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高参苯氧威防治落叶松球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强 《甘肃科技》2008,24(10):165-166
通过使用3%高渗苯氧威,对落叶松球蚜进行防治,以期取得最佳的防治时期和用药浓度.经试验,在落叶松球蚜第一代侨蚜若虫期,即侨蚜产生白色腊质分泌物前期(兰州地区为5月中旬),为落叶松球蚜最佳防治时期,浓度以3%高渗苯氧威1000倍为宜.  相似文献   

2.
华山松球蚜是危害华山松的重要害虫,且虫病交叉侵害。由于该虫种发生规律复杂,个体微小,用传统虫情调查方法相当繁锁,得出的结果不易确定防治指标。本文从实际出发,简化调查方法,结合虫害发生特点将虫害调查转化为病害调查,简洁实用。  相似文献   

3.
依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在全国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工作的通知》(造林发[2014]36号)文件精神,洮河林业局组织技术人员于2015年6月1日至11月30日完成了全面普查,2016年根据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实施了补充调查。经过普查,对冶力关林场范围内的云杉叶锈病、落叶松球蚜、云杉落针病3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生活史、分布状况、发生面积、危害情况得到了全面了解,根据普查成果对其危害现状进行了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4.
建始长岭岗林场落叶松球蚜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防治落叶松球蚜(Adelges laricis Vallot)的有效方法,本试验采用干基注射和刮皮涂干两种方法,选用40%氧乐果,50%甲胺磷与水混合的三种浓度进行对比试验,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用自制的两种烟剂防治落叶松球蚜,每1/15公顷用药量为1kg,烟点距离10m,43小时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51%和66.07%,平均防治效果达75.74%。  相似文献   

6.
邹军 《汉中科技》2009,(5):45-46
中华鼢鼠是林区的有害生物。通过调查研究,摸清了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以及在城固县的分布区域和危害现状。发生危害主要与地质、土壤、江河、溏库、生态环境和食物影响因素较大,提出了生物防治、药物防治、人工捕杀、粘杀、烟熏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调查研究了东西河飞播林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现状与危害程度,并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麦长管蚜实验群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长管蚜是我国华北冬麦区的重要害虫,为制订出防治麦长管蚜的最优决策,我们进行了麦长管蚜实验种群的研究,分析了麦长管蚜与主要环境因子温度、湿度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依赖于温度、湿度的麦长管蚜生长发育模型和内禀增长率模型.为预测麦长管蚜的发生动态提供了依据,为防治麦长管蚜最优决策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苏桂云葛春迎  吴志勇 《科技资讯》2014,(5):198+200-198,200
通过对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进一步摸清了乌尔旗汉林区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情况及主要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危害程度、天敌资源种类,确定今后防治重点,为编制防治设计和制定具体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麦长管蚜实验群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长管蚜是我国华北冬麦区的重要害虫,为制订出防治麦长管蚜的最优决策,我们进行了麦长管蚜实验种群的研究,分析了麦长管蚜与主要环境因子温度、湿度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依赖于温度、湿度的麦长管蚜生长发育模型和内禀增长率模型。为预测麦长管蚜的发生动态提供了依据,为防治麦长管蚜最优决策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分析,掌握了尚志国有林区森林鼠害发生规律夏危害状况,并对多种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种防治方法均有一定作用,综合防治、化学防治和不育剂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成珍君 《甘肃科技》2016,(4):138-140
根据中华松针蚧在小陇山林区的危害情况和发生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小陇山榆树林场榆树营林区作为试验调查区,通过林间和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小陇山林区中华松针蚧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为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中华松针蚧在小陇山林区1a年发生1代,以口针刺吸油松松针汁液危害树木,主要以2龄若虫在油松松针上越冬,3月初开始危害,4月中下旬为雄虫羽化高峰期,5月初雌雄成虫开始交尾,交尾期20d左右,5月中下旬开始产卵,6月上中旬开始孵化,至9月中下旬脱皮进入2龄,10月下旬进入越冬期。  相似文献   

13.
张金华苏桂云  吴志勇 《科技资讯》2014,(5):210+212-210,212
通过对森林病虫的调查,基本掌握了乌尔旗汉林区主要森林叶部害虫种类、形态特征、发生、危害情况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周杰 《甘肃科技》2011,27(15):136-137,93
在对小陇山林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无公害防治技术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近10年的生产实践,探索和整理出了营林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几种高效、经济安全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遏制小陇山林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大发生、重危害趋势,且与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鲜玉蛾 《甘肃科技》2007,23(11):247-248
小陇山林区营造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害虫的危害。在这类危害中,落叶松叶蜂的危害较普遍,而且危害程度也较重。通过对落叶松叶蜂的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特性进行介绍,提出对落叶松叶蜂的害情进行预测预报、调查的方法以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天祝县华隆林区位于天祝县中南部,林区内落叶松林与青海云杉林相连,或错落交叉,为落叶松叶蜂的繁殖危害提供了有利条件,叶蜂对林木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也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果的巩固和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针对这种情况,林区工作人员实行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对该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栗大蚜Lachus tropicalis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大蚜在福建一年发生12代,以卵在枝干背面越冬。翌年3月中旬至4月初若蚜孵化,聚集嫩梢危害。4月中旬干母生有翅及无翅若蚜,4月下旬有翅孤雌蚜迁飞至栎类植物危害。8—9月间又群集栗苞果便处危害,造成早期落果,林间试验表明:栗大蚜防治以喷雾法最好,涂杆法次之。药剂混合使用能提高防治效果,其最适组合是,40%氧化乐果500倍液、50%甲胺磷1500倍液、80%敌敌畏15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适期主要在5月上旬,其次在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8.
2011年3月-2014年3月对滁州学院校园园林植物害虫种类进行全面调查,发现危害滁州学院校园园林植物的害虫共有7目23科34种,危害最严重的害虫是桃潜叶蛾、桑天牛、桃蚜和日本龟蜡蚧,并针对这些害虫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浅析了巴林左旗北部落叶松人工纯林内落叶松红腹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Hartig)](膜翅目,叶蜂科)发生、发展规律。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落叶松红腹叶蜂在乌兰坝、石棚沟林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层下丝茧内越冬。第二年5月中、下旬到6月中旬化蛹。蛹期14~30d。5月下旬到7月上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6月上旬到7月上旬卵孵化为幼虫,为害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华北落叶松和兴安落叶松嫩梢及针叶乃至于其他人工落叶松林地。7月末和8月上旬,老熟幼虫进入落叶层结茧并在茧内越冬,并着重探讨了落叶松叶蜂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21世纪初国内外蚜蝇科昆虫的研究现状:由于蚜蝇科昆虫物种多样性丰富,且各地区种类调查程度不一,种类调查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国外,蚜蝇科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深入而且广泛,几乎涉及现生蚜蝇科昆虫的各个类群;生物学特性、生态防治等研究重点涉猎几个有益种类。国内蚜蝇科昆虫研究目前仍集中在物种多样性的调查方面,其他方面研究明显不足。因此,国内应加大对蚜蝇科昆虫研究的力度,特别是分子系统学研究,以便缩短与世界蚜蝇科昆虫研究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