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丽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7):174-176
创新从问题始,强烈的问题意识既是发现问题之源,又是解决问题的动力。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营造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其乐"问";激励持久不衰的探究欲,使其爱"问";培养敏锐的洞察力,让其想"问";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让其能"问";提高大学生释疑技能,让其会"问"。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确,质疑能力是一种可贵的创造力.质疑的过程,是分析、推理、综合的过程,是思维激扬飞舞的过程.因而,在现行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鼓励学生质疑,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质疑",让人听了不由得感觉这只是教师为求课堂答题参与率高、气氛活跃的手段而已.下面点击几例并进行一定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黄彩霞 《海峡科学》2016,(4):113-114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疑,能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索、探求。素质教育仅仅让学生会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而质疑习惯应从低年级着手培养。要让低年级学生学会质疑问难,主要因素在于老师的引导。该文以文本为依托,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4.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从问题开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得法的设疑,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积极作用,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好的形式.本文从数学课堂教学设疑的方法,设疑的原则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倡教师教学生"三心二意"学英语:用"爱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用"关心"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决心";用"耐心"塑造学生学习英语的"恒心";教学有创意,让学生愿意学英语;作业批改有"新意"让学生乐意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6.
学习是由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质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要让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由被动接受的"容纳"变成主动获取的"探索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索心理,提高学生自动学习,单独学习,独立学习和善于学习的良好素质.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争的事实,21世纪需要的就是创新型的人才,我们教师就是要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才能真正让学生肩负起未来的重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让他们有学习的渴望;就是要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激活起来,通过教师的激疑、设疑、导疑,促使学生思中有疑、疑中有问、问后有悟、悟后再疑;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活跃,把学生的自学劲头鼓动起来,把“要我学”、“教我会”变为“我要学”、“我会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石。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还要激发学生质疑兴趣;要善于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给他们创设情景,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使学生具有“海阔凭鱼跃”的“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9.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开发智力首先要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为此,我们要把语文课上成思维训练课。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并靠"疑"推动的。可是,农村小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学生不善于质疑问题,不思不疑,或有疑不问,因而教师应善于设疑、导疑、释疑,从而引导学生敢疑、多疑、思疑,通过"疑"为学生思维"点火"、"加油"、"导航"、"铺路",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教学中,从"设疑、引思","导疑、善思","释疑、学思"等三方面来具体实践"疑思阵阵,收获多多"之理论。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确,质疑能力是一种可贵的创造力。质疑的过程,是分析、推理、综合的过程,是思维激扬飞舞的过程。因而,在现行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鼓励学生质疑,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质疑”,让人听了不由得感觉这只是教师为求课堂答题参与率高、气氛活跃的手段而已。下面点击几例并进行一定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问题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教学自始至终都应围绕问题而展开.让学生"会问"首先是让学生"敢问"并且"能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激励学生在"无疑"处" 生疑",养成敢问的习惯;创设开放性问题情景,提供提问的机会;创设变式教学情景,培养能问的能力;通过"问题征集",提高会问的能力.让学生"会问"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作,且它需要营造一个开放的大环境,需要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靳丽娜 《科技信息》2013,(3):327-327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在课堂上发挥学生想象的空间,并让学生不断发出质疑。  相似文献   

13.
简志娟 《科技资讯》2011,(5):187-187
目前教育部正在酝酿出台的《教师教育标准》,对教师的入职标准有所提高,确立了"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三大原则,将改变目前偏重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工作的重心必须从"教会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即所谓的"授之以渔";而学生的学习也才能实现"自主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教育家卢梭从自然主义教育观点出发,要求教育适应受教育者的成长和发育,提倡教育应"归于自然",发展天性。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惑,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字、词、句、段,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须教其有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本文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质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丁鹏霞 《科技资讯》2011,(4):196-196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同样必须从问题开始,要明确提问的必要性,使学生感到要问;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营造敢问的氛围;明白提问的入口,教会学生会"问";教给学生善问的方法,提高学生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五字教学法"是指读、讲、疑、练、评五种方法.政治课教学中运用"五字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处于动脑、动眼、动口、动手的积极学习状态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让我们积极探索质疑的方法,认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质疑,对流于形式的质疑说"不".  相似文献   

2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意识更是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新的前奏.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思维.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中要尽量引导学生去发现疑点,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