cDNA的核苷酸序列译出T细胞受体的  相似文献   

10.
梁发权 《科学通报》1991,36(13):1040-1040
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在介导学习、记忆和神经发育等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NMDA受体的异常与学习和记忆的变化以及某些神经精神疾病(如Huntington氏病和癫痫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以~3H-L-谷氨酸(~3H-L-Glu)检测小鼠大脑皮质的  相似文献   

11.
丁玄宙 《科学通报》1988,33(14):1108-1108
目前资料表明,阿片肽受体广泛存在于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上。其中对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的受体已有专门报道,所发现的受体多达20余种,但至今尚未见到有关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nd)受体在Mφ上形态学分布的报道。在以往的实验中,我们曾发现β-End具有明显抑制大鼠腹  相似文献   

12.
李在连 《科学通报》1983,28(15):952-952
人的T淋巴细胞具有结合绵羊红细胞(SRBC)的膜受体(E受体)。45℃加热或经胰蛋白酶的消化,E受体可从T细胞上脱落,但又可自然再生。体外试验证明,E受体的再生率,可因转移因子等物质的加入而增强。Holzmaa及Lawrence(1977)曾报道,人注射转移因子之后,体外试验可增加E玫瑰花形成细胞的数目,这种现象在我们实验室也同样观察到。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Ins)与其受体结合是行使生物功能的第一步,因此用Ins受体制剂测定人血清Ins的含量比放射免疫法(RIA)更真实,应用放射受体法(RRA)测定Ins含量与RIA对照还有助于发现Ins分子突变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刘欣秋  曹晓华  李葆明 《科学通报》2005,50(17):1923-1925
NMDA受体在杏仁体的长时程增强(LTP)和恐惧记忆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β受体的激活易化杏仁体LTP, 参与恐惧记忆的巩固. 在杏仁体脑片上, 我们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观察了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对突触后NMDA受体电流的调控效应. 当灌流液中加入isoproterenol时, NMDA诱导电流的幅度显著增加, 这种增强效应可被β受体拮抗剂心得安(propranolol)阻断; 当电极内液中加入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Rp-cAMPs时, isoproterenol对NMDA诱导电流的增强效应不再出现. 以上结果提示, β受体激活正向调控NMDA受体的活动, 这种效应是由PKA介导的.  相似文献   

15.
大鼠脊髓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谷氨酸(Glutamate,Glu)是哺乳动物神经元的主要兴奋性递质.Glu受体有N-甲基- 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a-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口恶)唑丙酸酯(a-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ate,AMPA)/红藻酸(kainic acid,KA)受体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mGluR)三种类型.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已成功地克隆了mGluR受体的7种亚型,制成了特异性抗体,并普查了大鼠全脑内mGluR5亚型和小脑内mGluR2、mGluR3亚型的分布.已知脊髓后根节内有许多含Glu的神经元,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Glu是将外周伤害性刺激信息向中枢传递的重要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ate,AMPA)/红藻酸(kainic acid,KA)受体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mGluR)三种类型.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已成功地克隆了mGluR受体的7种亚型,制成了特异性抗体,并普查了大鼠全脑内mGluR5亚型和小脑内mGluR2、mGluR3亚型的分布.已知脊髓后根节内有许多含Glu的神经元,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Glu是将外周伤害性刺激信息向中枢传递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韩念霖 《科学通报》1993,38(7):645-645
许多报道已经表明,阿片类物质的作用(如镇痛,摄食等)可以被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所对抗,但其机制不明。CCK-8的抗阿片作用可以发生在受体水平,也有可能发生在受体后第二信使水平。在外周组织,特别是在胰腺的外分泌细胞,CCK-8能刺激肌醇磷脂转化产生肌醇三磷酸(InsP_3)和甘油二酯(DAG);这两种第二信使可以使细胞内的Ca~(2+)储存释放并激活蛋白激酶C(PKC)。虽然外周与中枢的CCK-8在受体机制和生理功能方面有很  相似文献   

17.
人外周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昼夜节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仁宝 《科学通报》1986,31(15):1188-1188
生物节律,特别是昼夜节律,作为生物适应自然界周期性变化的一种生命现象。已经有了许多研究,但关于受体的昼夜节律的研究还不多,目前为止还仅限于少数几种,如大鼠松果腺的β-肾上腺素受体、大鼠脑的α-、β-肾上腺素受体、M-胆碱受体、多巴胺受体和鸦片样受体等。最近我们报告了大鼠肝胞液和肝核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的昼夜节律。至于人的  相似文献   

18.
胆固醇是一种由肝脏制造的蜡样物质,它对维持细胞膜和构成某些激素起着关键的作用。胆固醇经血流以一种大颗粒的脂蛋白沉积在血管的不同部位。低密度的脂蛋白胆固醇(LDL)又称为“不良的胆固醇”,其中一些沉积在动脉壁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属“好的胆固醇”,它能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相似文献   

19.
施溥涛 《科学通报》1981,26(3):175-175
人们已经知道在脑内至少有两种类吗啡肽的受体存在。能够与吗啡、呐咯酮(naloxone)或呐曲酮(naltrexone)结合的受体称μ-受体。能与脑啡肽结合的称δ-受体。人们常用豚鼠回肠和小白鼠输精管作为测定这两种受体的药理学模型。我们在研究脑啡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工作中,用经典的液相方法合成了一系列脑啡肽类似物。发现其中有两个类似物——[D-丙~2-O-苯甲基-丝~5]脑啡肽和[D-丙~2-S-苯甲基-半胱~5]脑啡肽具有对δ-受体特别强的亲合能力。它们的合成路线见图1,合成肽的物理常数列于  相似文献   

20.
邱鹏新 《科学通报》1995,40(15):1420-1420
自70年代后期在大鼠脑发现了BZ受体(BZ-R),并发现BZs在中枢神经的作用强度与BZ-R的亲和力相关,有大量证据表明ZB-R和γ-氨基丁酸_A受体(GABA_A)、Cl~-通道构成超分子复合物,并证明这类药物和巴比妥类、致(或抗)惊厥药物均是通过此超分子复合物发挥它的毒性或药理作用的.这些结果对神经分子药理学中受体领域的研究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我国学者颜光美等(1990)首先合成了新的BZ-R亲和配基与该受体蛋白解吸附剂,成功地分离纯化出BZ-R蛋白,并证明它有5个不同分子量的亚基,使我国BZs分子药理学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