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着重从繁育和管理两个方面介绍了绿化苗木香花槐的育苗方法,对丰富和扩大本地区园林绿化品种资源及“建设生态市、创建园林城”战果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香花槐各组织总RNA提取的最佳方法,以实验苗圃中的香花槐为实验材料,在比较了Trizol试剂法和常规CTAB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香花槐不同组织的最适提取方法.改良CTAB法利用高质量浓度的β-巯基乙醇和合适质量浓度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来防止RNA提取过程中多酚的氧化,然后增加苯酚/氯仿抽提次数来去除香花槐叶片和茎皮过多蛋白质.改良Trizol试剂法在根皮中加PVP研磨成白色粉末,可以有效地防止反应液褐化.各组织优化方法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所提取的总RNA的28S、18S条带清晰明亮,无降解;其A260nm/A280nm值为2.0,表明提取的总RNA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3.
几个槐树植物的ISSR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ISSR分析技术,对香花槐、龙爪槐、刺槐和红花槐4份材料进行品种鉴定和聚类分析.用筛选出的19个引物扩增得到了4个槐树植物的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各槐树之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18~0.91之间,龙爪槐和红花槐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18,香花槐和红花槐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91,香花槐、龙爪槐、刺槐和红花槐在DNA分子水平上的差异较明显,据此我们初步认为香花槐和红花槐不存在同物异名现象.  相似文献   

4.
香花槐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笑然 《太原科技》2003,(5):73-73,75
论述了香花槐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指出香花槐适应性强,耐旱耐寒,可降低土壤盐分改良盐碱地,可兼作风景林、水土保持林、速生用材林、农村薪炭林及饲料用途林。  相似文献   

5.
香花槐     
香花槐为蝶形花科落叶乔木,又名富贵树,原产西班牙.为我国新近引进的名贵香花树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环保价值.香花槐生长快,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盐碱.既适合城市绿化,又适合道路绿化,同时也是治沙、防止水土流失的好树种.  相似文献   

6.
对园林树种香花槐试管苗的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中的培养基类型和激素浓度配比以及试管苗移栽的基质和湿度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附加KT1.2mg·L-1和BA0.7mg·L-1的MS培养基上,香花槐试管苗继代培养的丛生苗分化率最高并且生长良好.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附加IBA0.2mg·L-1、NAA0.3mg·L-1,生根率可达98%~100%.移栽基质为泥炭和珍珠岩2∶1混合,苗木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移栽温室湿度在第一周内保持在90%左右是试管苗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刺槐属(Robina)内5种植物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共选用22个10 bp随机引物扩增出212个DNA片段,进行种间遗传关系分析.片段大小在100~2 200 bp之间,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83条,多态率为86.3%;利用UPGMA进行遗传距离计算的结果表明,刺槐、毛刺槐和香花槐分属刺槐属的三个种,红花刺槐和龙槐是刺槐的变型.首次在DNA水平上证明香花槐为刺槐属的一个独立种,且与毛刺槐的亲缘关系较近.为刺槐属植物亲缘关系和系统分类建立了新的分子学证据.  相似文献   

8.
国槐、洋槐和香花槐同属于蝶形花科落叶乔木.洋槐为强阳性树种,喜光不耐庇荫,耐干旱瘠薄土壤,不耐水湿,耐烟尘.栽植时就要根据其习性选择适宜的土层和土质.  相似文献   

9.
锈色粒肩天牛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钻蛀性害虫。为进一步明确它对4种常见植物国槐、香花槐、旱柳和苦楝选择性的差异,首先通过嗅觉仪进行了锈色粒肩天牛对4种植物的招引实验,然后进行野外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国槐对锈色粒肩天牛有显著的招引效果;香花槐有一定招引作用,但差异并不显著;旱柳既无招引作用也无驱避作用;而苦楝对其还表现出驱避作用。因此,我们建议选用旱柳和苦楝作为国槐的隔离树种。本研究结果对锈色粒肩天牛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能为植物源生物药剂的研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香花槐     
香花槐是近年从国外引进的速生园绿化珍稀树种,又名富贵树。为蝶形花豆类落叶乔木,是园林、河岸、宅旁、庭院、荒山野岭的优良绿化树种。据多年试种,该树综合生态性状表现十分理想,具有14大优点:  相似文献   

11.
高寒阴湿山区菌根化育苗、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落叶松、油松、桦树种子利用菌根剂拌种育苗和常规育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日本落叶松、油松苗木的生长状况、产苗量、一级苗出圃率均优于常规苗木,而红桦应用菌根剂育苗效果不明显。采用自育的2年菌根化苗木和同龄菌液蘸根苗木与同龄常规苗木进行荒山造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油松菌根化苗木造林比菌液蘸根苗木造林的幼苗年生长量、造林成活率都高于对照区;且菌根化苗木造林优于菌液蘸根苗木造林。红桦应用菌根剂造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香花槐组织培养及快速无性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香花槐幼叶、幼茎为材料,材料经表面消毒后,接种到诱导培养基和继代培养基上,15-20天,形成愈伤组织,30-40天形成芽,50天左右,形成苗,截取无根苗到生根培养基上,15-20天后,形成根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大叶速生槐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作了简单的介绍,重点讨论了大叶速生槐在水土保持、绿化覆盖和固滩中的作用。同时介绍了大叶速生槐在饲料和制浆造纸行业中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GGR-8号和GGR-10号调节剂在归圃枣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俊杰 《太原科技》2006,(8):64-64,67
骏枣根蘖苗归圃移栽时采用GGR-8号、GGR-10号植物生长调节剂浸根或喷施枣苗,结果表明,能明显地提高枣苗成活率和苗木质量,增强了苗木体内的生长素和苗木细胞新陈代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马军民 《甘肃科技》2013,29(12):152-154
为了提高梓树播种苗的质量和产量,进行了梓树播种育苗实验,论述了楸树砧木——梓树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研究了天水地区播种育苗密度和苗期管理技术。结果表明,播种、移栽密度以20株/m2为宜,当年生苗木平均地径可达8.85mm;播种密度与苗木生长量呈负相关;苗木地径与平均侧根长、地下部鲜重、地下部干重呈正相关,与苗高、叶数、根数、主根长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杜季芙 《甘肃科技》2012,28(17):171-172
介绍了云杉的特征以及云杉的生长环境,从苗圃地的耕作、整地、作床、苗圃土壤处理、施肥、播种地的管理、苗木的抚育管理、苗木保护几个方面总结了云杉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鉴别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与其变种多叶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var.polyphylla S.Z.Huang et Z.C.Zhou),对这两个物种的叶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性状鉴别法和显微鉴别法,对越南槐和多叶越南槐的叶形态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利用扫描电镜和体式显微镜分别对叶脉和叶片表皮进行显微观察和微形态研究。【结果】越南槐和多叶越南槐的叶形态可从叶片形状、叶片大小、叶片数目、叶被毛、叶脉的一级脉和二级脉、叶片表皮的蜡质和角质层等特征加以区别。【结论】叶片数目和叶被毛为首要分类性状,可快速鉴别越南槐和多叶越南槐的成年植株;叶脉和叶表皮的微形态可以作为较好的分类和鉴别依据,再结合其他形态特征可准确鉴别包括幼年植株在内的越南槐和多叶越南槐;本文结果支持《广西中药材标准》(1990年版)及《全国中草药汇编》(1996年版)中对中药材山豆根基源种越南槐和多叶越南槐的划分。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田实验法,在苗圃地用稀土微肥喷施和浸根,观察稀土微肥对苗木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1)通过喷施稀土,提高了苗木保存率和成苗率,落叶松移植苗平均增产9.4%,增收苗木近17万株,成苗率提高8.4%,增收成苗3万株;落叶松新播保苗率5%,增收苗木16万株,增值1.5万元.(2)植苗前用0.05%的稀土浸根,苗木高、径生长提高,成活率提高7.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以冰冻切片-电子探针X 射线微量分析法研究了红松苗木根土界面营养元素的微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苗木根际土壤中氮、磷、钾、钙、硫等元素含量均低于根组织中的含量,而铁元素的含量较根组织中的高;根组织中磷、钾含量由表皮向根内径向增加,氮、钙与铁在根组织内的分布则与磷、钾呈相反的趋势,由根表向根内逐渐减少。通过对元素含量的微区分布特点分析,可以较深入地了解根/土生态界面范围并说明一些养分的运输机理。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金槐(Sophora japonica‘Jinhuai’)的扦插生根成活率,拓展金槐苗木生产渠道,选择健康的金槐枝条作为扦插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究插穗粗度、基质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4个因素对金槐扦插成活率及扦插苗性状的影响,以期为金槐扦插育苗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9个组合的成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组合5成活率最高,为54.00%;9个组合的根数、枝数差异不显著,而根长、根粗、茎长、茎粗和叶片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组合5和组合9最有利于根生长;组合7的平均茎长最长,为10.6 cm,与组合4,5,6,8,9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极显著长于其他组合;组合9的茎粗为3.03 mm,显著高于其他8个组合;叶片数最多的是组合9,为7.8,与组合7差异不显著,但二者显著高于其他6个组合。综合比较得出,粗度为10-14 mm的穗条使用50 mg/L的吲哚丁酸(IBA)浸泡后扦插于细沙基质中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更有利于金槐扦插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