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钢铁联合企业煤气系统优化分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钢铁联合企业副产煤气在煤气柜和自备电厂锅炉间的优化分配问题,就煤气柜的柜位控制、自备电厂锅炉燃料负荷变化、外购燃料价格变化等对操作成本的影响展开讨论,针对这些问题设置了相应的操作惩罚函数并建立了钢铁联合企业煤气供应系统优化分配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可知,煤气供需差距通过煤气柜和自备电厂锅炉之间的优化分配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
干式稀油密封煤气柜稳定运行的关键在于密封油的油品质量,针对钢铁企业广泛使用的高炉煤气柜和焦炉煤气柜,对钢铁企业干式稀油密封煤气柜密封油变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分析了现有的密封油处理技术,并结合钢铁企业煤气柜密封油的油品特点和使用工况,对干式稀油密封煤气柜密封油变质的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煤气柜是钢铁企业调节煤气管网压力、防止煤气放散的重要设备。作为钢铁厂煤气平衡必须的环保设备,煤气柜对于钢铁厂的安全运行和节能减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煤气柜的主体结构为钢结构,配以相应的密封装置形成对煤气的密封,其中钢结构的设计是煤气柜的重点。该文对典型的煤气柜分类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干式稀油密封煤气柜和湿式螺旋导轨煤气柜的钢结构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对于煤气柜的工程设计、施工安装有着较为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钢铁企业实际情况,将生产过程分为正常生产和非正常生产,分别建立煤气产耗预测模型.正常生产工况模型使用因果函数分析法计算,非正常生产工况使用启发式标定法并配合自学习功能进行计算.应用数学规划方法建立缓冲用户煤气使用分配模型,该模型可以指导气柜和锅炉间的配合运行,及时给出剩余煤气量的合理分配方案,实现剩余煤气的高效利用,根据缓冲用户的特性使煤气资源利用最大化.最后以某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本系统模型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利用上述系统模型可以成功消除钢铁企业煤气放散,实现节能环保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5.
钢铁联合企业煤气系统动态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钢铁联合企业煤气不平衡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富余煤气波动、分配和放散的特点,基于统计学方法建立了煤气系统动态数学模型,并以某钢铁联合企业煤气系统为背景,开发了调试简单的煤气仿真系统.实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分配改进算法能够缓解富余煤气的波动影响;仿真模型能方便地分析几种方案的优劣;通过调整设备参数可以调试理想柜容;采用混合调度能减少煤气放散和管网报警;转炉煤气柜并网运行可提高回收率20%左右;焦炉改造后,煤气柜容量扩大一倍才能实现近零放散.  相似文献   

6.
针对煤气管网连接多座煤气柜的实际情况,本文阐述了煤气柜同时并网的优势,分析了煤气柜同时并网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煤气柜同时并网的实现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以操作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富余煤气优化分配模型.与前人的优化模型相比,本文模型选取了较短的时间步长,并考虑了锅炉权重因子及煤气柜权重因子对优化结果的影响.根据国内某钢铁企业生产数据进行计算,发现优化结果对煤气柜权重因子和锅炉权重因子敏感,因此合理确定煤气柜权重因子和锅炉权重因子十分重要.优化模拟计算与现场经验调度的结果相比,降低了煤气柜储气量波动,提高了锅炉45.9%的发电量,煤气系统运行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煤气柜是钢铁厂调节管网压力、缓解供需矛盾的重要设备,煤气柜活塞倾斜值是判别煤气是否正常运行的重要指标。本文在目前常用的4点测活塞倾斜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3点测活塞倾斜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空间矢量计算原理,得到的数据更为准确,更有利于操作画面设计。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某钢铁企业高炉煤气管网的结构与设备运行特性,考虑管网压力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高炉煤气管网水力模型,用于制订高炉煤气调度策略.案例研究结果显示,1700热轧流量下降时,管网压力随之升高,压力升至上限20kPa时,需依次开启1#和2#放散塔并调节放散量.当放散量达到84400m3/h时,管网压力可维持在允许范围内.4#和6#高炉休风时,管网压力急剧下降,需关停辅助锅炉与2# 80MW煤气发电机组以恢复管网压力.增设煤气柜后,管网压力稳定在13kPa左右.在压力相对误差<0.01%,流量相对误差<0.8%时,各工况模型计算时间较短,为3.59~4.46s.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韶钢新煤气柜各种工艺及各种煤气柜、净化站、混合加压站设计及工程建成投产后的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1.
长期荷载作用下SFRC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长期荷载作用下SFRC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性的时变规律,基于持荷10年的SFRC梁抗弯试验结果,建立了SFRC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变可靠性分析模型.对于Ⅰ系列梁(持荷水平不变、钢纤维掺量改变)和Ⅱ系列梁(持荷水平改变、钢纤维掺量不变),将等效抗力法和一次二阶矩法相结合,求得其时变可靠指标,并预测了100年长期荷载作用下可靠性的时变规律.结果表明:对于Ⅰ系列梁,钢纤维体积分数为0.5%是最佳掺量;对于Ⅱ系列梁,外荷载越小,可靠指标越大,抗弯承载力越大,外加荷载越接近,可靠指标越接近;在服役期内SFRC梁可靠指标先上升后下降,当钢筋开始锈蚀,可靠指标曲线出现拐点,导致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描述游梁式抽油机悬点负载动态特性的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多自由度的弹簧-质量-阻尼器机械动力学系统描述抽油杆柱振动特性.综合考虑有杆泵抽汲过程中泵腔内气体可压缩性、泵腔压力变化、泵阀局部阻力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泵腔压力、进泵流体流量、泵腔内液体体积与柱塞运动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得到一组描述有杆泵动态抽汲过程的新模型,确定了求解抽油杆柱振动模型的井下边界条件.采用时步有限元方法对所建杆-泵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计算.油田现场应用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可用于抽油井负荷、泵效、扭矩和平衡度等工况参数预测及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3.
煤气锅炉运行中煤气事故的发生频率较高.结合安泰集团煤气锅炉的实践,从燃料输送、煤气点火、运行控制、检修管理等方面对锅炉燃料系统的运行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煤气混合过程特点,建立了基于机理和子空间辨识的集成模型.首先在分析生产工艺和数据基础上,利用蝶阀流量公式建立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流量机理模型;然后以高炉管道2#阀和焦炉管2#阀开度、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气源压力为输入,混合煤气压力为输出,建立4输入1输出子空间辨识模型;最后分析各子模型特点,将两种模型进行集成.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地反映煤气混合过程的动态特性,为煤气混合过程控制提供可靠的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燃气在钢铁企业的综合利用,比较了钢铁企业副产燃气的热值和各工序对燃气的要求,分析了钢铁企业副产燃气的特点以及钢铁企业燃气用户的使用特点,指出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燃气和燃烧器,充分利用钢铁企业的副产燃气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燃料,也可以消除大量放散煤气现象,极大地改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家用燃气锅炉的市场现状以及使用情况,对定性、规范、管理、设计这种供暖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家用燃气锅炉的使用范围以及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二级网燃气调峰集中供热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由于室外气温变化引起热负荷波动和集中供热热源的供热量频繁变化,导致热源热效率下降、能源浪费.在二级网设置燃气调峰锅炉的集中供热系统,通过延长主热源燃煤锅炉在额定工况下的运行时间,以提高锅炉的平均运行效率.为优化此类系统,以运行能耗费用经济为目标,建立了单变量有约束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以实际供热系统为例,确定了计算最佳一级网设计负荷占系统设计热负荷的比例、燃气调峰锅炉的最佳启动温度及调峰运行时间的方法,为该类型供热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种能源优势互补的冷热电联供型微网,能够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实现资源的阶梯利用.针对区域内由电、热、冷多种能源耦合形成的微网系统运行优化问题,基于不同季节典型日风光出力和负荷需求特性曲线,构建了含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吸收式制冷机等机组设备,采用改进的动态惯性权重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alg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