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明 《科技资讯》2014,(1):134-134
素质教育提出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它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科教学中,并成为各科教学的三大目标之一,即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通过英语学习,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充分发掘潜在的德育资源并实施德育。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创设情境渗透德育,利用英语本身的德育资源促进德育,深挖教材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创新德育,充分挖掘教材及教学中的德育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沐浴在道德教育的春风中,使之成为精力充沛,人格健全,思想高尚,有益于社会的一代新人。我们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要充分的利用英语教学中的各种机会有效的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2.
俞兰 《科技资讯》2012,(31):239-239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充分表明了我国对于德育的重视。随着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通过研究西方国家的德育经验来开拓道德教育的理念与思路,对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体系,响应《纲要》的要求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这个想法,本文通过对中西方高校道德教育的不同特点、目标、内容、形式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西方高校德育教育的特点对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启示,提出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孙丽娟  赵晴 《甘肃科技》2010,26(10):170-172
道德教育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而作为学校教育心脏的课程是学校道德教育实施的有效载体,是沟通学校道德教育和学生个体道德发展的桥梁。通过对目前国内隐性德育课程研究现状的考察,用文献法比较、分析和归纳目前隐性德育课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趋向,以期为隐性德育课程的深入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德育是素质型加道德教育,重在培养人的自律精神,强调理性主义和民主主义,扩大了传统教育的内涵并注重道德内涵的层次性。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行动和教师的人格力量中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5.
佛教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的社会德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从理论分析上看,佛教文化中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对于现代道德规范形成、道德精神生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从实践方面看,当前佛教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已经结合现代特征走向实践,其基本样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佛教办学形式进行的隐性道德教育(仅在台湾地区);以公益营队活动形式进行的非正式道德教育;以佛教文化旅游为载体进行的体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的德育思想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孙中山在爱国主义教育上重视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在理想教育上要求认清国情,树立正确理想,立态“做大事”;在道德教育上,提倡造就地人格,宣扬传统道德的恢复和改造,提出了个人利益服务从共同利益的道德原则。孙中山的德育思想在中国资产阶级民族革命阶段具有重要的思维指导意义,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格教育与高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从结构上看包括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教育,其中,人格教育是高校德育其他要素的基础,因此,高校德育必须重视人格教育,从多个渠道、多种途径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8.
中西道德教育比较──兼论我国新时期德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道德教育比较──兼论我国新时期德育改革张佐道德教育在中西历史上都具有悠久的传统,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的改革既离不开对中国德育传统的批判继承,也需要借鉴国外德育的有益经验,通过比较、批判、借鉴、综合,从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教...  相似文献   

9.
曾凡敏 《科技信息》2009,(20):I0025-I0026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两者是互为条件、相得益彰的有机统一体。有健康的道德教育才有健康的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正确的道德教育观与正确道德教育实施方式可以极大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生健康的心理也是滋生学生美德最肥沃的土壤。我们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来看传统道德教育主要存在几个问题,传统道德教育是一种忽视学生主体性、忽视学生发展性需要的满足的教育,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关注不够的教育。由道德教育带来的道德焦虑与道德冲突,是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我们倡导一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新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培养道德情感:高校德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注重道德认知教育,忽略了道德情感的培养。通过论证道德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结合多年的高校德育实践经验,对如何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培养道德情感,增强德育实效性进行深入地探讨,这对提高高校德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德育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表现为德育源于生活的需要、德育反映着生活、生活具有德育的作用、德育理论须植根于生活。但是当前学校德育与生活世界相隔离,使德育失去了生活的根基,致使发展人的德性的道德教育成为道德知识、道德形式上的教育。因此德育应该回归生活世界。由此学校德育要以生活为根基,改革德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道德生活主体,加强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12.
日本高等教育历来十分重视德育,在高校德育体系中,目标要素占据核心地位。日本高校的德育内容,根据其德育目标,围绕培养合格公民、陶冶人格而安排。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经济意识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等,构成日本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日本高校的德育方法是综合教育法和体验教育法。以上对我国高校德育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敦颐和王船山一个是理学的开山宗祖,一个是中国古代哲学集大成者,他们的德育思想有继承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三方面比较两者德育思想的异同,以期对将优秀传统德育思想运用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学校工作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这是我们党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后得到的共识。如何有效地加强高校德育工作,使之在学校中长期地、稳定地发生作用,这是当前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一、重视德育队伍的建设 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一个重要的基础工程就是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业务强的德育队伍。没有这样一支队伍,就不可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不可能正确实施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教育。建国以来的实践证明,德育队伍与教学科研队伍、行政管理队伍一样,在高校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5.
温瑞花 《当代地方科技》2011,(18):165-165,146
现今,经济高速发展、西方思潮大量涌入,道德理念变得模糊,道德教育成为一个各个阶层备受关注的领域。而作为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群体即大学生,他们的道德缺失成为高校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到底如何教育已迫在眉睫。文章根据勒温的场论这一理论提出在高校构建校内德育场,并相应提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社会为大学德育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对传统德育提出了挑战.大学德育应把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新内容,逐步实现大学德育科学化、专家化,建立社会、大学、家庭、媒体四结合的德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和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些学校过于重视课堂教育忽视德育工作的开展、一些学校缺乏德育工作的管理小组。德育管理工作应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据一定地位,德育管理者应牢固树立道德教育要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建构和完善主体性德育管理体系,延伸德育管理的工作线路,鼓励家庭教育参与到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之中,提高中学德育管理水平,增强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处在核心地位。中国德育传统和现代社会有高度的相融性;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消除不规范的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传统文化是落实日常生活道德教育目标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9.
赵冬 《科技咨询导报》2010,(27):231-231
本文通过对学生德育主体性的思考认为德育工作中应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明辩是非能力,力求学生在愉快的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营造平等合作的育人氛围,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社会转型给学校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现状中种种问题的出现不是一天的事情,也不是由哪一种原因造成的,而是当前学校教育所处特殊阶段中的多种因素互动的嬗变,如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西方个人主体价值观的影响等。学校道德教育工作必须以德育为核心,要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动能、导向和保证作用,实现德智体美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