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来词的借用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而外来词的滥用和翻译的混乱又同时造成了语言的污染.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译外来词的几种主要方法,如音译、意译、直译、音译加意译、音译加汉语语素、音译兼意译,进行分析、讨论,引起人们对于外来词的翻译、吸收及其规范化的思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汉语在吸收外族语词方面是积极的,成果是可观的。除了对一些日语词汇原形照搬之外,汉语借用、吸收外来词语——亦即外族语词——的途径是翻译,主要是音译和意译。音译和意译,各有千秋,使用得当的话,二者都是行之有效的。认为意译外来词语是排斥外族语词进入本族语的表现,只有音译外族语词才有助于词语国际化、有助于汉语同国际接轨、有利于我们同世界进行直接交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英语科技名词汉译是科技文献资料翻译的重要组成部份。名词不仅数量多,使用广,且具多意性,翻译中应竭力做到取意正确,既能表达原意,又符合汉语规范。“信、达、雅”是长期以来检查译作质量高低的重要准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接踵而来的是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的不断出现,从而形成新的科学体系。反映上述客观事物,尤其是概念,均需名词,翻译中应一一定名,汉语中若无相应词汇表达,就得造新词或采取其它手段。科技英语中普通名词与专有名词的汉译不尽相同,常用的有意译、音译、音意兼顾译、形译、缩译等手段。普通名词意译为主,专有名词音译为主。本文还就现代英语名词汉译的发展与发展规律和规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汉语在吸收外族语词方面是积极的,成果是可观的。除了对一些日语词汇原形照搬之外,汉语借用、吸收外来词语——亦即外族语词——的途径是翻译,主要是音译和意译。音译0和意译,各有千秋,使用得当的话,二者都是行之有效的。认为意译外来词语是排斥外族语词进入本族语的表现,只有音译外族语词才有助于词语国际化、有助于汉语同国际接轨、有利于我们同世界进行直接交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与信息网络的发展,汉语中的外来词语越来越多,这是经济与文化繁荣的标志。现在外来词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汉语对外来词的翻译一直存在着以下几种主要方式:音译法、意译法、仿译和音译兼译法。本文就外来词的主要翻译方法:音译法,从不同的理论角度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杨运雄 《科技信息》2010,(16):127-127
外来词指直接从其他语言接受新词语,作为表音文字的英语大量存在外来语,其总词汇已达百万之巨。从事英汉翻译,难免采取各种方式,如音译、意译、音意结合等,将之译为汉语新词。这固然丰富了汉语表达方式,然而,那些外来语式汉语表达,在汉字作为表意性文字系统里,是否得体仍值得再探讨。本文采取辩证观视角,从汉字表意性根本出发,以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语词为实例,分析汉字表意性和外来语音译及其冲突,并结合我国语文专家所提倡的维护汉语语言纯洁性和统一性的观点,希望谨慎对待翻译而来的汉语外来词。  相似文献   

7.
林永成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0):137-139
网络英语词汇不但丰富了英语词汇,也对包括汉语在内的其他语言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构词的角度看网络英语词汇的构词手段可分为派生构词法、合成构词法、词义拓展法、缩略语构词法四种;在实际使用中,网络词汇的主要的翻译方法可概括为音译法、意译法、半音半意法、直译法和转译法。翻译网络英语词汇时既要遵循“信、达、雅”的传统标准,也要注意通俗性,这样才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直译”和“意译”是百年难题,“直译”和“意译”没有统一的定义。翻译理论界一直把“直译”和“意译”的重点放在对译文和原文形式的比较上,认为重形式的翻译是“直译”,不重形式的翻译是“意译”。深入研究发现,“直译”和“意译”与形式无关,与词义有关,此观点是“直译”和“意译”重新定义的基础,因此推出翻译方法不是“直译”和“意译”,而是“直译”“意译”和“直译加意译”。“音译”是一个习以为常的术语,然而是一个错误的术语。  相似文献   

9.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土,在佛教逐步由印度佛教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大背景下,大量佛源外来词被译借到汉语中以后,从词形到意义都受到汉语词汇规律的制约,逐步成为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佛源外来词的汉化,一般有“双音化”、“意译化”、“定型化”、“多义化”、“世俗化”、“词素化”等步骤,具体一个佛源外来词可以经历多种步骤,但不一定要经历以上每一种步骤。  相似文献   

10.
孙佳丽 《科技信息》2012,(15):273-274
语言是文化的我体,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英汉语言中的词汇空缺现象。词汇空缺(lexical gap)是指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英汉民族的不同文化必然导致不同的词汇系统.进而使得英汉词语和意义难以一一对应而产生词汇的“空缺”。造成汉英词汇空缺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地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历史文化等。空缺词汇在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两个方面的翻译可采用音译、意译、直译法等方法。词汇空缺会给交际带来障碍,造成语用失误,甚至导致交际失败。为此有必要研究词汇空缺的成因及其主要应对策略,从而使外语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有大量的外来语,分为音译和意译。本文主要探讨音译词同汉字的关系及影响。  相似文献   

12.
“空缺”(Lexicalgap)是指两种语言之间的词语或词义非对应现象。英汉词汇空缺的类型有对应词空缺和词义(外延意义、内涵意义、联想意义、感情意义)空缺。词汇空缺的成因有: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差异,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差异,认识观念的差异以及语言形式、体态语差异。译时可采取音译、移译、直译、意译、增译、易译和加注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日语中的汉语汉字词汇与和语汉字词汇前面加上接头词时,是要区别使用“お”和“ご”。如何正确使用“お”和“ご”,不仅是日语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区分日语词源中汉语汉字词汇还是和语汉字词汇的一个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4.
在日语中的汉语汉字词汇与和语汉字词汇前面加上接头词时,是要区别使用“お”和“ご”.如何正确使用“お”和“ご”,不仅是日语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区分日语词源中汉语汉字词汇还是和语汉字词汇的一个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5.
三国时期佛经翻译者崇尚意译排斥音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外来词汉化过程中的意译化倾向;与此同时,他们在继承东汉时期佛经翻译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创造更准确的词形以适应读者的需要,这使得三国时期汉译佛经中的外来词仍然存在一词多形现象,这种现象表明三国时期汉译佛经中的外来词词形处于“汰选”的“过渡性并存”阶段。  相似文献   

16.
到巴黎观光的人,总要到爱丽舍田园大街看看。巴黎同这条举世闻名的大街是不可分的。爱丽舍田园大街,是法文 AV-ENUE DES CHAMPS-ELYSEES的意译兼音译。其中 CHAMPS(香)意为“田园”,而 ELYSEES(爱丽舍)则是“极乐世界”或“乐土”之意。也有人干脆将它音译为“香爱丽舍大街”(又译“香榭丽舍大街”)。  相似文献   

17.
外来词用字(或字母)的读音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中的外来词,有用汉字书写的,也有用字母书写的。从历时角度说,有些用于书写古代外来词的汉字的读音,在今天看来,则是一种毫无理据的特殊读音,是否保留,应该有个取舍的准则;从共时角度说,外来字母词与汉拼字母词并行,同一字母多种读音的现象不可避免,自然也应该设法解决。对于前者,笔者的建议是:换用符合古外来词读音的汉字,从而取消原用汉字的特殊读音。对于后者,笔者的建议是:汉拼字母词按汉语读音读,外来字母词按外语读音读,并促进外来字母词按“汉拼音译、汉字音译和意译”三种方式,逐步融汇于汉语系统。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英语中涌现了大量的新词用来描述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新事物、新景象。这些新词大部分是通过传统构词法形成的,也有部分是赋予了旧词新的内涵,有的则纯粹是外来词。对这些新词的翻译可以单独采用直译法、意译法或音译法,或者综合使用。  相似文献   

19.
从1840年鸦片战争英帝国主义的炮舰冲破我国的大门以后,英语词也相继进入中国。一些中国所没有的事物,我们必须有一个名称来称呼它。以tomato一词为例,我们称为“番茄;毛辣椒;洋茄子;西红柿”。说这个东西象茄子、辣椒、柿子,但又不是茄子、辣椒、柿子。所以加上“番、毛、洋、西”等字,都是表示外国来的。又如cement最初在广东称为“红毛泥”,这“红毛”二字含有贬义,也是指外国来的。又如bicycle叫做“洋马儿”也是属于这种类型。可是有很多事物一时说不出个名堂来。于是不管是具体有形的东西或抽象意义的事物都只能根据外语的读音音译为汉语来使用。这种通过音译而进入汉语词汇的词  相似文献   

20.
论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名与地名的翻译,有音译和意译两种方式。音译传“形”,意译传“神”。优秀的译,不仅能保持原语言的语言特色,又能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语言的化内涵,达到化语境与语言翻译的统一。通过对《红楼梦》前三回人名和地名的两种英译本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学翻译,是化的翻译,是在化语境里的再创造,应做到诚信而不拘泥,空灵而不臆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